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摘要】:微電網作為當前環境中電力系統的發展方向,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微電網在運行狀態中,對逆變器的控制提出了較高要求,為了保障電能質量達標,技術人員需要保障頻率、電壓值被控制在合理范圍中,因此有效解決并聯組網問題,對微電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能源電網;微電源;并網控制
引言
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工業的生產都離不開能源,能源在社會的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化石燃料。然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僅給當地的環境帶來了威脅,而且導致傳統能源趨向枯竭。為了解決這些負面問題,各國政府都積極對能源進行了調整,重視微電源的開發和利用,常見的微電源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微電池發電等,與傳統電源相比,微電源具有污染小、安裝成本低、運行費用低等,且由于微電源大部分都位于負荷附近,這種近距離的供電模式使得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耗降低。
1、微電網的基本結構
微電網的構成要素包括:控制系統、儲能裝置、電力負荷等,電力電子作為電網和微電源的接口,能夠保障系統正常運行。為了保障電力負荷中的電能發揮作用,微電網的運行模式通常為:單獨運行、并網運行。當電能質量不符合系統規范時,微電網能夠及時啟動獨立運行狀態。微電網呈放射狀,通過外部電網與靜態開關相連接。微電網系統被靜態開關劃分為兩個模塊:饋線在連接過程中設置了微電源,支持本地供電。當電網發生故障后,電網將進入獨立運行狀態;當非敏感負荷和饋線相連后,電網能夠承載這些部件的運行。由于微電網配置中設有潮流控制器、能量管理器,因此技術人員能夠對微電網進行科學控制。當負荷出現變化后,潮流控制器會參照電壓情況、頻率值進行潮流參數調整工作,對微電源的功率進行合理的減少、增加,可以達到整個微電網系統的平衡效果。
2、微電源定義及分類
所謂的微電源就是指微電網中的逆變器、分布式電源及儲能裝置,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傳統的電機,如小型柴油發電、水力發電、潮汐和生物能發電。第二類是與電網直接相連的電力電子型電源,同時也叫做逆變電源。將逆變電源進行細分又可以分為以下類別:①燃料電池、飛輪儲能、儲蓄電池等直流電源;②小型燃氣輪機、小型風力發電等高頻交流電源,這種電源通過整流、逆變轉化為交流。由于第二類電源在微電網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未來的逆變電源將會發展的十分迅速,與常規電源相比,它的電壓調整和控制方式比較特殊,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控制策略,來實現大規模微電源并入電網。
3、新能源電網中微電源并網控制對策
3.1控制策略綜述
①電壓的要求。根據GB/T20046-2006規定,對不同電壓情況下,對應的響應時間做了規定,當電壓小于0.5額定電壓時,最大分閘時間為0.1s,當電壓處在0.85和0.5倍的額定電壓時,最大分閘時間為2s。②頻率的控制。根據Q/GDW480-2010的規定,微電源需要與相連的電網頻率一致,允許偏離正常頻率0.5Hz,一旦發生頻率越線的情況,需要在0.2s內進行切除操作。③諧波和波形畸變控制。根據GB/T19939-2015的規定輸出波形總的諧波失真度不得高于5%,其中對具體的諧波類型失真度做了詳細規定,如3~9次的奇次諧波,畸變量不得高于4%,2~8次的偶次諧波,波形畸變量不得高于1%
3.2V/f控制
微電網是由微電源構成的,性質為逆變電源并聯系統。通過參考功率的傳輸特點,某些科研人員在研究逆變電源并聯系統時,常常借助傳統發電機,來控制無線并聯系統。主要原理為:逆變單元通過輸出功率后,按照下垂特性,獲取對應的指令值,經過反相微調后,能夠科學分配無功、有功功率。呈現方式為:在逆變電源系統中,當輸出阻抗具備感興特征時,一旦逆變電源輸出有功功率值上升后,對應的輸出頻率將減少;當逆變電源輸出功率低時,有功功率輸出值將提高。即:當無功功率數值低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提高電壓幅值的方式,使無功功率輸出值增大;反之,無功功率值高時,操作人員可以減小電壓幅值,使輸出的無功功率數值被降低。另外,對于輸出阻抗而言,當逆變電源系統以阻性為主時,頻率、無功功率具有聯系性、電壓幅值與有功功率具有密聯系性,操作人員設定功率值的方式與上述內容相反。值得注意的是,當逆變電源的輸出阻抗方式與輸出量具有密切聯系,從控制過程的層面來考量,單元輸出功率少時,其輸出的途徑為電壓—頻率。對于某些輸出功率多的單元而言,其輸出率會不斷降低,該數據參數會自動調節,隨后傳輸至最低環流點。為了輸出對應的功率,微電源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改變其電壓值或頻率值,v/f方式不僅使微電源達到了共享效果,而且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3.3PQ控制
在PQ的控制過程中,當系統啟動后,操作人員需要提前在微電源中設置預訂數值,即:無功、有功功率。在對控制系統進行設計時,外部應結合系統的實際情況設置對應的功率參考值,并根據坐標及時改變參考軸,隨后逆變器將輸出電壓值。此時電壓值的控制主體又可被分為:無功、有功分量。在并網狀態下,PQ控制方式能夠正常運行,一旦微電網進入獨立運行狀態后,該模式的微電源將出現缺額問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在PQ控制模式中,電流環的優勢為,科學控制功率值,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電流調節器時,需要提前完成軸的分量配備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微電源在提高供電安全性能的基礎上,能夠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微電網不僅可以獨立運行,而且可以并網運行。在微電網的獨立運行模式中,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置科學的參數值,對儲能裝置、微電源的逆變器進行優化控制,從而充分發揮微電源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錢科軍,袁野,周承科.分布式發電對配電網可靠性的影響研究[J].電網技術,2012,32(11):74~78.
[2]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發電供能系統若干問題研究[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2(20):1~4.
[3]張麗,徐玉琴,王增平,等.包含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無功優化[J].電工技術學報,2015,26(3):16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