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新聞專業學生教學計劃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學生將過去兩年半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課程綜合應用的實踐過程。 然而,從近年我們學院新聞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來看,質量差強人意。為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必須轉變思路,筆者以自己所在的新聞采編專業為例,從崗位實踐出發,將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改變畢業設計(論文)的形式,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標準,推動畢業設計(論文)的有效改革。
關鍵詞:高職;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性;改革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取代的。
一、現狀分析
筆者對所在學院的新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進行了調研,發現以下問題:
(一)時間緊張導致畢業設計(論文)倉促完成
按照教學安排,我院新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在第六學期,和學生的頂崗實習一并完成。學生們要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邊工作邊做畢業設計(論文),在如此緊張的一段時間內,獨立完成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變得尤為困難。據調查,臨近畢業答辯,面對畢業考核和接踵而來的就業壓力,學生完全沒有心思去認真地做一篇畢業論文,有的學生就會從網上東拼西湊一篇論文交差,這已成為常態。
(二)畢業論文選題范圍狹窄
據了解,我院新聞專業的大多數畢業論文選題,基本都是指導老師給出和專業相關范圍的內容,一大部分選題忽略了新聞專業的社會性這一特性,理論分析過多,實證研究較少;在論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釋過多,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不足。也有部分學生會選擇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選題,但是,類型相同或是完全相同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所用材料一般都是網上照搬照抄,別說有新意,稍微有點思考的東西也沒有。如此的畢業論文考核形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二、原因探析
(一)畢業設計(論文)套用本科畢業設計模式,忽視高職的人才培養特點
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是在第六學期(有的在第五學期就開始)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同時進行頂崗實習工作。普遍的模式是,由畢業設計(論文) 指導老師布置題目或給出范圍,學生收集資料,進行寫作或設計作品,然后上交完成答辯。這種形式基本上完全套用了普通高校的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忽視了高職人才培養的本質特征。在實踐過程中,套用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模式,有部分選題與學生們的實習崗位工作沒有任何聯系或是聯系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畢業設計(論文)、學生頂崗實習和學生就業三者的關系,導致畢業設計(論文)內容和畢業實踐脫節,學生對畢業設計(論文)沒有興趣。此外,出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很多人包括老師,也認為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情,高職學生沒有必要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導致很多學生在做畢業設計(論文)時東拼西湊,敷衍了事。
(二)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和畢業實踐崗位有一定差距
高職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內容只有與本人的工作崗位或具備就業意向的工作內容相關,才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提升崗位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查閱前幾屆畢業生的論文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論文選題與他們的實習崗位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學生的選題表現為內容陳舊,炒幾年前的冷飯;一部分的選題則為似是而非的理論內容陳述,可想而知這樣的選題結果就是從網絡上面收集一些資料,拼湊一篇文章交差,沒有理論,沒有實踐,更別談什么思考研究過程了。
(三)教師指導有所缺失
與本科生相比,高職學生入學成績較低、在校學習時間短、理論知識方面相對欠缺,專業知識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要求他們完成有一定學術要求的畢業論文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另外,大學生活的最后一個學期屬于學生的預就業期,在進行頂崗實習的同時,學生還要尋找較為滿意的就業單位。面對沉重的就業壓力,學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結果只能是在畢業答辯之前臨時抄襲拼湊、蒙混過關、走過場。而面對大多數抄襲或質量低下的論文,指導教師也很無奈,為了不耽誤學生找工作,減輕學生就業壓力,只能是降低要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業論文不過關直接影響學生的正常畢業,也會對整體的畢業生就業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老師在實際操作中,盡可能地讓學生順利通過。
三、確立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性改革策略
(一)確立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性改革思路
