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我們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就教師評價制度,做了大量而切實有效的工作,從師德建設到教師管理,從日常教學到教科研結合,從繼續教育到教師成長等方面,修訂和完善了相關的教師評價制度,新建了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做到評價常態化、多元化、綜合化、實效化,實現了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評價的機制再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師綜合評價體現多元性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根據新課改相關精神,全面修訂并完善學校的相關制度,如《平遙中學教師師德要求》《平遙中學班主任工作條例》《平遙中學教學常規》等制度條例。其共同特點表現為:
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根據新課程全面發展、全人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們一改以往對教師的單一性的終結性評價、純教學成績評價等方式,對教師的從教行為實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客觀評價。從師德建設抓起,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教師法》《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文件,提高教師認識水平,并將相關文件精神體現到班級日常管理、學科日常教學的評價評估當中。從師資素質抓起,舉辦平遙中學全體教師參加的教師命題大賽和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參加的解題大賽,舉辦全員參與的讀書活動,創設校園文化評價氛圍,對優勝者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從教學常規抓起,規范備課、講課、批閱、輔導等教學行為,建立學校職能處室部門和年級工作部交叉管理的檢查評價體系,各項常規工作有布置、有落實、有評價、有反饋,定期評價和不定期突查雙管齊下。從課堂教學抓起,本著“不備不講,講課必備,備則研討,講則謀改”的原則,學校領導和職能處室部門領導、工作部領導采用“推門式”聽課,對教師的備課、講課、課改等進行突查式督導評估:看課改理念的領會,看課改行動落實,看課改效果展示,看課改中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發展。從教學質量抓起,多方位考核、考查,階段考試在原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進步情況、學科有效數情況、班級學科提升情況等指標;在原來教學質量單一的橫向比較的基礎上,新增了教學質量的縱向比較、可持續發展比較等評估。
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相結合在實施制度條例等顯性評價的同時,我們還采用文化導向等隱性評價因素,對教師實施新課程新理念的方向引導、輿論監督。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校推行了以“資源共享”“專長引領”為出發點,以“名師講壇”為有效載體的“菜單式”講座。“菜單”中有30多項可供選擇的項目,內容從新課程理念到實踐中的困惑,從教學方式上的轉變到各門學科具體的操作等,教師個人可以根據自己在新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實施個體對號評價,并有針對性地從菜單中選擇“專長”進行講座。講文化、講學術在平遙中學蔚然成風。
平遙中學校報、平遙中學校園電視臺、平遙中學校園網等各種媒體定期報道表彰先進教師和教師的先進事跡,經常刊發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工作札記和管理敘事,新改版的校園網為學校各個處室部門和年級工作部提供了宣傳展示本單位教學工作的空間,開設了教師個人博客平臺,健全了學校、部門、年級、班級、學科、教師個人多層面全方位的交流學習與輿論導向評價的機制。隱性評價機制的引入和加強,顯性評價和隱性評價的結合,將會更為全面高效地加強校園正確輿論的導向和評價,更加長遠地影響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引入民主評價機制在教師評價機制中,我校采用民主集中的辦法,既有學校層面的相關制度條例的考核評價,也有來自廣大教師的民主評價。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表彰評模、青年教師育人楷模等工作,我們在考核的基礎上,加入了教師的民主評價權重,德勤能績綜合考慮,人人參與評價,評出了先進,評出了團結,評出了干勁。我校還實施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制度,每年進行一次,主要針對教學管理和課堂教學,征求學生對學校、對班主任、對任課教師意見和建議,以期糾正教師從教行為,改進教師工作方法,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對于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我們除依據學校制定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外,也采用“群言堂”的民主評價方式,在評價中,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層面、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集思廣益。評價中學會寬容,學會接受,學會反思,學會真誠。
課堂教學評價,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向性”
新課程實驗的關鍵是轉變教學觀念,優化師資隊伍。我校立足全面、全體、全程、全方位促進教師成長,出臺并實施了《平遙中學新課程實驗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案》,確保新課程教學常規的全面落實。
在新課程實施以來,全校上下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驗行動研究,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新模式,努力打造生態課堂、陽光課堂、人文課堂,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平遙中學課堂教學評價表》是我校在新課改過程中制訂的體現新課程意志的主流評價體系,它一改過去“以教論學”的方法,大破以教師為主要評價對象的框框,貫穿教師教的教學思想及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這兩條主線,并通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反映教師的教學境界以及教學技能、能力、業務水平等綜合素質情況;需要評價者善于觀察課堂教學,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引發的變化進行客觀分析和價值判斷。《平遙中學課堂教學評價表》提出了評析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維度均為5個,內含若干個評價因素,兩個維度權重分別為40分和60分。
評析教師教學行為的5個維度包括:
(1)組織能力,指組織教材、組織教學活動、組織語言;
(2)注意中心,指關注學生、及時反饋;
(3)教學態度,指尊重信任、激勵評價;
(4)教學機智,指靈活調整、恰當處理;
(5)教學境界,指面向全體、全面發展、自主發展。
評析學生學習活動的5個維度包括:
(1)參與狀態,指參與形式、投入、展開、深入、拓展;
(2)情緒狀態,指氣氛活躍、及時反饋;
(3)交往狀態,指交流充分、有效合作;
(4)思維狀態,指主動積極參與思考、思維得到深層次發展;
(5)生產狀態,指成就感、嚴謹感。
無論是評價維度,還是評價維度內含的各個評價因素,都充分發揮評課在課程改革中的導向、管理、調控、鑒定、激勵等作用,真正做到有效體現新課程理念,深化內隱的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設計思想和外顯的課堂教學藝術,從而促使教師將以學生為發展為本的先進理念轉化為能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操作和把握的目標。
教師專業成長評價體現發展性
對教師的評價,以發展性教學觀為指導,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為目的,關注教師的態度、行為及實際收獲,重視過程,及時反饋,強化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分析和改進。《平遙中學發展性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實施方案》《平遙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記錄袋》是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新型產物,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為有效地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專業水平,我校一如既往地堅持已開展二十多年之久的“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和“青年教師拜師”活動,新增“青年教師育人楷模”評比活動,認真搞好校本培訓工作。“跟進式培訓”“伙伴式培養”是最大亮點。
跟進式培訓:我校堅持“先訓后教,不訓不教,邊訓邊教,訓教研討,訓評結合”的原則,將課程培訓、實驗教學、研究討論、評價評估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研究型的培訓模式,評價機制。由省、市組織的培訓只是培訓的第一步,是教師觀念上轉變的最初過程,而“校本培訓”“學校聯動”的“跟進式培訓”是對教師接受培訓的有效幫助和有效評價的良好途徑。師徒結對后,師徒相互學習,相互評價,教學相長。
伙伴式培養:我校堅持實行中層領導周會,教研組長月會制,把評價的重心下放到級部、下放到學科、下放到課堂。在日常教學中,校長、級部部長、教研組長成了教師成長的伙伴,他們每周都要進入課堂上課、聽課、評課,和教師們一起研討,相互評價,他們把“家常課”調研活動更多地看成是與教師的一種專業研討活動,與教師的一種學術對話,與教師的一種平等交流,與教師的一種積極互動。
青年教師育人楷模評選,激發了青年教師爭當名師的熱情。青年教師大獎賽,是青年教師嶄露頭角、一展才華的舞臺,一批批青年教師在平遙中學的沃土上成長起來,甚至成名成家。
良好的評價機制,鑄就了一所超強的學校,全校教師正在努力圍繞著學校的教育目標,精誠團結,互相信任,互相協作,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山西省平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