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如飛
[摘 要] 基于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是時代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闡述了其基本內涵,分析了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在培養意識、培養機制、師資隊伍、課程與教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頸,并提出了增強意識、轉變機制、打造一流師資隊伍、開發課程與教材等相應對策。
[關鍵詞] 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11-0108-02
一、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的日益全球化,旅游目的地的進一步國際化、洲際化,作為旅游接待業的酒店,其服務和管理標準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正朝著國際化、現代化、智慧化、人性化方向快速發展,酒店教育界對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通用職業資格人才的呼聲也日益強烈。
這也是時代的呼聲,教育國際化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教育強國強業的必然選擇,《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便明確提出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相銜接的要求。高職教育正因勢利導積極適應江蘇乃至全國經濟“新常態”,加強引進國際通用酒店職業資格標準符合教育需要和社會潮流。
為了更好地迎接這股浪潮,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高職酒店教育界開始了各種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如紛紛成立國際班、中歐班、萬豪班等,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一批院校還成立了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國際職業資格認證中心以加速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與世界接軌。
然而實踐卻走在了理論的前頭,基于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非常酒店欠缺,包括酒店管理專業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內涵、實踐的主要瓶頸、對策等一些列問題急需在理論上加以探索,進而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引。
二、酒店管理專業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基本內涵
當前關于高職教育酒店管理專業引入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的的相關研究總體而言比較缺乏,既有的直接相關研究主要體現在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現狀調查方面,或者機電、電子信息、藝術設計、交通運輸領域。關于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概念目前尚缺乏權威的表述,相近的研究主要是關于職業資格證書的,如李傳彬(2014)認為一般而言,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是指在相關專業領域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組織或機構,按照國際慣例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經過嚴格的程序,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崔鳳娟(2015)認為其調研的“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是指由外國機構(行業、企業、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政府或其他有證書授予權的機構)或由外國機構授權的國內機構頒發、或由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在華培訓后所頒發的在一定國際范圍內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張明(2016)則認為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也應包括中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和機構提供的職業資格標準。
結合上述觀點和行業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酒店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應該解釋為在酒店行業被國際權威機構確立或承認,并在國際酒店行業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的酒店職業準則或規范。該標準的特點是職業性、權威性、國際性,它并不是絕對適用于任何國家或地區,也不是一定適用于任何語言與文化環境,而是主要強調酒店職業資格在經營國際性招徠和接待業務時的規范性和通用性。
三、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瓶頸
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是一項十分考驗創新能力和發展魄力的工程,高職酒店教育如果沒有高瞻遠矚的全球視野、對接世界標準的決心、規劃與實踐,奢談培養國際化高技能酒店人才必將淪為無源之水。高職酒店教育在該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培養意識不到位
首先,不少高職院校認為酒店專業應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應主要強調中國化與本土化,無需追求國際化,殊不知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與旅游客源的日益國際化、洲際化,酒店業對接世界標準已成為業內共識,酒店專業職業標準的國際化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其次,有些院校不了解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處于無意識狀態,其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培養國際化人才,缺乏與國際上的合作,閉門造車的理念造成了實踐上的偏頗。再次,很多高職院校酒店專業甚至認為教好學生英語就實現了培養國際化酒店人才的主要目標,閹割了國際化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內涵,他們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植入了大量的英語課程,可是學生們依然缺乏國際化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核心技能不強,跨文化溝通職業溝通能力依然較弱。
(二)培養機制較落后
