吳建新
【摘要】: 本文結合中國現階段實際的森林資源調查方式中所存在的常見問題展開分析與研究,旨在于希望能夠通過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來對森林資源的調查方式進行完善與改進,通過對森林資源的各類調查展開分離式的管理,以此來更好的去迎合時代的發展與新形勢的需求。希望本文的發表能夠為廣大的同行業從業者在實際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問題及應用
傳統的森林資源調查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作業設計調查三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類清查”、“二類調查”及“三類調查”。在傳統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這三種調查方式為中國各地域展開具體的森林資源檢測工作、確定森林資源面積、了解森林資源消長規律、分析管理經營效果、預測森林資源動態變化趨勢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林業的功能定位已經在歷史的進程中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這些傳統的調查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林業發展的腳步,需要我們相關的從業人員進一步的進行完善與改變。
1、 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面所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手段,主要是以縣、基地等為劃分單位,通常都是采用小班調查與抽樣控制相融合的方式。也就是利用森林資源抽樣調查的總體蓄積精度,配以小班調查方法來將資源數據落實到地塊。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伴隨著許多新興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高科技生產工具的誕生,森林資源的調查手段也有了較大革新。例如,林業中的航天遙感高清衛星片的應用、精密儀器在測量界的廣泛應用等,都為森林資源調查打開了一扇別樣的大門。特別是2016年中國提出全面禁伐工作工程的建立,更是對森林資源日常調查帶來了諸多挑戰。下面我們就通過研究來對其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分析:
1.1新舊調查手段的弊端
現階段施行的調查方式通常是將蓄積量作為小班調查的主要依據,而在全國的森林資源調查手段均沒有得到較大提升,大部分調查地區依舊傳統的用固定樣地調查手段作為主要調查方式。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國家對森林資源的數據精度標準的不斷提升,傳統的調查手段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在2016年,國家林業局便對森林資源的二類調查方式進行了本質調整,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改變,便是將傳統的人工布點革新成了機械布點。這種全新的調查手段,不僅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抽樣誤差對整體資源調查的負面作用,竭盡全力的提升了數據的精確度。然而這種全新的調查手段也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機械布點增加了整個森林資源調查的任務量,由于很多機械點是分布在水域內或者非林地上的。另外,有林地內機械點的密度在很多情況下便無法做到有效保證,特別是一些疏林地,特殊地形,更是為森林資源統計工作帶來了困難。
1.2 調查理念落后、手段單一
很多地區的林業部門,特別是業務部門由于思想觀念的迂腐,直接導致了在實際的森林資源調查以及編制過程中,首先想到的便是三種調查法,而對于其他一些手段的應用與開展總是避而不談。甚至個別人員還會提出“一旦引用其他的森林資源調查手段就會破壞現階段的三類調查體系的完整性”,但筆者認為,結合森林資源現階段的經營水平、分布狀況以及經濟水平、林業發展規劃等方面來看,森林資源的調查時間并不是一致的,而調查數據的提供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倘若我們的各級森林資源調查機構,都能夠結合自身目標、需求來選擇更加便利、省工而又科學、時效性強的手段,引入全新的調查手段進行數據采集也是完全可行的。
1.3業務執行部門的經費限制
無論采取那種調查手段展開森林資源的調查,都是離不開經費的支撐。很多時候,我們僅僅在指責森林資源調查專業技術人員“墨守成規、方法落后、頭腦簡單”,然而卻忽略了衛星影像、航片、Arcls等調查手段的成本以及經費支撐。
2、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在實施中的應用
通過上面對森林資源調查方法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展開分析后,我們結合其存在的一些弊端問題進行充分研究,得出了如下幾種適合現階段森林資源調查的應用措施:
2.1通過轉變思想來適應新形勢下的森林資源調查發展的需求
現階段中國的林業已經基本完成了生態建設思想的理念,通過對森林資源的調查技術的研究,來對新時期的森林資源調查檢測理論展開探索研究,盡快完善一些適合時代發展的調查手段。而在新調查手段展開應用的同時要做好衛片、航片等資料的高清晰拍攝工作,隨后展開室內的區劃與判讀,以此來減輕野外作業的強度,最終實現調查過程中的質量與科技含量。
2.2將遙感調查與傳統調查相結合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隨著中國科技的迅猛發展,新一代航天遙感技術除了常規應用以外,已經在波段組織上面完成了一系列特殊的處理。這不僅為森林資源信息調查提升了可判性,同時也為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提供了最為先進、最為科學、最為重要的圖面資料。鑒于此,我們每一名從業人員都應當遵循“優勝劣汰”的思想,通過打破常規來接受新鮮事物。通過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認知來進行全面應用。
2.3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
我們要對一些技術較為成熟的先進的調查手段進行廣泛應用,而對于那些費時、費財、費人的調查手段要做到勇于割舍。例如與傳統的調查手段相比,用無人機調查和遙感調查等手段便可以從根本上節省人員、資金以及時間高達70%左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與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結論
綜上所述,對森林資源的調查工作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森林資源總量與森林資源類型的正確掌控。特別是在現階段,中國的森林資源調查手段尚有很多不足,這就直接影響到了我們對實際的森林資源結構掌握不夠詳盡、不夠到位,從而影響了實際工作中對于整體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所以,我們每一名森林資源的守護神都必須將完善森林調查手段作為一個首要問題來抓,通過不斷的學習、研究與完善來為“兩個一百年”的實現,提供基本的環境支撐,將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進行下去,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張庭輝. 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大科技, 2013(19):280-281.
[2]張永新. 現行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活力, 2015(8):39-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