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
摘 要:班集體是學生在校的最基本單位,班集體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班集體建設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班集體;學校教育;集體主義
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榮辱觀,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是班集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班集體是學生在校的最基本單位,班集體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班集體建設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班級建設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我們應警惕和防止假集體主義的出現。假集體主義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集體對個性的束縛
有的班集體上課時看起來紀律井然,學生之間團結一致。但學生的這些表現,是以束縛學生個性為代價換來的。學生在心理性格、興趣愛好、能力水平、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都被集體強行“統一”,學生的與眾不同,都會因服從集體而消失。學生只有絕對服從;“集體”只有整齊劃一,而無半點生機活力。這種強制性的集體主義教育,容易異化成為對個體的壓制和束縛,容易抹煞個人意識,最終傷害集體主義。而我們教育所期待的是充滿真正集體主義氣氛的班級,不僅是班集體的全面發展,還應該是每一個學生不同個性的發展。良好的班集體,不僅應該有著嚴格的紀律標準,統一的學習目標,還應該對學生各方面的特色和“與眾不同”充滿寬容、欣賞。學生可以通過班集體,以各種方式發現、發揮自己獨特的才能與稟賦。
二、班集體對教師的依賴
有的班集體課堂、集會紀律良好,秩序井然,文體活動踴躍參加,勞動積極。但這些班集體中都是班主任身先士卒的勤勞身影,而一旦班主任不在,課堂、集會、勞動、競賽等活動便成了一盤散沙。這樣的班級,學生自律性不強。而良好表現的形成都是班主任一手操辦的,它始終處于班主任威嚴之下。真正的集體主義應當是深入學生心靈的班集體,首先應該具備自律、自制、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僅每一個學生有著高度的自覺性、責任感,而且還應有來自學生干部的科學的管理制度。班集體建設首先要樹立全班共同奮斗的目標,將奮斗轉化成班集體的意志和行動,轉化為每一個人的內在目標和行為準則;其次,班集體建設需要良好的班風和正確的集體輿論引導,潛移轉化地影響學生,潤物細無聲般的教育學生;班集體建設還需要嚴明的紀律,使班級具有強大的內在凝聚力,成為學生行為的準則。
三、集體對虛榮的追求
班集體建設中集體主義不是外在的表現,而是一種內在的凝聚力。但現在很多班集體建設不注重班級內部的凝聚力建設,而僅僅作為班級建設的裝飾品。在很多教師眼中,班級建設就是努力獲得一面面流動紅旗、一張張獎狀、一次次表揚……這些好成績當然也是集體主義的表現,但集體主義教育更應該是班級內部的團結凝聚,應該是學生發自內心對集體的感情,由此產生自覺的行動。而不應僅僅是一味忙于應付或追求各種各樣的學校評比,甚至為此弄虛作假。這樣的“榮譽”再多,也不是集體主義教育的成功。相反,對這些榮譽的追求,只會助長學生的虛榮心。這是錯誤的集體主義的表現。集體榮譽它不是靠專門追求而獲得的各種榮譽,而應是學生把自己化為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情感,發自內心深處而產生的自覺行動。
四、集體對外界的排斥
有些班集體看似有著很強的“凝聚力”,但其實這些集體主義只是一種狹隘的小團體。它是與大的集體不相協調的,它的存在與集體的宗旨是相互背離的,它常常容易產生一些狹隘和片面的想法,危害大的集體。例如,有些學生為了本班的利益不顧全大局,還常會有意以各種方式損害其他班級的利益。這種班級的學生每當參加學校各種大型比賽活動,為了“集體榮譽”總會與其他班級發生一些矛盾甚至沖突。這種盲目排外的,充滿狹隘的小團體色彩的“集體主義”,與我們所倡導的集體主義是不符的。他們偏離了更大集體和更廣闊的外部世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狹隘和偏見,顯得孤陋寡聞,目光短淺,從而推動了大的集體這個更為有益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如果任其發展,將會造成整個集體內部集體主義觀念的淡薄,使集體成為一盤散沙。這種“小團體”思想對集體和個人發展都是不利的。我們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目的,不應僅是眼前的小集體,而是全校、全社會、全國家更大的集體。
以上種種這些假集體主義的表現,都不是真正的集體主義,是與真正的集體主義思想背道而馳的,它對我們教育的危害是嚴重的,雖然這些并不一定是我們教育者的主觀追求,而且這些表現可能還不為每一個教育者所察覺。假集體主義傾向的出現,雖然同班主任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有關,同時也與學校領導對班風評價的標準有很大關系。有些學校對班風的評價重整齊劃一,輕個性特色;重教師躬行,輕學生自主;重外在評比,輕內在凝聚……凡此種種教育,實際上助長了假集體主義傾向的形成。要改變這些虛假的集體主義,必須強調建設真實的集體,這首先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在個體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還需我們教師更深刻地認識集體主義的含義,更新觀念,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