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奇 李煜
【摘 要】: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回歸自然”的造園思想指導自然風景式園林形成完整體系并不斷發展,成為了世界園林史上的重要篇章。隨著現代景觀的發展,“回歸自然”的造園思想對于今天的風景園林建設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帶給現代景觀設計巨大的價值。本文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相關項目案例進行應用分析,論述了將回歸自然思想運用到現代景觀項目中的方法與意義,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自然風景式;回歸自然;現代景觀設計
1、 回歸自然造園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1.1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思想的形成
18世紀,隨著君主立憲政體建立,體現皇權思想的古典園林必將遭到拋棄。在多方條件促使下,回歸自然的思想建立起來。園林最重要的是回歸自然。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在適應本土景觀和地域文化的基礎上誕生,并在回歸自然思想的指導下得以發揚光大。
1.2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思想的發展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和變遷,一批批杰出的造園家不斷涌現并取得非凡成就,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從世界脫穎而出,成為了風靡歐洲百余年的造園樣式。以布里奇曼為首的造園家邁出了風景式園林建設的第一步;之后,被譽為“風景式園林之父”的威廉肯特開始思考自然景觀與人之間的關系[1];在田園風光成為造園藍本時,風景式造園之王布朗前后參與了斯陀園等著名作品的設計,而中國元素也對英國園林產生了深遠影響。
2、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風格特征
2.1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空間營造與布局
自然風景式園林沒有明確的軸線,形成了自然宜人的氣息。緩坡草地成為園林主體,造園家利用地形阻隔視線并劃分空間,通過運用“哈-哈”墻(園林邊界上的界溝或隱垣),既界定了園林界限,又隔離了場地周圍的動物。這一創意元素的出現拓展了視野,并與四周景色相互融合,是獨具匠心的造園要素[2]。
2.2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植物造景與應用
英國園林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追求植物的季相變化、林冠線的起伏變化以及空間的疏密變化。園林結合地形進行植物布局,形成了自由、開闊的園林景觀[3]。造園家跳出傳統束縛,追求植物自然生長形態,不再進行人工整形,著重展示花卉植物景觀的組合。
2.3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水體景觀的營造
靜止的水體體現出了淡泊寧靜的特點。蜿蜒流淌的小溪、若隱若現的河道與曲折的湖岸線,都為園林增加了變化與靈性。園中規模較大的水體,一般沒有駁岸處理,草坡以優美的角度自然伸入水面。岸線周圍綠草如茵,林木森森,水面波光粼粼,遠處雁聲陣陣,景觀整體效果顯得寧靜而開朗[4]。
2.4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中的中國式造景要素
由于航海時代的開辟,中國園林在英國造園的轉型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二者都在創作和欣賞中追求自然美[5]。造園家普遍認為:自然需要進行加工才能賞心悅目,對自然要進行提煉裝飾。這一觀念與中國園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思想非常接近。
3、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思想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探討
3.1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要素的應用
3.1.1“回歸自然”理念的堅守
京城通州大運河公園展示以古運河為紐帶的城市形象,建立了具有文化內涵的景觀空間,目標是形成圍繞京城的一條“綠色項鏈”,為通州新城增添大自然活力[6]。公園成功地運用了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在各園林要素中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站在適用人群的角度對場地進行分析和考察。
3.1.2 園林要素生態特性的表達
在植物景觀設計方面,場地以鄉土植物作為基調樹種。幾個大景區以大尺度景觀生態林作為主體,形成自然群落和季相變化的效果。利用林窗開辟林下空間,營造出生態果園,使得服務人群能夠享受采摘樂趣,貼近自然而放松身心。
在硬質景觀設計方面,場地使用了環保生態的新技術,新做法。鋪裝材料大量使用透水磚,局部節點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陡坡則使用生態袋防止水土流失等。這些處理實現并還原了運河自然,生態的田園風貌。
場地內的園林小品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融入了自然景觀當中。例如風行蘆葦景區中的木棧道與休息草棚,“藏”于蘆葦叢中若隱若現,既可以讓游人自由領略濕地風光,又不會對自然景觀產生影響和干擾。
3.1.3 景觀要素之間的相互配合
公園總體設計把握回歸自然的主線,在各園林要素間建立了清晰的邏輯關系,形成了渾然天成的景觀效果,減少了人工設施對自然景觀的破壞,盡可能地保留場地內的自然風光。各要素間的相互配合,描繪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3.2自然力量的借勢應用
