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娟
摘 要:聽覺障礙兒童由于知覺信息加工不完整,視覺功能占優勢地位等特點,表現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對書面語言理解能力差,語言表達結構不完整,詞序錯亂,但在美術課程學習中表現出明顯優勢。注重對學生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進行適合的校本教材開發,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增強特殊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聽障學生;潛能開發;缺陷補償;校本教材
聽覺障礙①(hearing impairment)(以下簡稱聽障),指因聽覺系統某一部位發生病變或損傷,導致聽覺功能減退,造成言語交往困難,也稱聽力障礙、聾(deaf)、重聽(hard hearing)、聽力損失(hearing loss)。目前對聽障兒童采取的輔助設施和技術主要有助聽器、電子耳蝸植入術、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筆錄電話等。輔助設施和技術大大提高了聽覺功能的補償,但由于聽損造成原因的復雜性和個體差異性,無法徹底解決聽覺障礙。
一、聽障兒童的感知覺特點在課程學習方面的表現
聽覺障礙兒童由于聽覺功能的損失,語言發展關鍵期受到很大影響,有聲語言發展缺失,造成認知能力受到限制。聽障兒童的感知覺特點②:(1)知覺信息加工不完整。由于得不到聽覺刺激,聽障兒童對復雜的事物和環境感知不完整,缺乏聽覺信息加工,知覺信息加工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視覺、觸覺等其他感覺通道接受信息。這樣,聽障兒童知覺信息加工的整體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約。(2)視覺的優勢地位。由于聽覺有障礙,聽障兒童的眼睛就成為最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一定程度上,視覺在感知活動中處于優勢地位。(3)缺陷補償。聽障兒童由于聽力損傷,不僅借助視覺、觸覺、運動覺等感官及各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來認識世界,而且還借助視覺觀察、觸覺和動覺等進行語言理解和語言交流。
在美術課學習方面,聽障兒童由于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強,表現出善于抓住特點、模仿能力強、對色彩敏感等明顯優勢。在語文課學習方面,表現為對書面語言理解能力差、書面表達語言結構不完整、詞序錯亂、內容分散、跳躍性強等。
二、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進行校本教材開發
1.注重潛能開發,進行《寶雞社火臉譜校本教材》開發
寶雞被文化部命名為“社火文化藝術之鄉”,每年春節,寶雞城鎮鄉村,炮聲隆隆,鑼鼓喧天,萬人云集舉行社火游演,那些暗含著人類文化密碼的臉譜紋樣被一次次涂繪在人面部,這一文化活標本也深深地印在寶雞人的腦海里。社火臉譜,具有完整的譜樣體系,豐富的譜樣內容,夸張的表現技法,明麗的用色搭配等特點。聽障學生對社火臉譜非常熟悉,通過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等領域,設計社火臉譜中的線條和紋樣、社火臉譜吊飾、自制社火臉譜面具、社火臉譜紙漿畫、繪制馬杓臉譜、剪紙社火臉譜、彩墨社火臉譜、卵石社火臉譜、繪制社火臉譜文化衫等課程,充分發揮聽障學生視覺優勢感知覺功能,開發其藝術潛能,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堅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多元發展”③。
2.注重缺陷補償,進行《聽障繪本教材》開發
“缺少正常的聽覺作為吸收外界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溝通經常成為聽障生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最主要的挫折。”④因此,聽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與教師、其他學生的溝通效果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聽障學生對書面語言理解能力差,直接影響到書面語言表達,表現出語言結構不完整、詞序錯亂等諸多問題。而發揮學生視覺感官的補償功能,利用圖文結合、看圖理解,充分利用較強的形象思維,提高理解能力。結合文本教材單元主題,選用適合的優秀繪本,進行整理匯編,形成校本教材。通過繪本對單元主題更加直觀形象并富于樂趣的呈現,不僅使聽障學生充分發揮觀察、想象的能力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而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用簡單通順的語句表達意思的能力,從而增強特殊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⑤
目前特殊教育新教材正在研發和逐步推行中,然而,由于聽障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及極大的個體差異性,研究和開發校本教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發展和地域特點的校本教材來補充統編教材,努力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的特殊教育。
注釋:
①聽覺障礙:1987年,我國進行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時,將聽覺障礙稱為聽力殘疾。
②聽覺障礙兒童感知覺特點相關內容參考張慶長(梅知)老師新浪博客:特殊教育學——聽覺障礙兒童的心理特點。
③《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第二部分總體要求第(一)節基本原則第3條。
④摘選自《聽覺障礙學生的社會心理問題與介入》作者:李毓貞,臺灣高雄中學教師。
⑤摘選自《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第二部分總體要求第(一)節基本原則第3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