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柏林
摘 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學教學活動呈現出了新特征,作為小學班主任,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工作;應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班主任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學生自身因素、社會因素等等,班主任是直接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在小學課堂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下對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作為小學班主任,要積極適應自己角色的變化,將班級管理、教師角色與心理健康醫生角色融合起來,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小學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一、現階段小學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問題
目前,很多小學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僅僅是單一執行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沒有根據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來開展健康教育。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班主任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的心理教育指導,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成效。即使部分學校成立了專門的部門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缺乏專業技術過硬的教師,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虛設。
二、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在課堂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小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作為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要調動各類心理因素,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可以接受到系統、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具有整體性、廣泛性的特征,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面向全體孩子,并不是針對部分存在心理缺陷的孩子。作為班主任,對于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一視同仁,不管他們學習成績如何,不管他們是調皮搗蛋還是聰明聽話,都要同等對待,否則很容易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要關注情感和興趣因素,也要關注其中的個性和意志成分,心理健康教育與知識的傳授不同,是隱性的,需要潛移默化地進行,將心理因素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
2.在活動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喜歡說教性的教育活動,他們渴望能夠積極地參與各類活動、游戲,作為班主任,需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的心理訴求,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進行感受和體會,認識自己周圍的世界,獲取必備的心理體驗。在節假日,可以舉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予以學生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抓住問題的教育契機,開展直觀的心理教育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3.利用家庭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憑借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很難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的,班主任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學生營造出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讓家長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孩子與其他的同伴交往,盡可能地為他們創設出交往的途徑,避免孩子產生自卑、膽怯、孤獨的心理,更不能隨意地責罵、體罰孩子,也不能過度地溺愛,對于孩子身上的固化思維,要正確地引導,實事求是,不能要求過高,對于孩子取得的點滴進步,應該及時進行鼓勵和肯定,強化孩子們的自信心。在學習方面,要勞逸結合、張弛有度,避免孩子用腦過度,這種家校聯合的方式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4.注重班級的班風建設
學生的意識與情感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對于班風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班風建設方面,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標準,構建出科學的制度,定期組織班會,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良好的班風可以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循序漸進地轉化學生,此外,還要讓學生知道,班級就是自己的家,教師可以予以自己的關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學會感恩,在將來也會主動地回報國家和社會。為此,班主任要加強學習,掌握關于心理測試、心理輔導、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知識,加強學習,探索積極的教育方式,實現班級管理與教學的有效結合,創新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學班主任應切實擔負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從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大力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要在了解學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級管理、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四個方面狠下工夫,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云鑫.淺談參加“2010年‘知行中國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項目”學習感想:網絡學習,大勢所趨[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2]劉曉京.小學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學電教(下),2010(6).
[3]劉學.農村小學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