3.2.1自然力量對景觀“做功”的思想
舊金山的海岸風光-克里斯場公園包含了開放空間、濕地、生態修復地、海灘等一系列景觀。其設計策略是讓自然力量對景觀“做功”,體現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關系,從場地左側的開闊草地,到中央經過重建的潮汐濕地與海岸生態系統,再到右側的起伏草地與柏樹林,在每一塊場地中都上演著人類與自然的往來與變遷[7]。
3.2.2借勢自然,重現自然
公園很好地借用了自然之力,例如濱水的柏樹林被海風吹動形成自然彎曲,假以時日呈現出濱海樹木的姿態;場地內的植物自然搭配,形成了多樣的視覺感受,并利用其在空間中的延續性,使得場地在靜謐環境中產生動態變化。
在沙灘與景觀大道以及稍遠的草地之間,僅用混凝土欄桿做簡單的分隔。沙灘人群的活動、海風以及潮汐變化,日復一日的打磨著沙灘的紋理,體現出濃郁的自然感受;園內道路根本不需要裝飾與遮掩,沙灘隨潮汐變化孕育了鳥類,并營造出薄霧升降與海上日出的美妙光線,保留和恢復了棲息地的原貌。
3.2.3 利用景觀設計的偶然性還原自然
露天的樹木會隨著盛行風的方向彎曲;路面不規則的鋪裝縫隙會開出野花;開放式的草坪被游人踐踏后出現的裸露區域既是園路的軌跡。這些都是自然力量帶來的“驚喜”,是設計過程中的“偶然性”。
克里斯場公園通過運用偶然性,將其融入了場地的背景條件,展現出了一定的空間序列,并揭示了自然環境與場地之間自成一體的紐帶關系,還原了場地的自然風貌。
回歸自然的思想引導了設計師盡可能利用偶然性減少人工痕跡,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主觀表達的一種調和,使得設計避免了刻板、生硬與較強的主觀性。
3.3造景空間心理學原理的應用
3.3.1人與自然間的親密關系
城市營建對原有的人居環境產生改變,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所疏遠。瑞典的郊野迷宮-馬爾默知識花園在人與自然間建立了一種親密的文明關系,設計師運用相關心理學原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場所去理解自然。場地由大面積闊葉林圍合而成,花園以劃分為五個空間的迷宮為主體,展現出不同的景觀元素。
3.3.2造景空間的人群心理反映
幾個小空間分別以木材、石材、植物、水、聲音為主題而營造,展現了元素的自然特性。例如石材和木材主題的小空間通過反映材料表面的紋理與質感變化等自然現象的變化過程加以抽象并且藝術地再現出來,暗示了自然材料的加工過程,運用人們熟知的元素,表現出具有秩序感和親切感的尺度。
場地利用“有形”和“無形”兩種手段劃分空間。迷宮利用有形的木質結構的“墻”圍合并分隔空間,利用柔和且連續的線條與空間產生較弱的對比,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設計師表達出了一個和諧的關系和完整的空間序列,利用環境中的形體、色彩、符號等特定內容表達的情感與人的心理是相互呼應的。這是使人放松的環境。
另一方面,場地一側的“空氣城堡”是使用鋼鐵、木材以及干草制成的塔狀建筑結構。人們通過樓梯進入瞭望塔,在塔頂方盒型空間內進行群體活動,能將整體景色納入眼底。高處的“眺望者”俯瞰全園,從心理上感受到了“知曉一切”的成就感與安全感,而迷宮中的“游覽者”則一步步地探索花園內的知識,也能得到滿足感,二者相映成趣。設計師通過創造人群的視野條件差異,也對空間進行了無形的劃分。
3.2.3 城市化背景下的人群心理分析
回歸自然既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知識花園的設計師站在一個正確的設計方向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化,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利用場地及周邊的自然風景,將自然結構融入到文化機理中,使得忙碌的人群從勞動的緊張與單調的氛圍中解放出來,達到人性的全面復歸與平衡,利于人們發現生存的意義,凈化感情,松弛肌體從而滿足欲求[8]。
結語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在“回歸自然”造園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了無數優秀的作品,對后世的景觀行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這一造園思想的應用仍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當代設計師把“回歸自然”以新的形式更多地應用到了現代景觀的各個領域當中,應用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設計師不斷利用這一造園思想推陳出新,建立了人與自然新的關系。相信在自然理念的推動之下,現代景觀設計能夠在多元化的時代中更好地改善人居環境,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朱宏宇.英國18世紀自然風景園林之父威廉肯特的如畫貢獻[J].中國園林,2016(5):57-61.
[2]朱建寧.西方園林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93.
[3]魏蕓云,許新亞.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對19世紀英國城市公園的影響[J].山西建筑,2017(18):191-193.
[4]馮宜冰,張衛玲,張兆森.英國自然式園林的發展及特色分析[J].山東林業科技,2007(3):66-67.
[5]陳春紅,王蔚.中國傳統園林與英國自然風景園中建筑的差異與環境意境[J].中國園林,2006(12):66-68.
[6]張國強,張惠珍,賈建中.風景園林師-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31-35.
[7]Catherine Dee.設計景觀:藝術、自然與功用[M].陳曉宇,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49-53.
[8]李敏.中國現代公園發展與評價[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