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區塊鏈的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

2018-01-08 08:42:15黃俊欽王瑞錦
計算機應用 2017年11期
關鍵詞:智能模型

李 悅,黃俊欽,王瑞錦

(電子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成都 611731)

基于區塊鏈的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

李 悅,黃俊欽,王瑞錦*

(電子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成都 611731)

針對互聯網生態下數字知識產權面臨的版權登記、盜版猖獗和版權糾紛等問題,提出了去信任的數字作品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DCI)管控模型。首先,構建了基于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的端到端體系架構,區塊鏈取代傳統關系數據庫作為核心存儲機制,通過創建交易、構造區塊、區塊的合法性驗證與鏈接構建了數字作品區塊鏈的交易信息存儲機制,保證版權信息不可篡改性和可溯源性; 其次,提出了基于智能合約的數字化發行和流通協議,設計了版權登記、查詢、轉讓三類合約,通過自動執行預設指令的方式產生交易,保證模型透明高效與自動化運作。理論分析和仿真表明,在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偽造區塊攻擊的概率趨近于零,與傳統的基于可信第三方版權認證機制相比,該模型具有更好的架構安全性。實驗結果表明,該模型降低了數字版權登記的門檻,增強了版權認證的權威,具有更好的實時性和魯棒性。

區塊鏈; 智能合約;數字作品;去中心化;版權管控

0 引言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數字出版物(網絡文學著作、圖片、視頻、網絡文章等)呈爆炸式增長。2015年我國數字出版領域的收入與2014年相比增長30%,收入高達4 403.85億元,數字出版領域的用戶規模達到17.235 7億人[1]。在數字出版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亟需解決的版權問題:首先,海量的數據導致版權登記困難無法保障作者的權益;其次,沒有統一的數字版權管理平臺導致數字版權資源分散,版權歸屬模糊。

目前,針對數字出版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措施是進行相關法律體系建設和采用以數字水印為基礎的數字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技術[2]: 前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數字版權存在的眾多問題; 后者的作用是防拷貝、防盜版,但是經過實踐檢驗非但沒有解決版權問題還導致了產業壟斷和技術壁壘。周全[3]提出“嵌入式”版權服務組件的模式,通過基于可信第三方的模式管理各大數字作品出版平臺進行統一的版權認證和記錄。游福成等[4]提出基于數字水印和移動Agent(Mobile Agent, MA)的數字版權保護機制,對數字出版物添加水印進行標記,通過數字水印認證版權。田園[5]基于現行對等網絡(Peer-to-Peer, P2P)系統開放性導致的數字出版物盜版這一現象,提出基于哈希的分布式認證算法(Hash-based Decentralized Authentication, HDAP)和信譽值的反盜版機制,進而控制盜版產品的傳播。

上述的解決方案均是基于可信第三方實現版權管理,不能做到版權信息的絕對權威; 同時,提出的技術具有局限性并不適用于全部類型的數字出版物; 再者,上述方案的實現成本高,不能做到技術的真正普及。近日,在“2017中國版權保護中心(Copyright Protection Center of China, CPCC)中國版權服務年會”上舉辦的第七屆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 DCI)體系論壇中[6],以“建構我國互聯網版權基礎設施”為主線,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下熱點和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集成區塊鏈技術構建DCI體系為互聯網版權基礎設施的戰略措施。

區塊鏈是以比特幣為例的各類新型加密數據貨幣的技術基礎,是去中心化各節點共同維護的分布式賬本[7-8]。目前區塊鏈技術僅僅在金融領域被廣泛使用。隨著區塊鏈2.0時代[9-12]的到來,本文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數字版權領域,提出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可為互聯網數字出版物提供版權登記、版權查詢、版權交易和保護的全鏈條一體化管控服務。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端到端體系架構,用區塊鏈取代傳統關系數據庫進行信息存儲, 其中,區塊由網絡中礦工構造、鏈接,網絡中的歷史交易信息將永久保存在區塊鏈中,使得版權記錄和轉移過程有絕對的溯源性和權威性。建立智能合約[10]自動化執行預設指令的機制,構建無需信任第三方的版權登記、版權查證、版權交易模式。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共同打造一個可信權威、高效透明的數字出版物DCI管控平臺,解決了現行數字出版物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1 模型技術基礎

