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陽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性質上講,屬于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必修課程”,本質上屬于活動課程的范疇。學習過程中,教師從綜合實踐活動的分工、開展、中期調整、成果展示以及經驗總結等方面設計恰當合理的評價量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高效、團結地完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評價量規;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方法
一、科學制定形式多樣的評價量規
(一)確定評價量規內容
1.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進行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評價時應有意識地關注以下方面:一是學生是否認真參與每一次活動。二是學生是否主動提出自己的設想。三是學生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尊重他人、樂于合作。四是做好資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2.對學生活動中學習方法掌握進行評價
一是多種途徑搜集信息的能力的評價。二是學會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的評價。三是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3.對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評價
一是準確判斷學生求知的程度,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的軌道。二是評價要以學生活動中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主,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創新思維。三是關注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⒋對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獲得的體驗進行評價
學習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是最有價值的。可以從尊重他人想法與成果、活動中遇到困難不退縮、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能對自己進行“反思”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豐富評價量規主體
1.評價量規表中的自我評價
2.評價量規表中的同伴評價
3.教師評價
(三)細化評價量規階段
二、恰當合理地使用評價量規
綜合實踐活動是由一系列圍繞現實問題展開的真實性任務構成的。評價需要尺度,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評價應富有“人文性”。因此,操作時要注意:一是評價實施要簡潔。小學生評價要直觀、簡單、易操作。在實際課堂操作中,為了讓孩子易于評價,量規統一出現在大屏幕上,教師解讀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表中只用星來表示。二是評價機制要靈活。在綜合性學習的不同階段,要將小組成員內部評價與小組間的評價相結合,評出優秀小組,每人獲得加分項,再評出突出個人。個人與團隊相結合的評價機制,更加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三是評價主體因事而異。根據活動內容、形式的不同,評價量規的內容、主體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例如,家庭信息調查表中,評價量規的主體就發生了變化,活動主要在家中進行,因此家長評和自評就成了重點,同時評價量規內容不能省略,以便于家長了解評價過程,給予恰當的評價。
在評價量規的幫助下,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自由學習活動空間,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梁烜.綜合實踐活動中真實性評價的探索與應用[J].基礎教育課程,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