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艷++許嘉怡++貝夢娟++韓文濤++黃麗紅
摘要:賢孝道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傳統賢孝道德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在當今社會,它在融合代際關系、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環境等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意義。本文從賢孝道德的產生引入,圍繞賢孝道德的演變歷程展開,結合高明《琵琶記》中趙五娘的形象重點分析女性賢孝道德在塑造個人品質、維系家庭和睦、推動國家和諧發展及構建社
“孝”文化自西周以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變歷程:西周時期,“孝”被確立為宗法制度下道德規范的核心;春秋戰國初期儒家對孝道作了全面的闡釋,形成了“孝為德之本”的思想內涵;到戰國末期,以《孝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提出了“五等之孝”和“以孝治天下”等思想,“孝”的地位及作用被進一步肯定;西漢,董仲舒賦予孝道“敬老養老”及“忠君尊王”二重性涵義;自辛亥革命至今,孝道經歷了一個由被批判到重建的變革過程,孝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賢孝道德有利于塑造個人品質
賢孝道德作為我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歷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對個體人格品質的塑造與完善有積極的影響,個體的人格是否完善與其行為緊密相連,當今社會出現的與賢孝文化內涵相違背的事件不在少數,如“子女羞辱父母”“年邁父母被遺棄”“大學生輕生”“青少年無視章法,為非作歹”等案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忽略賢孝文化對人格品質的培養而造成的,傳統女性賢孝文化對于完善人格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在當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現狀下,父母及長輩把所有的愛都無私地奉獻給他們,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只會索取不懂感恩,而傳統女性賢孝文化所提倡的感恩、侍奉之心,會教導他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真正領悟“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真諦;在現代社會,社會交際能力也是重要的生存技巧,而傳統女性賢孝文化中的“推己及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個體與人共處、合作的品質;再如傳統女性賢孝文化所倡導的顧全大局、以大局為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現代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學會保持該有的合作態度,自覺抵制個人主義,增強集體觀念。
二、賢孝對家庭的現實意義
(一)孝對家庭的現實意義
傳統孝道以“養老”“敬老”為本,這正是現代社會家庭中需要學習的。家庭通過學習傳統孝道,踐行孝道,發揮“孝”在家庭中的積極作用。
傳統孝道為家庭孝的實施提供了指導。《禮記》有云:“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這三條孝的原則為現代社會的“孝”的實踐提供借鑒意義。最基礎的要做到“能養”即能通過自身勞作贍養父母,使父母的老年生活得到保障;其次便是“弗辱”不讓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即作為兒女在生活中規范自己言行舉止、用實際禮儀尊重父母;最高便是“尊親” ,子女通過自身發展,名揚天下,讓眾人知道自己從而知道父母,從而敬重父母,使父母精神得到慰藉。孝在家庭中的實踐能給父母物質、精神上的滿足。
傳統的孝道為現代社會樹立了“孝”的榜樣。《琵琶記》中的趙五娘的形象可以給現代女性很好的借鑒,趙五娘為公婆糟糠自厭、代嘗湯藥、祝發買葬、包土筑墳;面對婆婆的質疑,依舊盡心侍奉,從自身出發,體諒公婆的行為,在災荒年代用自己的“孝”維護家庭和諧,讓公婆安心生活。這種關懷父母,為父母著想的“孝”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傳承的。現代青年過分獨立的個性,容易與上代人形成代溝,同時年輕一代對父母公婆的體諒很少,造成不少家庭問題。面對父母和公婆,應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體諒父母公婆,從而促進家庭的和諧。
(二)賢對家庭的現實意義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古代女子具有許多令人稱贊的賢德:淳樸善良、勇敢堅貞、對家庭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等。她們運用其賢德輔助丈夫、養育子女,因此女子的賢德在家庭中具有重要作用。
趙五娘是賢惠道德的典型,她忠貞不二,輔助丈夫成就事業。她曾說:“奴家一來要成丈夫之名,二來要盡為婦之道。”面對丈夫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她主動承擔了丈夫的責任,替夫行孝,助其丈夫完成自己的事業。公公和張太公勸她改嫁,可她卻說:“我一馬一鞍,誓無他志。” 現代女性也應該合理吸收古代賢孝美德,拓寬自己的遠見,引導丈夫走上正確的道路,幫助丈夫完成事業。同時現代女性也樹立正確的婚姻價值觀,認真地對待婚姻關系,處理好婚姻中出現的問題。