本模型實現核心技術包括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技術。

1.1 區塊鏈技術

數據區塊從整體結構上劃分為區塊頭和區塊體兩部分[13]。其信息類型包括三大類:區塊構造相關信息收集H,區塊產生對應的交易信息T和區塊中包含的其他區塊的信息U,區塊B的形式化定義如式(1):

B=(BH,BT,BU)

(1)

區塊鏈網絡中的礦工節點將一段時間內接收到的交易數據和合約代碼封裝到一個帶有時間戳的版權區塊中,版權區塊鏈網絡中其他節點對區塊進行有效性驗證,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哈希鏈接,產生最新的區塊鏈,并在各個節點同步[13]。時間的不可逆轉性致使歷史區塊數據無法修改和刪除,保證數字作品DCI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和可溯源性。

區塊鏈不同于傳統數據庫的增、刪、改、查,區塊數據只能增加而不能修改或刪除,但這并不是指系統中定義的某個字段的值不能被修改。區塊其實記錄的是交易的數據,它會記錄下這個字段被修改的過程,而這一記錄是不可修改的。這樣就體現出了與傳統數據庫的差異性,傳統數據庫對某一字段的值并不會保留有歷史修改記錄,而區塊鏈能夠將某一字段從初始化到每一次的修改都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保證了它的可溯源性。

1.2 智能合約

1995年密碼學家尼克薩博首次提出智能合約,將其定義為一系列計算機化的協議[14],是一組預設條件對應的程序化規則,自動化運作不被干擾。每一份智能合約擁有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對應的合約賬戶。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交易包括兩大類:創建智能合約與通過已部署智能合約接口產生消息調用。其中,創建智能合約的過程就是將預設規則以代碼的形式封裝在區塊中,對若干條件下對應的觸發事件進行設定,經過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節點的驗證進行鏈接同步。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實時監控已部署合約,動態檢查外部數據源情況來判斷是否滿足合約預設的條件,若滿足條件則觸發礦工節點執行特定的智能合約,調用接口觸發執行[15]。區塊鏈的特性保證了智能合約從創建到執行不受任何影響準確執行。

2 模型實現方案

本章從模型的架構和相關協議設計出發,詳細描述模型的實現方案。

2.1 模型架構設計

本模型設計了去中心化的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體系架構。模型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架構設計Fig. 1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digital works DCI control model

模型架構包括客戶端和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礦工節點兩部分:

1)用戶使用客戶端發起交易。用戶在客戶端的操作數據會生成一筆交易數據,由客戶端將這筆數據通過區塊鏈網絡的遠程過程調用協議(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RPC)接口,發送到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調用已部署的智能合約來完成版權登記、查詢或轉讓功能。

智能合約在該模型中作為邏輯層,接收三種類型的請求:版權登記請求,記為Τα;版權轉讓請求,記為Τβ;版權查詢請求,記為Τγ。例如,一名網絡文學作家使用客戶端登記自己的原創文章版權,則客戶端會向區塊鏈網絡發起一個Τγ請求。通過調用部署在數字作品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將自己的版權信息寫入新的區塊并鏈接到區塊鏈上。因為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而且每一筆交易都包含時間戳,所以能夠為數字化版權的歸屬提供權威的證明,避免出現數字知識產權這類的版權糾紛問題。

2)礦工節點處理交易。礦工節點網絡中的主機節點接收到用戶發起的交易請求數據后,通過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的共識機制,在本地進行運算產生新的數字作品區塊,該區塊會在礦工節點之間傳播,當超過半數節點確認了該區塊的有效性后,此次的版權信息才會被寫入到區塊鏈存儲。