傳統的畢業設計(論文)模式已經非常不適應當下的高職學生,要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以實踐為導向,從教學理念到制度設計,緊緊圍繞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來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的主題應該是開放式的,應直接和學生的頂崗實習相關并且和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保持一致,真正體現實踐性的理念。
(二)創新形式,畢業論文轉化為畢業設計
基于對所在學院新聞專業畢業論文的調研,我們認為應該創新畢業論文的多樣化形式,將畢業論文轉化為畢業設計的形式,在選題和形式方面大膽改革,創新內容和形式。高職學生的理論功底相對薄弱,但是接觸過大量的實踐課程,因此可以讓學生做實踐性和動手能力較強的設計內容。我們今年的畢業設計就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部設計作品,可以是微電影、紀錄片、專題片、廣告片、宣傳片等等,總之是和專業相關且和實習內容一致。同時作品須附上文字性說明,如策劃書、劇本、創作感言等能體現出個人對作品的獨創性文字內容。
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框架下,自由選擇符合自己專業特色、體現自身能力水平的選題進行畢業設計。學生分組合作,但是每個人都分配合理的任務,而畢業設計的考核驗收也是根據個人的完成情況來評判的。這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
(三)建立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和校內綜合實訓三者有機結合的模式endprint
為了確保畢業設計的實踐性導向,使我們的畢業設計(論文)改革順利進行,由畢業論文過渡到畢業設計形式,我們嘗試建立了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和校內實訓三者有機結合的畢業工作模式。按照高職新聞專業教學計劃的進程,第五個學期的最后五周是校內實訓,第六個學期要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遵循教育部的有關要求,高職高專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內容要與所學專業和實習崗位緊密結合,貼近工作實際。我們的畢業設計跳出學術論文的框架,以工作中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學用結合的特色。選題可以是學生在頂崗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內容,一方面檢驗兩年半所學專業技能知識的綜合運用,一方面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學生頂崗實習,構建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三者結合的模式。第一階段,在第五學期的校內實訓期間,利用課堂教學和講座的形式,讓學生對畢業設計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且將畢業設計將會用到的相關專業知識、方法做出提示,讓學生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和準備。在學生完成校內實訓任務的同時,也不斷地完善、強化畢業設計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第二階段,第六個學期,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同時進行,由校內專業指導老師和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共同把關,學生自主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實習的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作品。第三個階段,在頂崗實習完成后,5月份學生們帶著畢業設計作品返回學校進行畢業設計作品展示和專業答辯。指導老師全程參與學生畢業設計作品的選題、開題、設計、作品拍攝、后期制作等過程,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現紕漏。校內實訓期間,教師可召集學生定期會面,進行畢業設計的前期準備。學生外出頂崗實習,指導老師則通過微信、qq、郵箱、電話等定期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監督。這種畢業設計與校內實訓、頂崗實習充分結合的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可以充分調動學校、企業和學生的積極性,既有利于檢驗學校課堂教學的成效,也有利于學生在頂崗實習中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改革畢業設計的評價標準和完善畢業設計體系
完善畢業設計質量保障機制。第一,學院層面。學院和二級學院要完善畢業設計的質量內部控制機制,保障畢業設計的質量標準。學院層面主要圍繞指導教師資質、選題標準、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等環節,制訂明確的規范和標準,二級學院主要強化和完善畢業設計的規范化要求和制度化管理,嚴格指導教師管理,對于畢業設計當中出現的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等行為嚴肅處理。第二,指導教師層面。為確保以實踐為導向的畢業設計順利實施,指導教師要全程參與指導學生的選題、開題、設計的全過程,定期進行指導和監督。指導教師要盡職盡責地指導每位學生完成大學階段最后一項內容,盡可能縮小學生的畢業設計環節與用人單位的工作要求之間的差距,實現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和就業三者無縫對接。第三,評價標準。為了保證畢業設計成績的公正合理,我們改變了評價方法。即畢業設計完成后,指導老師先進行成績評定,這個成績占總成績的50%,另外的50%是由答辯委員會給出成績,兩項分數相加,形成畢業設計的最終成績。在畢業設計的最終評審中,我們加入了一項由學院三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組成的專家評審組,進行隨機抽查,保證畢業設計成績的客觀公正。
從之前的畢業論文轉化為以實踐為導向的畢業設計形式,畢業設計的評價標準也要隨之做出改革。不能再以學術性、理論性等要求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而應以實踐性和應用性作為主要標準。第一要突出實踐性,與頂崗實習崗位緊密結合,同學們的選題一定是和自己工作的內容息息相關,且和自己的專業有一定的聯系。第二是要突出應用性,強調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能否分析或幫助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某一現實問題。
編輯/岳 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