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梅
摘 要:魅力課堂首先來源于教師的語言,一節好的語文課是否高效,不是看老師講得有多精彩,課容量有多大,重要的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學有所獲。主要講述了如何讓老師語言魅力在課堂上綻放異彩,以期對研究課堂上老師語言魅力綻放的學者有參考作用。
關鍵詞:魅力;課堂語言;異彩
學校要進行信息技術課的展示,在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張老師的課設計得可謂美輪美奐,卻不想上課時學生一臉的茫然,莫非這是學生方面的錯,“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是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的話。一節好的語文課是否高效,不是看老師講得有多精彩,課容量有多大,重要的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學有所獲,這個課堂是否是學生真正的課堂,學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善聽、善思、善關注,師生共享課堂資源,共同打造魅力課堂。
一、精心設計過渡語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各個環節是由老師的語言來組織、銜接的,想要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老師的語言就不能生澀難懂、華麗,更不能毫無準備,想到哪說到哪。老師的語言要平實,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同他們對話,而不是老師獨自在臺上演講。當然,老師的語言還要有深度,要讓學生在你的啟發下去深思每一個問題。
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中,在學習欣賞完第一自然段時,我這樣設計過渡語:然而這個人間仙境般的小村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過后,什么都沒有了,竟然不見了!面對這樣的情境,你是不是想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災難為什么會降臨到這里,這樣平實接地氣的語言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下文的學習探究中。又如《絕招》一文教學中,當孩子們了解到小柱子比賽輸了會怎么做,我這樣設計過渡語:唉,真丟人啊,尷尬的小柱子蔫蔫地回到了家,這之后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形象的神態敘述使孩子們感受到小柱子仿佛就在他們身邊,同時也啟開了他們思維的大門,激發起他們學習探究的欲望,這樣的語言是具有魅力的。
二、讓媒體為語言增色
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時了,課堂上老師可借助多媒體豐富自己的語言,如老師朗誦課文、講故事時可通過音樂渲染氛圍等。如《數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孩子們對北斗七星、星星如何分組等天體知識不甚了解,于是我在課前找了一些關于天體知識的影像,課堂上,學生邊觀看畫面,我一邊聲情并茂地給他們介紹。逼真的畫面,形象、直觀,再加上老師的現場解說,音樂氣氛的渲染,孩子們仿佛來到茫茫宇宙現場,宇宙不再是離自己萬里,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無窮,這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內化,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語言帶來的魅力。
還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學生對“裸露、一年年、一代代”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我在學生回答后出示荒漠圖片,且由小到大一張張呈現,同時語言描述十年、百年、千年后山坡上樹木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的景象,更描述了各種各樣的人拎起斧頭上山砍樹,使得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的情景……這樣,學生在圖片的演變中,在老師動情的描述中,知道了一年年可能就是百年、千年,而土地呈現出的裸露越來越多,人們的災難就越來越深重。身臨其境的畫面直播,主持人親臨現場的解讀,孩子們心中的痛越來越強烈,對于“一代代”“一年年”人們伐木造成環境破壞的后果了解得也就更加具體化。這里,老師的語言是配音,在圖片的陪襯下更生動、形象、直觀,更具感染力。
三、教師語言要與時俱進
“學到老,活到老”是古人留下來的一句經典的話。老師如果不學習,行為舉止就會與時代脫節。孩子們是一群鮮活的生命,他們喜歡一些新鮮、時尚的詞,喜歡模仿、學習。教師只有在不斷學習中豐富內化自己的語言,與時俱進,課堂上才能將新鮮的血液注入孩子們身上,才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時代的文化氛圍、濃郁的時代語言環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在學習《絕招》這篇課文后,我這樣引導學生:下面我們也來進行一場絕招PK大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表現出色,他將獲得“最佳發言獎”“最佳美聲獎”或“最佳幽默獎”,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誰來PK,誰是挑戰王,等等,這樣的設計使得課堂進入了一個小小高潮,而我的最后一個問題又引起了孩子們的討論:現在我作為實話實說主持人來采訪一下大家:同學們的這些絕招又是怎么來的呢,這個問題很好地融合了文本,回歸了文本。而現代媒體上的一些時髦詞更加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的語言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與敗,優秀教師的語言看似隨和,但充滿智慧。只有在不斷學習中強化自己課堂語言的藝術性,我們的課堂才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李胡炯.語言,讓課堂綻放異彩:淺探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J].學園(教育科研),2012(5):136-137.
[2]祁建軍.“涵泳”,讓思想政治課教學綻放異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25):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