如圖2所示,新的區塊在經過驗證其合法性之后,通過記錄父塊哈希鏈接到數字作品區塊鏈上。智能合約作為運行在區塊鏈上的自動執行代碼,不受干預地執行版權登記、查詢、轉讓等操作,保證了整個流程的公開透明,讓版權信息更具權威性。

圖2 區塊鏈接機制Fig. 2 Blocklink mechanism

2.2 基于區塊鏈的交易信息存儲機制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是由加入的各個節點共同構建的端到端的分布式網絡。DCI信息存儲的核心是數字作品區塊鏈,由網絡中的全部節點共同維護。假設網絡中有A,B,C,D4個節點,交易信息以及合約代碼的存儲機制如圖3所示。

1)創建交易。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客戶端調用RPC接口發起交易。網絡中的交易包括兩大類:其一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部署一份智能合約S,其二是通過已部署的合約產生消息調用,交易T的序列化表示如式(2):

(2)

其中:RLP為遞歸長度前綴編碼,將交易序列化表示;Tt表示

交易接收方的賬戶地址,當其為空時,代表交易類型為創建合約;Tc代表新合約的代碼的字節數組;Tn代表合約的創建者發起的總交易數;Ts為交易發起方對交易信息簽名。

當Tt表示交易接收方的賬戶地址不為空時,表明交易的類型是通過已部署的智能合約產生消息調用,Tt為20個字節的地址哈希值,Td為調用智能合約接口數據的字節數組。

圖3 交易信息存儲機制Fig. 3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storage mechanism

2)構造區塊。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礦工構造區塊分為同步區塊鏈、構造新區塊Bn(Bn指不含nonce的區塊B)和挖礦產生完整區塊B三大步驟,詳細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礦工構造區塊流程Fig. 4 Produce of constrution blocks by miners in digital work blockchain network

1)構造新區塊Bn。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礦工通過同步最新區塊鏈獲得下一個區塊的記賬權,對一段時間內網絡中未確認的交易進行收集T={T1,T2,…,Tn}。調用數字作品區塊難度值設置函數得到新區塊頭的難度值Hd,用于設定下一步的挖礦目標Target。在交易執行和驗證階段,對收集到的交易進行驗證包括交易簽名的合法性和賬戶的合法性,驗證通過的交易將被執行。交易執行完成返回設定區塊交易根,即通過trie前綴樹(Merkle Patricia Tree, MPT)編碼的返回值。此外,根據數字作品區塊所包含信息進行信息的計算和收集,數字作品區塊信息詳見圖5。由此,構造出不包含隨機數的數字作品區塊Bn。

2)挖礦算法執行構建區塊B。

根據Bn的區塊頭難度值Hd,定義該區塊的難度系數為Target,Target=2256/Hd,生成隨機數nonce值,輸入PoW函數計算得到FinalHash,若其小于Target,則挖礦成功。該過程形式化描述為式(3):

(3)

其中:F表示符合條件的FinalHash,PoW為工作量證明函數,Hn為Bn的區塊頭,nonce為隨機實驗值,dataset為該區塊的偽

隨機種子產生的數據集,詳細產生流程見圖4。Tx為數字作品區塊B中確認交易的哈希值。通過不斷嘗試nonce的機制保證礦工的工作量,抵制分布式拒絕服務(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攻擊。成功構造的區塊信息如圖5所示。

圖5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區塊信息Fig. 5 Block information in digital works blockchain network

3)區塊的合法性驗證與鏈接。

礦工在構造出新的數字作品區塊后,在網絡廣播該區塊,其他節點對區塊進行合法性驗證,若該區塊合法即同步新區塊到數字作品區塊鏈上,該過程的詳細描述如圖6所示。

圖6 數字作品區塊同步Fig. 6 Synchronization of digital work blocks

如圖6所示,數字作品區塊的同步分為兩大階段:初始化和運行。在運行階段,對同步的數字作品區塊進行一些驗證,包括:交易驗證、區塊頭驗證和工作量證明驗證。圖6展示常規的驗證項。

