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嵐 王晶 劉國順

摘要:對河南省信陽市引種的2個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新品種東紅和金艷以及本地品種的物候期、生長節律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2個獼猴桃品種與信陽市原有獼猴桃品種物候期不同,增加了品種的多樣性;2個品種的生長期約245 d,4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長量較大,占總生長量的85%以上;依據地徑凈生長量可將獼猴桃生長期劃分為3個時期,即生長前期、速生期、生長后期;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曲線對地徑生長進行擬合,結果均達極顯著水平。
關鍵詞: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苗期;生長節律;信陽市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0-011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0.02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phenophase and growth rhythm of two introduced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ieties and local variety in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phase between two kiwi fruit varieties and local variety of Xinyang was different, which increased the varieties of diversity. These two kiwifruit varieties growing period of about 245 d, growth in the middle of April to the middle of September was larger, more than 85% of the total increment. Kiwifruit growth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the growth, fast-growing period, at later growth stage. Using the linear model and Logistic curve fitting, have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Key words: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seedling stage; growth rhythm; Xinyang city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屬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百克果肉中,維生素C的含量達100 mg以上,有的品種高達300 mg以上,是柑橘的5~10倍,蘋果等水果的15~30倍,在世界上被譽為“水果之王”,且果肉中黑色顆粒部分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防止發生黃斑部病變;所含纖維有1/3是果膠,特別是皮和果肉接觸部分,果膠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獼猴桃中的微酸能促進腸胃臑動,減少腸胃脹氣,改善睡眠狀態[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南郊約25 km處浉河區東雙河鄉保民村,北緯31°59′35″、東經114°04′41″,屬北亞熱帶季風類型,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過渡區,雨熱同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3 ℃,最冷月平均氣溫l0.0 ℃,最熱月平均氣溫29.9 ℃,相差19.9 ℃,極端最高氣溫40.9 ℃,極端最低氣溫-20.3 ℃,無霜期221 d,年平均降水量 1 194 mm,生長期長達264.4 d。土壤為黃棕壤土,土層厚度一般為150 cm,pH 6.0,呈微酸性。丘陵區海拔95 m,地勢起伏較緩。
1.2 試驗材料
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研究所引種東紅、金艷兩個新品種,株行距3 m×4 m,2017年3月開始調查,主要調查物候期和生長節律。
1.3 試驗方法
1.3.1 物候期觀察 物候期主要分為傷流期、萌芽期、展葉期、初花期、終花期、果實成熟期、落葉期進行調查。
1.3.2 地徑、新生枝生長量的測定 自2016年3月初芽萌發至第二年3月,周期一年,生長期每月中旬對苗木測定一次,每個品種調查選擇3個重復,重復間距大于50 m,每個重復調查8株,主要調查地徑生長量(距地面10 cm處,用游標卡尺測量,精確到0.02 mm)和新生枝長度(鋼卷尺測量,精確到 0.1 cm),其中地徑按月調查,休眠期只調查起始生長量;新生枝調查時間截至6月夏季修剪(夏季修剪為控制樹形和提高產量)。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進行基本處理,利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程擬合和參數估算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2個獼猴桃品種的物候期情況見表1。東紅的萌芽期在3月4日,金艷的萌芽期在3月17日,比東紅的晚13 d,展葉期、初花期、終花期各相差9、11、7 d。信陽市本地品種物候期略早于東紅。
2.2 地徑生長節律分析
按照試驗方案對所選定的獼猴桃苗木地徑生長情況進行觀測,然后對每次觀測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求其平均值,并計算出各個階段的平均地徑和地徑凈生長量。地徑觀測從萌芽期開始計算為起點,到落葉期結束約245 d。
