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袁媛 高欣
【摘 要】目的:為了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ICU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方法:通過洗手,加強基礎護理,加強無菌技術操作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率。結果:增強了患者的機體抵抗力,提高了治療效果。結論:通過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顱腦損傷;ICU;預防感染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43-02
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和觀察,不僅可以發現了患者的病情變化,也可以預防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齡25~78歲。平均42歲。損傷類型:硬膜下和顱內血腫10例,腦挫裂傷4例,腦干損傷2例。治療效果:恢復良好11例,死亡5例。
2 護理要求
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情況。神志、瞳孔、生命體征每15~30 min觀測1次,及時準確記錄。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并結合檢查結果,及時留取痰標本,做好痰液培養及藥敏試驗有助于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2.2 臥位 依據傷情采取不同臥位,顱內壓增高者宜取頭高位,抬高床頭10°~15°,以利于頭部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緩解顱內壓;腦脊液漏出,取平臥位或頭高位。重傷、昏迷患者取平臥,側臥,俯臥位,以利于口腔與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保持呼吸道通暢。休克時取平臥位或頭低臥位,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增加顱內淤血[1]。
3 護理措施
3.1 洗手 在接觸不同的患者前后(為患者翻身、拍背),執行各種技術操作及無菌操作前后,要認真進行手的清潔,使用一次性薄膜手套,最大程度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3.2 引流管的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影響引流效果。密切觀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并記錄。如有引流不暢,應立即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3.3 沖洗液的使用 應現用現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ICU病室每日通風換氣,限制探視,動態空氣消毒。
4 做好各種基礎護理
4.1 保持床單整潔 顱腦損傷患者的頭部血跡往往污染被服,易生細菌,是一個較大的傳染源,所以,如遇污染應及時更換,保證床鋪的清潔干燥。
4.2 皮膚護理 防止發生褥瘡,應隨時保持患者皮膚干燥及每2 h 轉換體位1次、拍背、按摩皮膚受壓部位,必要時每1 h翻身1次。以及正確使用氣墊等方法。
4.3 口腔護理 患者昏迷時往往張口呼吸,早期鼻飼,口腔黏膜干燥。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做好口腔護理4次,生理鹽水紗布遮蓋口腔,以濕潤吸入的空氣,預防口腔感染。
4.4 眼部護理 注意保護角膜,昏迷患者眼部涂眼藥膏,以無菌紗布覆蓋,以免由于眼瞼閉合不全,角膜暴露而干燥壞死,或并發角膜潰瘍。
4.5 泌尿系護理 行導尿術后,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會陰部2~3次,每日更換1次尿袋,每7~10日更換導尿管,以保持無菌。更換時,嚴格無菌操作;常規用生理鹽水250 ml+慶大霉素8萬u行膀胱沖洗bid。
4.6 濕化瓶吸氧的護理 應每日更換濕化瓶內的蒸餾水及氧氣鼻導管,并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鼻腔后,由另一側鼻孔插入。
5 呼吸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
5.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昏迷患者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或保持頭頸部稍后仰的位置,1~2 h翻身、叩背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咽部及氣道有分泌物應及時吸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淺昏迷患者可用手刺激上凹內氣管,誘發患者咳嗽排痰,無創性保持呼吸道通暢[3]。
5.2 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的護理 護理不當反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吸痰前應給予充分吸氧,不要向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吸痰管的直徑小于氣管內徑的1/2,以免影響氣體進入。將吸痰管插入內套管,待吸痰管達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時,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咽部、口腔及鼻腔內分泌物。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0~15 cm,,插管時中斷負壓,到位后打開負壓,邊旋轉吸引邊退后,吸痰要充分,每次吸痰時間應少于15 s,一次吸不凈時,應先吸氧,然后再繼續吸痰。吸痰時應戴無菌手套,先吸口腔后吸氣道,吸痰手法要輕柔,迅速,切忌上、下無效到抽吸,以免損傷氣道黏膜。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min,每次間隔時間不少于30 min,吸痰管使用一次性無菌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換新的吸痰管,吸痰管按一次性用品毀形處理。套管口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或呋喃西林濕紗布,保持氣管切開處敷料清潔干燥
5.2.1 使用呼吸機的護理 呼吸機螺紋管應48 h更換一次,螺紋管內的冷凝水應隨時排凈,嚴防回流到霧化罐內。對氣管插管者應定時放盡氣囊內的氣體,以避免因氣管黏膜的壓傷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6 加強無菌技術在進行液體加藥,靜脈滴注、靜脈推注以及各種抽血等最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中都必須嚴格無菌操作、“三查七對”。所用輸液器輸入溶液者必須經滅菌處理,使用前仔細檢查溶液有無混濁、雜質等。如有上述現象不可使用。宜采用密閉式輸液法,對長期輸液者應每日更換輸液器至少1次。
7 小結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ICU所占比例最大,由于大多是顱腦術后,患者手術創傷大,各系統,器官都處于應激狀態,機體抵抗力低下,而ICU又是醫院感染易感人群和危險因素集中的場所,院內感染非常普遍。據統計,約有50%的外科患者死于醫院感染。面對這樣驚人的數字,作為ICU護士能做的只有不斷加強責任心、不怕臟、不怕累。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文娜.顱腦損傷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護理學科理論與實踐,
[2] 趙靜.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護理體會[J].四局衛生雜志,
[3] 劉文鳳,陳翠仙.腦血管意外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護理探討[J].中國護理學科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