αt+1=ζ(…γ(γ(αt,T0),T1)…)

(4)

其中:t+1產生的新區塊B,確認的交易包括{T1,T2,…,Tn},ζ表示經區塊B鏈接的數字作品區塊鏈狀態轉換函數,γ表示單個有效交易引起的數字作品區塊鏈的狀態轉變函數,αt表示t時刻的數字作品區塊鏈狀態,αt+1表示添加新區塊B后的數字作品區塊鏈狀態。經過鏈接,交易才被真正確認并永久記錄到數字作品區塊鏈上,此時其他節點同步新區塊獲得記賬權。

4)交易信息存儲機制實現。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存儲的整體實現流程如下:

協議1 版權信息存儲協議。

Input:A setNof Nodes in the network, the new blockM

Input:The copyright blockchain,B{b0,b1,…,bn}

Input:Tend,the end of create block phase

采用直徑6 mm,灰分23.95%的山西太原新華柱狀活性炭SA為原料,硝酸為改性劑。通過頻率為50 kHz,功率和溫度可調的超聲波發生器協同硝酸改性活性炭。稱取25份各30 g的活性炭樣品分成5組,進行試驗。

1)

procedure STORE(N,M,B,Tend)

2)

P={T1,T2,…,Tn}

3)

createBlockhaderH() withoutnonceandmixhash

4) iftime

5)

foreachnoncedo

6)

ifnonce<=2256/Hd&&mixhash=H(mixhash) then

7)

if (nonce,mixhash)=PoW() then

8)

foreachn∈Ndo

9)

verify(M)

10)

ifM=True then

11)

B′=AddBlock(B,M)

12)

foreachn∈Ndo

13)

distributeBlockchain(B′,n)

14)

else updateTime()

15)

end procedure

2.3 基于智能合約的版權管控協議

本文模型設計了以智能合約為驅動的版權管控協議,該協議主要由版權登記合約(Copyright Registration Contract, CRC)、版權查詢合約(Copyright Inquiry Contract, CIC)、版權轉讓合約(Copyright Transfer Contract, CTC)三個部分構成。

1)版權登記合約。版權登記合約用于用戶登記自己的數字知識產權。用戶在注冊賬戶的時候會同時在區塊鏈上部署一份CRC合約,通過構造函數初始化合約擁有者。在用戶調用CRC合約時,該合約會預先檢測交易發起方的信息msg,若合約的調用者不是該份合約的擁有者,則無法向區塊鏈上寫入自己的數字知識產權;若成功登記新的數字作品之后,CRC合約會返回由文件特征值提取的Hash值作為該數字作品的DCI。

該合約設計如下:

協議2 版權登記合約。

Input:tx, the object of transaction

Output: if error, throw exception else return DCI

1)

procedure register(tx)

2)

if msg.sender=ownerthen

3)

tx=new Transaction ();

4)

tx.name=tx.name;

5)

tx.time=now;

6)

tx.content=tx.content;

7)

hash=generateDCI();

8)

writeToBlock(tx);

9) returnhash;

10)

end if

11)

end procedure

2)版權查詢合約。版權查詢合約為用戶提供權限管理途徑以及其他用戶對該數字作品版權的查詢等操作。作品擁有者通過調用CIC合約管理用戶授權列表,只有處于列表中的用戶才有查看作品的權限。授權列表AuthorizedList中存放被授權用戶的公鑰Puk,當其他用戶調用合約查詢某一數字作品時,CIC合約會先檢查該用戶是否有權限訪問(即該用戶的公鑰是否存在于授權列表中),若存在,被查詢的數字作品數據會先經過查詢用戶的公鑰Puk加密后再返回給用戶,用戶使用自己的私鑰Prk解密即可獲取到版權信息,確保了在傳輸過程中的數字作品不會被他人截獲。