2.2.1 組間均值比較分析 對3個重復的組間均值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見表2,表中的顯著性水平值遠大于0.05,說明不同地塊間獼猴桃苗木地徑生長差異不顯著。
2.2.2 地徑生長節律 獼猴桃苗木地徑的生長隨著生長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從圖1可以看出,具有近于直線的相關關系,可采用線性回歸方程y=a+bx的關系式來模擬生長時間與地徑的相關關系。
對地徑的凈生長量進行統計,東紅的全年地徑凈生長量為1.34 cm,金艷的全年地徑凈生長量為1.44 cm。由圖2可知,3月中旬到4月中旬地徑凈生長較慢,4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長量較大,生長時間約為153 d,其中東紅在此段時間的地徑凈生長量為1.18 cm,占全年生長量的88.06%;金艷在此段時間的地徑凈生長量為1.23 cm,占全年生長量的85.42%。之后生長趨于緩慢,表現出慢-快-慢的生長過程,地徑生長曲線為典型的S形曲線,可以用Logistic模型來擬合苗木生長。
2.2.3 生長期的劃分 地徑是反映苗木質量的指標之一。地徑與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關系緊密,地徑與根體積、苗木鮮重、干重等呈密切相關關系,地徑粗壯具有更強的支撐、抗彎曲能力,所以采用地徑對獼猴桃苗木生長過程進行分析。
依據獼猴桃的地徑凈生長量將生長期劃分為3個時期,即生長前期、速生期、生長后期,信陽市獼猴桃的速生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地徑生長量占總生長量的85%以上,生長前期為3月到4月中旬,生長后期為9月中旬到11月。
2.3 新生枝生長節律
東紅的萌芽數為17,新生枝數為13;金艷的萌芽數為23,新生枝數為21,東紅新生枝比金艷的少8枝。新生枝的生長主要集中在4、5、6月3個月份,其中4月中旬到5月中旬2個品種的生長都達到100 cm以上(表3)。進入到6月以后,果園為了更好地控制樹形,開始進行修剪,新生枝生長調查結束,由于人為干擾,不再對其進一步分析。
2.4 生長模型的建立與擬合
利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別對東紅和金艷兩個品種的地徑生長進行擬合,其生長曲線模型見表4。由表4可知,東紅地徑生長的直線模型和Logistic模型相關系數分別為0.955、0.941,金艷地徑生長的直線模型和Logistic模型相關系數分別為0.976、0.961,方程回歸檢驗均達極顯著水平(P<0.01),說明利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擬合曲線與實測值間的符合程度較高,用擬合方程的理論值來估測實際值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因此,應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曲線擬合獼猴桃苗木地徑生長節律都有很高的精確度。
3 小結與討論
1)2個獼猴桃品種的物候期不同,金艷比東紅晚。在管理上,可以對2個品種進行分時間段管理,在土肥水、花果管理方面,東紅提前1~2周進行。信陽市原有獼猴桃品種物候期要略早于東紅,選擇適宜的早熟、中熟和晚熟引進品種配合本地品種種植,可增加品種的多樣性。
2)2個獼猴桃品種的生長期約245 d,生長過程呈現出慢-快-慢的特征,4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長量較大,地徑生長量占總生長量的85%以上。
3)依據調查數據可以將獼猴桃生長期劃分為3個時期,即生長前期、速生期、生長后期,生長前期為3月到4月中旬,速生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長后期為9月中旬到11月。
4)利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模型擬合地徑生長,方程回歸檢驗均達極顯著水平(P<0.01),說明應用直線模型和Logistic曲線擬合獼猴桃苗木地徑生長節律都有很高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 龍友華,張 承,吳小毛,等.10個獼猴桃品種在貴州主產區的引種表現[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7):5-8.
[2] 鄭吉祥,劉永忠,陳仁電,等.4個獼猴桃品種在桂林市的引種觀察[J].南方園藝,2015,26(4):46-47.
[3] 閻永齊,劉吉祥,劉 磊,等.獼猴桃與葡萄立體栽培試驗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6):164-166.
[4] 黃志玲,龐世龍,郝海坤,等.廣西珍貴鄉土速生樹種任豆苗木生長節律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31(6):6-9.
[5] 鄺 雷,鄧小梅,陳 思,等.4個任豆種源苗期生長節律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4,35(5):98-101
[6] 蔣 燚,李 娟,劉曉蔚,等.黑荊樹苗期生長節律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5,35(1):17-20.
[7] 吳國欣,王凌暉,俞建妹,等.降香黃檀幼年生長節律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10,30(3):56-60.
[8] 陳麗君,劉明騫,廖柏勇,等.苦楝不同種源苗期生長性狀和生長節律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4,34(4):1-7.
[9] 霍 達,鄧倫秀,陳景艷,等.四照花一年生播種苗年生長節律研究[J].種子,2015,34(3):79-82.
[10] 梁 康,潘德權,鄧倫秀,等.武當木蘭1年生播種苗生長節律的研究[J].種子,2014,33(5):90-93.
[11] 蔡年輝,許玉蘭,白青松,等.不同種群高山松1年生播種苗木生長節律及其變異[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3,41(5):11-16.
[12] 劉國順,董卉卉,馬冠男,等.光皮木瓜苗期生長節律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7,49(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