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摘要]:近年來,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木本油料產業的號召,堅持“經濟作物鋪川、糧食作物上山、適宜區域建園”的思路,在全區積極引導發展油用牡丹。在綜合分析當地資源現狀及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全省油用牡丹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利用當地油用牡丹種植的有利條件開展基地建設,使油用牡丹產業得到了健康發展。
[關鍵詞]:油用牡丹 ;基地 ;對策
1 項目實施區基本概況
項目實施區項目區鄉位于秦城區西南部,距城區63公里,東接平南、皂郊鎮,西連禮縣紅河鄉,南與天水鎮、禮縣鹽官鎮接壤,北與牡丹鎮毗鄰。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1450米,年最高氣溫34.8℃,最低氣溫零下20.4℃,年無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土壤適種性廣,土體干旱,肥力低。主要以黑壚土為主,其次為黃綿土、紅土。土壤基本理化特征:物理性較差,質地較粗,創面重粘細物質少,粗砂礫含量高,表土層腐殖質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15.1-32.6g/kg,礦物質含量中等,土壤pH值在7-8之間,適宜種植油用牡丹等喜微酸性土壤的作物。
2 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2.1自然條件適宜
甘肅是我國牡丹栽培的發源地之一,特產紫斑牡丹是世界上唯一原產甘肅的牡丹種群。秦州區日照、溫度、光熱和水資源條件非常適宜牡丹規模化、產業化種植。與項目區毗鄰的秦州區牡丹鎮就以牡丹盛開而得名。《甘肅省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也將秦州區列為油用牡丹適宜區,并規劃了種植任務。
2.2符合產業政策
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保障我國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木本油料作物,既可以在不與農民爭地的情況下有效增加我國食用油產量、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又可以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優化國民膳食結構、提高健康水平。
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油經鑒定營養豐富又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被有關專家稱為“最好的食用油”。2011年被批準為新資源食品,近年來國家、省、市都非常重視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都對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做出了重要批示。我省了出臺了相關政策,油用牡丹產業正處于各方面大力扶持發展的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巨大。
2.3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
秦州區土地資源豐富,農民人均耕地2.2畝。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從事土地耕種的勞動力減少,農民不愿種地現象出現。特別是耕種不便的塬地、坡地及山溝地出現了撂荒現象。項目區旱地多、川地少,種植業效益低。加之離城近,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山地耕種意愿不足,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大量有土地資源。發展糧食種植缺少必要勞動力,而種植油牡丹,可一年種植多年收獲,相對用工較少,這為油牡丹規模化種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4群眾發展意愿強烈
項目區鄉水資源短缺,特定的自然條件制約了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迫切需要找到一條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增長之路。而油牡丹是近年來政府鼓勵種植的新興產業,前景看好,用工少、效益高。干部、群眾對發展油牡丹種植的認識深、建設基地的意愿強,通過項目帶動,可以推動當地油牡丹產業發展壯大。此外,林業技術部門在建園、管護等技術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培訓、示范推廣活動,這些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2.5項目基礎條件好
項目區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村道路運輸發達,交通便利;農電和通訊網絡全部建立,生產用電有保障,信息聯通方便,完全可以滿足項目建設需求。
3 對策及研究
3.1項目組織保障
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建設單位要在秦州區林業局的指導下,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管理辦公室、財務室、基地管理部、對外宣傳等機構,負責該項目的建設管理及具體實施建設工作。基地管理部具體負責基地的建設工作,負責公司年度施工設計、質量檢查、資金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并負責基地的物資管理與發放,檢查使用效果,以及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推廣和組織培訓等工作。
3.2技術保障
在秦州區林業局技術人員指導下,在甘肅保塬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前期基地建設的技術基礎上,規范化、高標準進行本期300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建設。落實有效的技術管理措施,實現良種良法、集約經營,使各項科技措施落到實處。
3.3苗木栽植管理
栽培密度不能過密或過疏。過密枝葉相互接觸、碰撞,容易損傷花芽;過疏氣溫高時,日曬地表,溫度太高,易損傷其幼根。加強苗木的選擇和管理。實現苗木良種化,堅持在最佳的種源區調種,建立和完善苗木調運接交制度。
3.4機制保障
項目建設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按審查立項、進度動態管理、按設計組織施工、按工程進度安排建設資金的各項規定實施好基地建設。工程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廣泛吸收各方面意見,做好經濟、技術論證,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職能,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技術監督體系,嚴格按國家頒布的標準組織設計和施工,引入工程監理制度,項目建設單位要支持和配合監理人員的工作。嚴格項目檢查驗收工作,基地建設在建設單位自查、區級檢查的基礎上,申請省級檢查驗收。
3.5資金管理保障
為保證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在資金籌措方面要堅持以自籌資金為主,申請國家財政投資為輔的原則進行,公司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在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嚴格執行財政資金使用與管理的有關規定,重點做到以下幾方面,工程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確保專項資金的安全有效運行;把資金撥付和項目各環節質量、項目最終驗收結果掛鉤,使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和對工程資金的監督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規范資金使用行為,確保項目投資效益;加大資金稽查力度和審計監督工作。對資金使用中查出的問題,采取責令限期整改,以規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