該合約設計如下:

協議3 版權查詢協議。

Input:tx, the object of transaction

Output:dataSet, encrypted withPuk

1)

List [] authorized;

2)

procedure query(tx)

3

ifmsg.sender inauthorized=True then

4

Puk=authorized[msg.sender].puk;

5

data=encrypt(dataset,Puk);

6

returndata;

7

end if

8

end procedure

3)版權轉讓合約。版權轉讓合約可以讓用戶之間交易自己數字作品的版權,為版權的管控更具靈活性。當兩方協商好交易的數字作品后,版權的購買方發起版權轉讓請求,版權擁有者收到請求后,調用CTC合約的版權轉讓協議觸發轉讓事件。若版權擁有者同意此次交易,CTC合約將不受干預的進行版權轉移并且調用transfer函數執行轉賬操作;若版權擁有者不同意則直接從交易隊列中彈出該筆交易即可。

該合約設計如下:

協議4 版權轉讓合約。

Input:tx, the object of transaction

1)

procedure receiveTx(tx)

2)

if msg.sender=owner then

3)

iftx.operation==True then

4)

transfer(tx.to,tx.from)

5)

digitalWork=getCIC(tx.hash);

6)

removeFrom(owner,digitalWork);

7)

linkTo(tx.buyer,digitalWork);

8)

end if

9)

pop(tx);

10)

end if

11)

end procedure

如圖7展示了合約的基本結構和映射關系。

圖7 合約的結構和映射關系Fig. 7 Structure and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contracts

3 模型安全性實驗與分析

本章從數字作品區塊構造安全性、模型架構安全性和模型性能三方面對模型整體的安全性進行實驗與分析。

3.1 偽造區塊攻擊控制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節點總是會維護最長的主鏈,若存在攻擊者想要制造偽造區塊,試圖撤回某些操作,那么他必須做到比誠實節點更快地制造出代替性區塊,讓分支超過主鏈長度成為新的主鏈[17]。如圖6所示,當分支鏈的長度超過主鏈,那么原主鏈上分叉后的區塊將作為無效區塊處理,那么攻擊者的目的就達成了。

圖8 偽造區塊攻擊示意圖

Fig. 8 Diagram of forged block attack

假定誠實節點制造出下一節點的概率為μ,攻擊者制造出下一節點的概率為ν,攻擊者能夠彌補z個區塊差距的概率為νz。那么,可以得到:

(5)

假設ν<μ,攻擊者攻擊成功的概率Ρ隨著區塊差距z增長呈指數下降。

假設誠實區塊將耗費平均預期時間以產生一個區塊,那么攻擊者的潛在進展就是一個泊松分布,分布的期望值為:

(6)

當此情形,為了計算攻擊者追趕上的概率,本文將攻擊者取得進展區塊數量的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乘以在該數量下攻擊者依然能夠追趕上的概率。

(7)

通過對ν=0.1和ν=0.3兩種概率進行仿真實驗,可以得到偽造區塊攻擊概率P和攻擊者與主鏈區塊差距z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根據表1的仿真數據繪制折線圖,從圖9可以直觀地看出,在z的數值大于5時,Ρ無限接近于零。

表1 偽造區塊攻擊仿真實驗數據集Tab. 1 Data set of forged block attack simulation experiment

若要使μ<ν,則要求攻擊者能提供的算力必須能超過整個區塊鏈網絡。但由于區塊鏈網絡中擁有大量的節點,其算力十分巨大,所以這種情況的概率幾乎為零。

圖9 偽造區塊成功概率趨勢Fig. 9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probability of forged blocks

綜上分析可知,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對于抵抗偽造區塊攻擊的有很好的魯棒性。

3.2 架構安全性分析

現行的系統幾乎都是以中心服務器為核心的體系架構,傳統的關系數據庫導致數據存放過于集中化,數據的安全性依賴于中心服務器安全性,多數數據的泄露均是由于黑客對服務器的攻擊,例如DDoS攻擊、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注入攻擊、CC(Challenge Collapsar)攻擊等[16]。

