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富艷 王通
[摘 要] 在資源型城市社會轉型的時期,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在面臨資源枯竭的同時,人才流失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目前人才發展現狀存在人才吸引力低下,經濟發展遲緩,人才觀念落后等諸多問題,從社會現狀入手,應用理論分析,對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人才流失問題建議建立人才發展合適環境,建立人才優待政策;加快資源型城市社會轉型,對招商引資建立優待政策;轉變人才觀念,建立創業優待政策,進而做好振興東北的人才引進與儲備工作,以保證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持續快速地發展。
[關鍵詞] 人才政策;人才流失;資源型城市
[中圖分類號] F299.27;C9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11-0016-02
一、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人才流失背景分析
(一)城市資源日漸枯竭
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黑龍江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發展速度不穩定,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歷史包袱沉重,傳統國企負擔加重,資源型城市的資源日漸枯竭。黑龍江很多資源型城市處在社會轉型期,天賦資源日漸減少,例如大慶的石油資源,鶴崗雙鴨山的煤炭資源產量逐年降低,經濟效益日益下降,GDP增速放緩,黑龍江地區資源型城市國企眾多,但是發展遲緩,經營模式僵化,整體經濟疲軟,科技力量不足,技術更新慢,其他產業及商業地區化利益壟斷嚴重,使得人才發展受阻,晉升空間小,對于外來投資吸引力不足,導致投資不過山海關,后續發展不容樂觀。
(二)吸引人才政策不足
當今社會對人口流動的制約少,其他城市吸引人才政策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人才與智力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留住人才等于為自己增加后續經濟發展的動力,這就為人才自發尋求發展的沃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許多城市為吸引人才降低門檻,設立各種優待政策,大力扶持創業、落戶政策。天津市對于學歷型、資格型、技能型、創業型人才,提供在線落戶申請服務,公安部門三個工作日便可反饋審核結果,并且實施人才“綠卡”制度,給予人才津貼及資助,西安市推出落戶新政,在校生只需通過學生證及身份證,便可以直接落戶西安。武漢市更是為留住高學歷人才與智力,提出本科生購房享受八折的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相比較而言,黑龍江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擁有眾多高等學府,教育資源相對豐富,但人才不斷外流,走出去的多為年輕、有高學歷的或有高技術能力的人才及應屆高校畢業生。
(三)人口老齡化嚴重
東三省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省的資源型城市尤為嚴重,以資源型城市大慶為例,大慶常住人口變化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其人口年齡結構總體達到老年型社會,按照老年化社會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該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2010年,大慶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0.2萬人,所占總人口比重為6.94%,已觸及老齡化社會的邊緣。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相比,65歲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總人口比重上升了2.53個百分點,十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9%,遠高于同期總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老齡化勢頭明顯。在城市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資源型城市經濟活力降低,節奏放緩,使年輕的人才更加加劇流失。
二、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人才政策存在問題
(一)政策吸引力低下
黑龍江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遲緩,資源面臨枯竭,效益不如產量盛年,且社會轉型舉步維艱,相對安逸的社會環境阻礙了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并且資源型相關國企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針對職工子女的保護主義政策,對保護主義外的人才造成傷害,如今這些政策面臨廢除,而面對的境地確是留不住職工子女也吸引不來外來人才,科技人才與創業人才流失嚴重。
資源型城市的年輕人意識到資源逐漸消耗,城市發展前景不佳,難以承擔自身期待與發展,自然就會主動選擇流出,謀求立足與發展。為謀求后續發展,城市轉型迫在眉睫,而各個領域所需要的人才卻日漸流失,對外來人才的吸納能力不足,城市轉型進程滯后,甚至止步不前,如何留住人才,吸納人才,為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等重大工程保駕護航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畢業生大多數選擇到北上廣深等城市就業。中小企業用人困難,高端科技人才缺乏,管理人員素質不夠,而年輕人口作為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群人,其外流勢必影響經濟的發展速度。高等學府歷年培養的畢業生留在本地,致力于為家鄉做貢獻的人才相對較少且每年減少,大多數人才傾向于去經濟發展較好,機會眾多的北上廣與江浙滬地區發展,這就導致地理位置不佳,經濟發展滯后的東北地區痛失人才與后備人才,導致發展更加緩慢,如此惡性循環,更難吸納人才。
