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利
【摘要】:本文通過實驗的方法對玉米種植密度對產量和形狀的影響進行分析,依托于對丹3363與丹玉86兩個玉米品種的觀察,就玉米種植密度與產量和形狀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希望可以為玉米種植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玉米種植密度;產量形狀;影響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場地選擇了某玉米種植基地,試驗研究材料選擇的是丹3363與丹玉86玉米品種。玉米種植田地的前茬都是玉米,并且各個區域無論是在土壤肥沃程度,還是灌溉、肥料等方面都沒有明顯差別。
1.2方法
本實驗所開展的玉米種植密度主要包括五個等級,即:5.2 5萬株/hm2、6.00萬株/hm2、6.75萬株/hm2、7.50萬株/hm2、8.25萬株/hm2。種植方式選擇的是裂區種植,所劃分小區中,共種植三行,行長為4米,行距大約為63厘米。施肥依據750kg/667m2的比例進行。在規定時間內,開展追肥、灌溉、中耕以及除草工作。
在各個小區中,觀察與研究對象是隨機選取的,任意選擇三株玉米即可,分別掛牌標記每株玉米的第五、十片葉子;進入乳熟期后,調查并統計這一時期的葉片數量,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五株玉米,運用游標卡尺對第三節中部區域的棒3葉生長性狀進行測量,包括:面積、穗高、株高、莖粗以及長度等;在收獲前期,調查并統計種植階段內玉米的倒伏與空桿情況;收獲全部種植區域的玉米,經過晾曬后,開展玉米承重工作,按照14%的含水量,對玉米種植產量進行計算。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玉米產量與性狀是主要觀察指標,關于玉米性狀指標方面,指的是:葉片、株高、莖粗、穗高、棒3葉的寬度以及面積等等。
1.4數據處理
在該實驗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方面,主要通過Excel2003與DPS7.05來完成。
2、結果
2.1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種植產量比較
在五種玉米不同種植密度中,就丹3363玉米品種來看,種植密度為7.50萬株/hm2的產量最高,高達11734.39kg/hm2,種植密度為5.25萬株/hm2的產量最低,為9153.17kg/hm2。就丹玉86玉米品種來看,種植密度為6.00萬株/hm2的產量最高,高達10561.46kg/hm2,并且棒3葉寬度與面積也為最大值。由此證明,在玉米種植產量方面,玉米種植密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丹3363玉米品種中,相比較于6.75萬株/hm2的種植密度,7.50萬株/hm2種植密度的產量增產11.96% ,相比較于5.25萬株/hm2的種植密度,7.50萬株/hm2種植密度的產量增產27.21%,差異也比較明顯;關于種植密度分別為7.50萬株/hm2、6.00萬株/hm2、8.25萬株/hm2的種植產量方面,三者之間差異不明顯。在丹玉86玉米品種中,相比較于6.75萬株/hm2的種植密度,7.50萬株/hm2種植密度的產量增產12.11%,相比較于8.25萬株/hm2的種植密度增產2.83%,差異比較明顯。
2.2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性狀比較
在一定玉米種植品種與密度中,玉米性狀之間不存在明顯差別;在玉米品種中,葉片數量、空桿率與棒3葉面積方面差異比較明顯;玉米品種不同,棒3葉的寬度也就有所不同;即使玉米品種不同,穗高、莖粗等其它玉米性狀差異不大;玉米種植密度不同,棒3葉的面積與空桿率也就有所不同;玉米種植密度不同,棒3葉寬度與倒伏率之間差異性較大;在特定的玉米品種與種植密度中,玉米性狀不存在明顯差異;關于種植密度對玉米性狀明顯差異方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當種植密度不同,在相應值方面,丹玉86高于丹3363。在丹3363玉米品種中,伴隨著種植密度的加大,棒3葉寬度會出現降低情況。在棒3葉寬度方面,相比較于6.00萬株/hm2的種植密度,5.25萬株/hm2的種植密度高出4.17%,二者之間差異不大,棒3葉面積最大值出現在種植密度為5.25萬株/hm2中。在丹86玉米品種中,棒3葉寬度最大值出現在種植密度為6.00萬株/hm2中,相比較于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高出6.63%,相比較于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高出8.57%,存在明顯差異性。
第二,一旦加大種植密度,玉米植株的倒伏率和空桿率都會呈現出增加情況,關于葉片數量、莖粗、穗高與株高等方面,不存在明顯變化。
結論
民以食為天,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農作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種植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對高產量品種進行推廣的同時,還應當對玉米種植密度進行控制。通過本次研究工作,可以總結出:在丹3363玉米品種中,當種植密度為7.50萬株/hm2,產量達到最高,當種植密度為5.25萬株/hm2,產量則為最低;在丹玉86玉米品種中,種植密度為6.00萬株/hm2,產量達到最高,并且實現棒3葉寬度與面積的最大值。由此可見,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應當根據玉米品種等情況,來對種植密度進行確定,從而達到確保增加玉米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耿廣濤,宋桂成,董文慶,江晨亮,許曉明,唐燦明.種植密度對不同葉位玉米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5,(08):1589-1595.
[2]朱元剛,高鳳菊,曹鵬鵬,王樂政.種植密度對玉米-大豆間作群體產量和經濟產值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5,(06):1751-1758.
[3]馮鵬,申曉慧,鄭海燕,張華,李增杰,楊海寬,李明順.種植密度對玉米籽粒灌漿及脫水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06):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