而本文模型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構模式使得區塊信息由網絡中的節點共同維護, 即使黑客控制了區塊鏈網絡中的有限個節點,也不會影響該系統模型的正常運作; 而且區塊鏈中的數據信息經過了私鑰加密,進而保證了數據的機密性。如圖10所示,如果黑客對區塊信息進行篡改,由于區塊頭驗證非法,被攻擊節點會被其他誠實節點排斥。這樣的機制抵制了所有針對傳統數據存儲模式的攻擊。

3.3 模型性能實驗分析

本節采用的實驗環境為6個節點,滿足拜占庭一致性算法的要求。隨著區塊包含交易的數量增加,計算區塊所花費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對模型性能的要求,即對模型處理交易的速度的要求,本文定義計算處理交易速度的方式如下:

(8)

峰值交易速度=max(ti/si)

(9)

其中:n為已打包交易的區塊數,ti為第i個區塊計算所消耗的時間,si為第i個區塊所包含的交易數。根據實驗得到的區塊處理交易速度與包含交易數的關系,如圖11所示。可以算出該模型每秒平均交易數為1 536.8,峰值交易速度為每秒2 152.4,吞吐量已經足夠支撐現有平臺的運作。

圖10 節點攻擊安全性示意圖Fig. 10 Node attack security diagram

圖11 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交易吞吐量Fig. 11 Transaction throughput of digital work blockchain network

綜上實驗可知,該模型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滿足現有平臺的需求。

4 結語

本文采用了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設計了一種去信任的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該模型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版權信息存儲協議,保證了版權信息不可篡改;基于智能合約的版權管控協議,自動化執行且不可干預的機制保證了模型運作高效透明。本模型為互聯網數字化作品提供版權登記、版權查詢、版權交易和保護的全鏈條一體化去中心化管控服務,為現行數字版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最后,仿真與分析表明,該模型在保證版權信息權威的同時安全性高。

但是,區塊鏈技術公開透明的特性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保證系統透明運作的同時,可能會不經意泄露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下一步將采用動態交易簽名技術,例如環簽名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在利用好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特性的同時,保護好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

References)

[1] 魏玉山. 2015— 2016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J]. 印刷雜志, 2016(8):8-12.(WEI Y S. 2015— 2016 China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nual report [J]. Print Magazine, 2016(8): 8-12.)

[2] BLESSING L T M, CHAKRABARTI A. DRM, a Design Research Methodology[M]. London: Springer, 2009:4-10.

[3] 周全. “嵌入式”版權服務組件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D]. 北京: 北方工業大學, 2015.(ZHOU Q. "Embedded" copyright service component management platfor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 Beij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5.)

[4] 游福成, 鄭良斌, 曾廣平. 基于數字水印與移動Agent的數字版權保護系統設計[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38(S1):1087-1091.(YOU F C, ZHENG L B, ZENG G P. Design of digital 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mobile Agent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38(S1):1087-1091.

[5] 田園. P2P內容分發網絡的數字版權保護系統研究[D].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 2012.(TIAN Y.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digital 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research [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DCI體系將成互聯網版權基礎設施 [EB/OL].[2017- 03- 02].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509/316473.html.(National Copyrigh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CI system will become an Internet copyright infrastructure[EB/OL]. [2017- 03- 02].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509/ 316473.html.)

[7] GRINBERG R. Bitcoin: an innovative alternative digital currency[EB/OL].[2017- 03- 01]. http://www.bitcointrading.com/pdf/bitcoinbyreubengrinberg.pdf.

[8] SASSON E B, CHIESA A, GARMAN C, et al. Zerocash: decentralized anonymous payments from bitcoin[C]//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 Privacy. Piscataway, NJ: IEEE, 2014:459-474.