(二)政策大環境不樂觀,經濟發展遲緩,區域經濟利益壟斷嚴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黑龍江GDP為16199.88億元,比2016新增813.79億元,增速全國排名倒數第九,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大慶、鶴崗、雙鴨山等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歷史以來便依賴于自然稟賦,第三產業起步晚,缺乏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職位需要類型較為單一,城市的發展前景不足、動力缺乏等問題制約著城市發展。
(三)人才發展觀存在問題,人才利用率低
東北家庭普遍注重教育,但對于人才的觀念卻過于陳舊,人才認定標準單一,家長們普遍認為考公務員或者進入國企才是人才最智慧的選擇,在傳統價值觀當中,比起發揮自身價值,追求自身進步,安穩與體面是人才發展的最好出路。國企與事業單位人才利用率低,工作任務少且效率低下,論資排輩的現象普遍存在,人才努力得不到相應的晉升,人才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導致人才能力的荒廢與下降,而同時人才的思想意識尚未完全麻木,想追求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所以選擇向外謀求發展,在人才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對創業型人才吸引力較低。導致黑龍江人才進一步流失。
三、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人才流失問題政策優化建議
(一)為人才發展提供合適的環境,對人才實行優待政策
黑龍江地區人才外流的外部原因是東南沿海及各大城市經濟發達,機會眾多,人才發展空間大,內部原因是人才自身追求自我與社會認可。政策制定應該迎合人才自我追求的標準。對于現有人才資源,建立公平合理留人政策、激勵機制。重視高校畢業生模塊的留人政策,留住年輕人才及科技智力,加快建立有利于優秀人才發展的有效機制,給各種人才提供施展才能,實現價值的機會與平臺。對高校畢業生進行政策傾斜,從保障起住房著手,進行住房補貼,健全福利待遇,對技術性人才增加技術津貼。鼓勵創新,設置技術創新獎項。
(二)加快資源型城市社會轉型,打破利益鏈條,對招商引資實施優待政策
資源型城市期初依賴資源而建立起來。例如大慶市的石油資源,鶴崗的煤炭資源,伊春的森林資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這些城市對人口逐漸失去吸引力。并且地處黑龍江的資源型城市地處偏遠,資源集中且易被壟斷,擺脫不了人情社會的歷史桎梏,經濟發展效率大打折扣,遠道而來的投資經常被利益鏈條所打擊,“投資不過山海關”導致產業升級艱難,技術革新緩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多年卻效果不佳,資源型城市社會轉型迫在眉睫。
政府應注重全方位實行對外開放、大規模招商引資,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優待政策,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協調,加快與原有企業的適應步伐,相互促進相互肩部,加強技術的帶動性,是加快經濟發展、打破利益鏈條的大勢所趨。黑龍江地區的招商引資要結合實際,對實行對招商引資的優待政策。逐步完善投資環境,特別是對于帶來新技術新方法的企業要實行政策上的扶持與支持。積極吸納先進地區、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掌握新技術,為技術型人才提供發展沃土。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講究政府信用,在政策上給人才以支持,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黑龍江省與北上廣深等發展較好的城市在經濟發展前景、教育發展基礎、醫療衛生、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注重建設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的同時,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軟環境。
(三)轉變觀念,尊重和重視人才,實行創業優待政策
政府應重視人才在創造社會財富中重要作用,認識到人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鼓勵人才全面發展,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最充分的自身發展,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人才在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中的巨大作用,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為人才能力的發揮提供良好的環境。結合資源型城市實際情況,總結以往的經驗,促進國有制企業改革,要從利益分配上實施有效激勵。改革僵化死板的分配制度,積極推行差別化的多元分配政策,實行效率導向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重實績、重貢獻,不斷鼓勵優秀人才創新。真正讓貢獻大、效益高、業績多、素質好的人才多收多得,形成有效的驅動力,使知識與能力的價值得到真實的體現。
對于資源枯竭的資源型城市,應加快產業轉型,尋找替代發展資源,緊跟時代潮流,做好科技引進與觀念革新,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積極鼓勵人才創業,實施對于創業的優待政策,建立創業基金補貼,進行創業培訓,降低創業難度,提高人才利用率,使人才發揮最大的才能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苗綠,王輝耀,鄭金連.科技人才政策助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以國際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突破為例[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7,32(5):521-529.
[2]楊婷婷.優化我國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的研究[J].管理觀察,2017(3):147-149.
[3]孟華,劉娣,蘇嬌妮.我國省級政府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的吸引力評價[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1):116-123.
[責任編輯:紀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