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芳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規護理干預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30例為對照組,并選擇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護理干預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30例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及呼吸頻率和心率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PaCO2低于對照組,PaO2和PH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頻率及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降低呼吸頻率及心率,促進患者轉歸。
【關鍵詞】 重癥患者;呼吸內科;護理干預;血氣分析;呼吸頻率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76-01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臨床表現多為患者體內的血氧飽和程度下降,出現心率、呼吸頻率加快、呼吸困難,且存在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并且隨著病情的快速惡化,甚至出現呼吸功能衰竭,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臨床常給予藥物治療,由于用藥后對患者的消化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影響,易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因此,給予積極有效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至關重要[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規護理干預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30例為對照組,并選擇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護理干預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30例為觀察組。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3-77歲,平均(62.39±3.51)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4-78歲,平均(63.04±3.28)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及用藥指導等。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呼吸道綜合護理,由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呼吸困難,導致呼吸道阻塞,因此需要及時清除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低流量吸氧護理,避免呼吸道黏膜損傷。②病情監測護理,由于呼吸系統疾病發展迅速,應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觀察患者呼吸頻率、意識及心率等,發現異常立即告知主管醫師。③氣道護理,吸氧過程中應對患者氣道進行合理濕化,保持氣道凈化,避免氣道感染,防止氣道黏膜受傷;定期檢查氣道是否存在分泌物,防止患者出現窒息等情況發生。④每天保證病房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溫濕度適宜,空氣消毒機消毒病房,每日兩次。⑤排痰護理,指導患者增加每日飲水量,利于痰液排出,減輕痰液粘稠度,保持呼吸通暢,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可采取機械排痰。
1.3 評價指標 (1)干預1周后,記錄兩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PH值。(2)記錄兩組患者呼吸頻率及心率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氣分析指標 觀察組PaCO2(55.61±6.81)mmHg、PH值(7.40±0.01)均低于對照組(65.54±5.60)mmHg、(7.38±0.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169,4.899,P均=0.000);觀察組PaO2(82.61±7.51)mmHg高于對照組(69.51±8.24)mm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36,P=0.000)。
2.2 生命體征 觀察組呼吸頻率(20.61±3.60)次/min、心率(90.24±5.81)次/min均低于對照組(27.91±4.25)次/min、(98.61±6.51)次/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179,5.254,P均=0.000)。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的多發病,其主要于患者的氣管、胸腔及肺部等器官組織內發病,且具有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等特點,治療不及時可引發呼吸道感染,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負性情緒,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以致病情發生惡化甚至出現呼吸功能衰竭的現象,嚴重影響預后[3]。因此,加強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護理干預包括飲食、用藥及心理等多方面護理,通過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定時清潔病房,保持干燥,進行通風,利于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4]。本研究結果顯,觀察組PaCO2低于對照組,PaO2和PH值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呼吸頻率及心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降低呼吸頻率及心率,促進患者轉歸。護理干預根據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有效判斷疾病的發展,并通過呼吸道、氣道護理及排痰護理等全方位干預,及時發現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時清理,保持呼吸通暢[5]。通過排痰護理,指導患者多喝水,可減輕痰液粘稠度,利于痰液排出;加強病房消毒護理,進而減少因刺激性粉粒氣體損傷呼吸道黏膜,并為患者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及使用空氣消毒機,減少病房內空氣中細菌,減少院內感染,使患者的身體內的各項生理指標在短時間內接近或恢復到正常狀態,進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6]。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可降低呼吸頻率及心率,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魏斌.護理工作量智能分析系統在呼吸內科責任制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06)981-983.
[2] 羅玉玲.綜合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03):596-597,598.
[3] 吳莉琴,章笑英,孫曉蕾,等.強化心理支持對56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01):95-97.
[4] 楊文梓,湯麗麗,孫亮.早期護理干預對呼吸衰竭重癥監護患者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07):788-791.
[5] 王蘭.集束護理干預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觀察[J].安徽醫藥,2018,22(08):1614-1617.
[6] 許輝,李曉光,陳艷妮,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13):2055-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