[9] SWAN M. Blockchain: 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M]. Sebastopol: O’Reilly Media, Inc., 2015: 20-37.

[10] PREE W.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EB/OL]. [2017- 03- 02]. http://docplayer.net/42277669-Blockchai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html.

[11] ZHAO J L, FAN S, YAN J. Overview of business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blockchain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Financial Innovation, 2016, 2(1): 28.

[12] NORTA A. Creation of smart-contracting collaborations for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C]//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formatics Research. Berli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3-17.

[13] GARAY J A. Blockchain-based consensus[C]//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Systems. Dagstuhl: Schloss Dagstuhl-Leibniz-Zentrum fuer Informatik, 2016: 2-4.

[14] SZABO N. Formalizing and securing relationships on public networks[EB/OL].[2016- 11- 20].http://journals.uic.edu/ojs/index.php/fm/article/view/548/469.

[15] KOSBA A, MILLER A, SHI E, et al. Hawk: the blockchain model of cryptography and privacy-preserving smart contract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6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Piscataway, NJ: IEEE, 2016:839-858.

[16] NAKAMOTO S.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2016- 11- 20].http://www.infres.telecom-paristech.fr/people/urien/blockchain_urien_2017.pdf.

[17] SIMMONS C, ELLIS C, SHIVA S, et al. AVOIDIT: a cyber attack taxonomy[EB/OL].[2016- 11- 20].http://www.teraits.com/pitagoras/marcio/segapp/CyberAttackTaxonomy_IEEE_Mag.pdf.

This work i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602096), the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5M572464),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in Sichuan Province (2016ZC2575, 2015JY0178).

LIYue, born in 1997.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blockchain, digital currency.

HUANGJunqin, born in 1995.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

WANGRuijin, born in 1980. Ph. D., lecture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quantum communication security, cloud security.

DCIcontrolmodelofdigitalworksbasedonblockchain

LI Yue, HUANG Junqin, WANG Ruijin*

(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engduSichuan611731,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pyright registration, rampant piracy and copyright disputes faced by dig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under Internet ecology, a 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 (DCI) control model of digital works without trusted third party was proposed. Firstly, the Peer-to-Peer (P2P)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centralization of blockchain was constructed. The blockchain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database as the core of storage mechanism.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ransactions, construction of blocks, legitimacy validation and link of blocks a digital work blockchain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storage structure was built, guaranteeing the copyright information not be tampered and traceable. Secondly, the digital distribution protocol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was proposed, three types of contracts include copyright registration, inquiry and transfer were designed, and the transactions were generated by automatically executing the preset instructions to ensure the transparenc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model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forged block attack is close to zero in the digital work blockchain network,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rusted third party, the model has better architectural secur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implifies the threshold of digital copyright registration, enhances the authority of copyright certification and has better real-time and robustness.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 digital works; decentralization; copyright control

2017- 05- 22;

2017- 07- 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602096);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M572464);四川省科技廳計劃項目(2016ZC2575, 2015JY0178)。

李悅(1997—),女,山西臨縣人,CCF會員,主要研究方向:區塊鏈、數字貨幣; 黃俊欽(1995—),男,福建莆田人,CCF會員,主要研究方向:區塊鏈、智能合約、網絡通信; 王瑞錦(1980—),男,甘肅天水人,講師,博士,CCF會員,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統安全、量子通信安全、云安全。

1001- 9081(2017)11- 3281- 07

10.11772/j.issn.1001- 9081.2017.11.3281

(*通信作者電子郵箱ruijinwang@uestc.edu.cn)

TP309.2

A

猜你喜歡
智能模型
一半模型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智能制造 反思與期望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智能制造·AI未來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6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性69交片免费看|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日韩a级毛片|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伊人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乱强伦| 亚洲综合狠狠|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中文无码影院|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va| 亚洲人妖在线|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在线一级毛片|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色视频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99|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综合网久久|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久草中文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色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久久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毛片| 婷婷六月综合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