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楊彩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進入學生的視野,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學生難免會有所分心,沉迷于外屆事物,影響學習。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環境、教育方式等,如何讓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安心學習,守住心靈的最后一片凈土,這取決于教師的管理方式。教師運用合理的管理方式,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全方位發展,這也是新形勢下教育的目標。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級管理也一樣,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首先應該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包括獎罰制度。管理辦法的產生可以由班集體共同討論,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突出人性化的特點,有獎勵也有懲罰,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每個學生都認可管理制度,才會去自覺遵守它。
2.全班共同參與管理
教師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對于一些管理方面的具體問題,教師可能忙不過來,這就需要教師讓相關的學生進行監督管理,減輕教師的負擔。如果教師管得太細,也會讓學生有一種班主任“無孔不入”的感覺,畢竟高中生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被別人約束。同齡人之間的管理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他們之間都是同學,可以更好地交流。讓每個學生互相監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共同進步。
二、學校管理與家庭管理齊頭并進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在怎樣的學習環境,就有怎樣的學習習慣。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更好地管理學生的前提。學生在好的學習環境下通過其他人的影響也會自覺加入到學習行列中去,班級同學互相幫助,團結一致,共同為班級爭光,自覺遵守班級的各項管理制度,這個班級的管理不需要教師去監督,每個學生都會養成自覺約束自己的好習慣,班級管理也會越來越規范。
2.架設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
在平時管理過程中,相關教師應該積極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適當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家訪,了解學生在家庭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向家長講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做好家庭管理,并且積極和老師取得聯系,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管理更加完善。
三、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
1.適當的批評和表揚
教師在平時的管理中應該特別注意管理方法,一味地批評學生已經不適用了。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他們不想在自己的同學面前丟臉。學生難免會犯錯誤,教師應該特別注意批評學生的場合,不要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學生進行批評,批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以后不再犯。當然,有批評也應該有表揚,適當的表揚可以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從而服從教師的管理。潤物無聲的教育是班級管理中必備的,嚴厲中充滿關愛,關愛有底線,讓每個學生切實體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
2.管理方法注重個性差異
現階段大多數高中每個班級都是50個人左右,學生之間難免會有差異,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有性格開朗的,有性格內向的。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比如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制能力不強,需要教師的監督,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花費一些時間。而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他們自學能力強,不需要老師過多的監督。教師管理注重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
四、加強學生思想建設,讓學生樹立自覺管理的習慣
學生如果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生就會自覺規范自己的學習習慣,自覺遵守各項班級管理規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多開一些關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班會,宣講一些勵志的故事,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的管理問題將不再是難事,學生也不用刻意規范自己行為,這樣一舉兩得的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葉 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