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和方
在一定程度上講,“思維碰撞”課堂屬于“問題教學法”。問題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功與否。問題設計作為教學互動的前提性準備、制約著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思維碰撞”課堂要求教師特別關注“問題設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優質問題”。
1.什么是優質問題?
“優質問題”是指具有高挑戰性(思維價值)、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能促進學生質疑對話、能貫穿新舊知識且可分解成問題串、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法支持度的問題。
【案例】劉奎玲老師執教的《桃花源記》
(1)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
(2)你愿意到文中的桃花源生活嗎?為什么?桃花源的人愿意離開桃源到我們的社會生活嗎?為什么?
(3)口頭作文:你心目中的“新世外桃源”。
這樣的問題設計,就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利于學生思維開發,利于產出學習成果和組織相應的學習活動。
2.哪些問題適合“思維碰撞”?
一般說來,高層次思維問題易激發“思維碰撞”,而低層次思維問題則不利于引發“思維碰撞”;批判性思維問題易激發“思維碰撞”,而再現性思維問題則不利于引發“思維碰撞”。簡而化之,引發“思維碰撞”的基本前提是引發認知沖突,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和分析,在課堂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引發認知沖突。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情景中引發認知沖突;從學生已學知識出發,在知識矛盾中引發認知沖突;設置新舊知識“結合點”,在困惑中激發認知沖突;設置有爭議的實踐操作(練習),在討論中激發認知沖突;利用學生對新知理解的偏差,從“試誤”中爆發認知沖突;讓學生經歷思維挫折,從發散思維中爆發認知沖突;通過及時評價,從師生互動式的“點評”“反饋”中爆發認知沖突等。
3.優質問題如何設計?
優質問題是教學目標的轉化,是教學內容的提煉,是學習評價的依據。教師要設計出適合“思維碰撞”的問題,至少需要經過三步:第一步依照課標草擬教學目標,第二步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問題,第三步把目標問題改造為適合“思維碰撞”的優質問題。比如,初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一課,依照課標制訂的教學目標為: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目標問題:什么是物理變化?什么是化學變化?如何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然后,再把這些問題加工為“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有何異同”一個適合思維碰撞的主問題。余映潮老師在《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一文中認為,“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和劑,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當十”的力量”。主問題即“思維碰撞”課堂倡導的優質問題。
“思維碰撞”課堂問題設計除了按照教學目標進行轉化改造外,還要注意從教學內容、學生疑惑中提煉組合問題,比如,初中歷史“難忘九一八”一課,重點問題: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難點問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變解決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學生疑惑:“九一八事變”時國共兩黨在干什么?蔣介石為什么不命令東北軍抵抗?教師要綜合歸納,首先列出主問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如何形成的”,然后,把主問題分解成問題串:(1)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根據不同階層的立場或心態,分析比較西安事變為什么會發生(日本、國民政府、中共、愛國民眾和愛國學生);(2)有人說:“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偶然事件”,有人認為:“西安事變是必然事件“,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不同階層的立場或心態,選擇觀點,說明理由;(3)西安事變后,中共內部出現了激烈的爭論,有人主張殺了蔣介石,有人主張不能殺蔣,你的觀點和理由如何?中共是如何選擇的?為什么?
此外,思維碰撞課堂還有變封閉性問題為開放性問題,把問題變成一種“是對還是錯”的比較分析題,把記憶性問題變為分析比較、異同比較、分類和尋找例外情況的問題,設計經過整合的大問題、主問題,提問題串或“列三舉一”的問題及根據布盧姆的目標分類設計階梯式問題等系列性的設計策略。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