在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女子的賢惠對教育子女起著重要的作用。古代女子善育子女、時常以自身的賢德言傳身教,成為佳談。如“孟母斷機杼”“陶母教子”都是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方式,改正孩子不良習慣。這種方法對現代的母親和孩子依舊實用。現代母親應對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用言傳身教的方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不斷重復地對孩子行為的規范、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其化為內在規矩,讓優秀的習慣和良好的品質成為孩子思想的一部分。
三、賢孝道德對國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習主席說過:“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蘊含的豐富核心價值與思想道德營養,在全社會形成‘孝老敬親、睦鄰和諧的家訓家風,‘扶正祛邪、公平正義的社會新風,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構筑兼具傳統淵源和時代精神的先進文化,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公民是建設國家的主體,女性作為公民的一部分,在國家的建設過程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具有敏感、細膩、溫順等很多性別特點,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不乏女性的身影。一方面,活躍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女性兢兢業業,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具有“水”特質的魅力型管理者,女性在工作中對他人的理解和關愛能使整個團隊更加和諧,其獨特的親和力也會使團隊更富有凝聚力和競爭力,這樣的團隊就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例如前海爾董事長楊綿綿,她在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副廠長期間,協助廠長主抓生產、技術、科研開發、質量管理等工作,并且充分調動團隊的積極性,使一個瀕臨倒閉、虧損147萬元的小廠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endprint
中國女性因其溫婉和順、如水般的特殊魅力使其在人際關系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從而使其在文化繼承、延續和發展中起到了一種獨特的動力作用,因此女性賢孝具有一種特殊的文化意義。“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在“孝”文化的批判繼承與弘揚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她們不再是古代卑躬屈膝的壓迫對象,也從封建禮教三從四德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但她們并沒有完全摒棄中華傳統孝道美德,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孝順的女性在生活中謹守“尊老、愛老、養老”的觀念,弘揚“知恩、感恩、報恩”的優良品德。女性作為子女人生的啟蒙者,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影響顯著。具有賢孝道德的女性在教育下一代時,會潛移默化地將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質傳遞給他們,從而實現文化的繼承。
賢孝道德是提高社會道德素質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單位,家庭的和諧有利于社會整體的和諧。在面對家庭問題時,賢孝道德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賢惠的妻子對丈夫的支持會使丈夫在個人、事業和家庭中做得更好;而孝順的兒媳婦會很好地處理公婆與自己的關系,這樣,社會中大部分的老年人就不會感到寂寞、孤獨,對待晚輩也會更加的和藹可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說是當代的新的社會道德準則,因此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更重要的是,賢孝道德中的優秀成果對于維護當代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們面臨著老齡化的嚴峻形勢,賢孝道德的推行刻不容緩,因為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個家庭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如果要把該問題分散在每個家庭中解決,那么女性賢孝道德的提倡是十分重要的。
女性的賢孝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它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實現經濟現代化,但是從精神層面卻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與女性有關的社會問題相比以往有所增加。女性在社會中地位、身份和角色的不斷變換導致很多現代女性缺少精神依靠,不知如何定位自己,這不僅是個人問題,更影響到家庭,從而影響到社會,賢孝的女性對家庭有著積極的影響,從而對社會的穩定和諧有推進作用。
因此,為了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應該把弘揚賢孝文化上升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從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推進賢孝文化的建設,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
編輯/岳 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