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路 張穎
【摘 要】高校的多校區辦學,帶來了各校區之間資源利用率低、管理難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各校區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擬通過建立校區管理委員會的方式實現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均衡發展各校區的目的。
【關鍵詞】多校區辦學;管理委員會;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高校進行了合并與擴建,形成了一批由多個校區組成的新型大學,[1]而多校區的管理帶來新的問題,如何有效地管理多校區,使其能更好的服務師生、服務教學、服務科研,是管理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多校區的管理與單一校區相比帶來許多新問題,如多校區管理如何做到統一領導和高效便利相統一,如何解決多校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如何解決多校區之間的主次問題,如何解決多校區的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問題等。本文擬提出通過建立校區管理委員會的方式來實現多校區的高效管理。
1 多校區形成的原因
1.1 由于發展需要,需擴大校區面積。因許多大學校區位于市中心,由于歷史原因,原校區面積均較小。隨著學校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招生數量的增加,原校區不能滿足新的發展需要,又由于市中心土地征收昂貴以及涉及拆遷問題,無法在原校區周邊擴展。為降低成本,選擇在土地征用較容易的郊區征用,市中心校區繼續使用,這樣就形成了市內和郊區兩個校區。如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安徽大學等。
1.2 為利用異地資源,在異地增辦校區。如北京大學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山東大學威海校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等。異地辦學的原因無外乎使用當地的有利資源,如環境資源、政策資源以及地理位置資源等。通過有利資源的利用發展學校,發展某一專業,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等。
1.3 學校為完善專業設置,提高綜合實力,多獨立院校進行合并。此類學校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有各學校的優秀資源,整合優勢專業,提高學校知名度等。如浙江大學,是由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基礎上,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么,組建后的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85”高校。如原山東大學合并了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組建現山東大學,也成為首批“985高校”。如吉林大學也由多個獨立院校合并而來。
2 多校區辦學存在的問題
2.1 資源難以互相充分利用。多校區辦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校發展,但是也引發一些問題,如各校區的資源難以相互利用,難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如許多綜合性大學是由不同獨立院校合并而來,合并后各院校辦學地點沒有變化,仍然在各自的校區內辦學,使得校區之間的資源不能有效整合,不能充分發揮優勢。為保障本校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必然需要重復建設教室、實驗場所,購買相同的圖書、科研儀器,甚至可能開設相同的基礎課程或公共選修課程,致使資源利用率下降,浪費嚴重。[2]
2.2 管理難以實現高效。因多校區、多地辦學,導致管理成本高,如為了實現統一管理,各分校區很多事務需到主校區辦理,增加了時間成本、交通成本。各校區之間互相交流學習以及科研合作成本也高,使得效率較低,不能實現高效運轉。因每個校區有各自的特點,管理起來也可能各不相同,使得管理起來不易操作,增加管理成本等。
2.3 發展難以均衡。一方面因校區之間有主校區和分校區之分,往往存在分校區的發展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財政投入不足、政策給予不夠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綜合性大學本身就是通過幾所獨立院校合并而來,原各院校的專業不同、原各院校的實力也不同,領導層對各校區的專業認可度和喜好等都將影響校區的投入和發展,使得各校區之間難以協調發展。
3 建立校區管理委員會
針對多校區辦學存在的問題,本文建議建立校區管理委員會,賦予各校區管理委員會管理權,充分發揮各校區的資源優勢、專業優勢,同時盡量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消減發展不均衡問題。
3.1 校區管理委員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賦予校區管理委員會更多的權利,由副校長擔任管委會主任,分管校區內的工作事務。管理委員會管理本校區的所有資源,統一協調使用,解決各院系之間的各自為政問題。通過管理委員會在各校區之間的協調,統一規劃各專業在各校區之間的布局,充分利用各相關專業之間的互補作用,發揮專業合作優勢,促進專業發展和資源整合利用,避免重復建設教室、實驗場所,購買相同的圖書、科研儀器。
3.2 校區管理委員會能節約管理成本。通過建立管理委員會,采取條塊結合的方式予以管理,條塊結合型管理模式是指各校區“塊”上屬于各校區管理委員會行政管理,各校區管理委員會的下屬部門,受學校的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指導,屬于“條”上管理。管理委員會設置后勤服務、安保服務、餐飲服務、教學管理、宣傳教育等工作,是總部與各校區、各校區間的部門、系(院)交流溝通、信息共享、上傳下達、落實工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3]各學院的一般業務由各校區自行管理,需上報學校的由管理委員會統一上報學校。節約各學院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節約學校的管理成本,同時提高辦事效率。
3.3 校區管理委員會能實現均衡發展。賦予校區管理委員會相應的權利,消弱主校區與分校區之間的區別對待。因管理委員會對校區的各個專業和實際情況掌握的更加準確,通過管理委員會對校區的統一規劃,上報校長辦公會議,爭取財政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使得各校區均有話語權,使各校區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歐永美,孟強.以人為本 資源優化——淺議多校區“網絡高速公路”學生管理模式[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6-19.
[2]楊曉穎.多校區視閾下的高校管理體制探索[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6):66-69.
[3]張禮強.高校多校區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