培養機制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乏對接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人才培養合作。國內高職院校中,僅有屈指可數的幾所高職院校與AHLEI(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或者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建立了合作;也有個別院校建立了萬豪酒店管理學院、希爾頓教學與實踐中心等,但總的說來這些合作還非常少,并且這些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也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其次,高職院校酒店專業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養缺乏基于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度保障,以至于在發展中缺乏完善的國際化標準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對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把握不到位,國際化辦學發展路徑不清晰,辦學實踐缺乏剛性的約束以致走樣,涌現了一系列問題。
(三)國際化師資隊伍匱乏
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高技能人才離不開一支過硬的國際化教師隊伍,就目前而言,國內高職酒店教育師資存在的差距還比較明顯。首先高職酒店專業教師英語水平普遍不高,他們絕大部分來自旅游管理專業,且海歸背景較少,英語水平相對不高,語言水平上的差距對于培養具有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人才是一個掣肘,這種情況下酒店專業開設雙語課程難度極大,很難培養出優質的的符合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其次,在技能上,教師們大多缺乏國際化的認證,如AHLA(美國飯店協會)的CHE認證(注冊國際酒店教育導師),CGSP認證(黃金服務認證)等;再次,高職院校酒店專業師資也鮮有在國際性酒店長期工作或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的經歷,這些對于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養是存在重大缺陷的。
(四)課程與教材相對落伍
培養具有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人才離不開配套的課程與教材,而在該方面,國內高職院校顯然還有許多的差距需要彌補。首先是課程,不少院校的課程還比較傳統,沒有考慮到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實際情況,如多數院校酒店專業還在像一般專業一樣開設大學英語,而沒有考慮到在酒店工作環境中對聽說讀寫的強烈需求;再如不少院校在開設課程時忽視了國際職業資格標準中學生的跨文化溝通需求,以致缺少相應課程;同樣的還有很多院校忽視了國際職業資格標準中學生的收益管理知識的培養。其次是教材,國內的許多教材也沒有估計到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使用,如酒店市場營銷課程,國際上早就開始了移動互聯網營銷甚至無線互聯網營銷,而大部分教材還在過分地強調一般的酒店營銷原理與方法,缺乏培養具有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人才的針對性。
四、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的對策
(一)增強培養意識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在宏觀環境上中國旅游業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服務全球游客,對接國際通用資格標準是高職酒店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外在必然要求。本土化與與國際化相輔相成,高職人才對接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并不影響本土化。其次,要加強對培養具有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人才意識的推進和普及,主動關注國際動態,積極探索與國際權威機構或著名企業的合作,用開放的眼光看待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避免閉門造車式的誤讀。再次,要深刻認識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內涵,不止是加強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等進行立體化的塑造和培育,充分理解這是一個包含發展規劃、制度建設、師資建設、校企合作、跨文化合作、課程建設等在內的一個系統工程。
(二)轉變培養機制
首先,要加強對接國際職業資格標準的人才培養合作。一方面要擴大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院校的合作,在學術上、在教育思想上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與萬豪國際集團、希爾頓集團、美國飯店協會等企業與行業的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作雙向拓展,在實踐中拓寬國際化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道路。其次,高職院校酒店專業高技能酒店人才的培養要加強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建立長、中、短期培養目標;要準確把握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從實踐的角度厘清與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相對應的國際化辦學發展路徑。
(三)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
國際化的教育離不開國際化的師資。首先,高職酒店專業要大力加強教師英語培訓,同時大力引進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師資,以加速對接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如開發酒店專業雙語課程、雙語教材、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標準等;其次,在技能上,要努力推進教師師資標準的國際化認證,包括AHLEI、STR,以及某些著名國際性酒店集團的認證等,只有國際化素質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國際化水準的學生;再次,要積極選拔教師到國際性酒店掛職學習,在實踐中對接國際化職業技能,與此同時,也要積極選送老師到海外研修,從視野上能力上盡快對接國際通用職業資格標準。
(四)開發一流課程與教材
課程與教材是人才培養方案及其執行的重要有機載體,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需要國際化的課程與教材作為支撐。首先,在課程方面,要積極與國際化的需求對接,主動去除或減少較為落后的或者不適宜的課程,并將其更改為或增加符合國際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課程,如可以將大學英語更改為雅思英語,增加收益管理課程等等。其次在教材方面,要積極汰舊換新,如酒店市場營銷課程,可以把其中的部分章節更改為移動互聯網營銷,讓教材與國際酒店的生產實踐保持一致,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一般性的原理與方法,進而使學生達不到相應的達到人才培養規格,失去了培養基于國際化通用職業資格標準的高技能人才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李傳彬.我國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32):11-14.
[2]崔鳳娟.江蘇省職業院校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現狀調查與分析[J].機械職業教,2015(12).
[3]張明,張歡.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與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的困境與對策[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