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婧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高等職業院校空中乘務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國內航空公司對該專業人才的英語能力要求,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估等方面闡述了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與體會。
關鍵詞:崗位需求;民航英語;校企合作;職業素養
一、崗位需求及高職空乘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一)崗位需求分析
我國民航運輸業國際化的大趨勢對從業人員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以客艙乘務員崗位為例,乘務員的英語運用能力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的企業形象、服務質量、客艙設備的使用及安全規范的落實等。乘務員的英語水平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直接關系到自身薪酬待遇、職業資質的獲取及能否執行國際航線的飛行任務等,在乘務員崗位應聘及崗前培訓中,英語能力占重要位置。高職教育下的空乘專業主要是面向民航運輸業的空中和地面服務崗位,培養能夠適應行業發展第一線所需的空中乘務、安全員、機場要客服務等崗位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崗位群主要包括:客艙乘務員、安全員、地面勤務人員、機場要客服務人員等。由于就業崗位主要面向服務行業,因此,空乘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航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服務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溝通應變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綜合素質。
(二)空乘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空乘專業的自身特點對英語教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校集中學習時間有限。學生自二年級起參加航空公司的招聘,三年級起開始崗位實踐,在校集中學習時間通常為1至1.5年。第二,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普遍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也比較有限。
綜上所述,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在正視專業特點的基礎上,融合民航業的行業標準,圍繞崗位的技能要求,從課程和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估等方面探索改進和優化的途徑。
二、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改革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體系
課程設置主要是指學校依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對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英語課程是空乘專業課程設置的重心,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改革首先要以構建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體系為前提,在課程設置上做出調整,明確教學目標,避免課程重復,使空乘專業的英語課程發揮最大效用。目前,國內開設空乘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設置的英語類課程包含通識課和專業課兩類,普遍設有:基礎英語、大學英語、英語聽說、民航乘務英語等。空乘專業的英語課程設置要充分兼顧英語通識課和英語專業課與空中乘務專業知識的高效融合,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任務:英語通識課旨在幫助學生夯實語言基礎,使學生順利通過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滿足航空公司對高職類院校學生英語技能的基本要求。英語通識課除了體現英語的公共性和普遍性,還要體現出與專業的銜接性,空乘專業的英語通識教育要緊密圍繞空乘方向發揮作用,突出對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培養,為學生進行專業英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民航英語作為專業英語課程,是一門將英語語言應用知識與民航乘務知識融會貫通的綜合性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及從事航空服務業所需的綜合能力。這門課程的教學要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緊密圍繞職業所需的語言知識和行業技能來組織教學。
構建科學、合理的英語課程設置框架體系,以民航市場為導向,有目的、分階段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發揮英語課程的最大功效。
(二)深入校企合作,提升教學的實用性和職業性
民航英語的教學改革要將民航行業和企業的職業標準及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教學之中,通過校企互動,從課程內容、考核評估方式及教學目標等方面推行改革。教師定期與民航業、航空公司的專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乘務員交流,對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進行梳理。航空公司對乘務員的培訓為民航英語的教學提供了諸多參考資源。教師將這些教學資源與學習、教育規律相結合,對課程內容及教學順序進行整合和調整。將客艙乘務員的崗位工作流程及其相關知識點細化并形成教學單元,讓學生在具體的客艙服務情境中學習知識,通過教、學、做合一的形式,使學生在熟悉崗位流程、工作任務和崗位職責的過程中,訓練、提升英語應用能力。
民航企業崗位職責與考核標準的細化也為民航英語課程考核評估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模式從以考核理論知識為主的傳統期末考試轉變為采用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形式,由口試和筆試兩部分構成,職業形象、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和職業技能等都按照比例列入考核范圍,增加小組形式的考核內容。這樣的考核形式突出對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考核,引導學生加強對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視。另外,有效的校企合作幫助教師認識行業發展新趨勢,準確地把握職業崗位群的需求,保證分層次教學目標與崗位需求吻合,為分層次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就業需求和發展意愿,使學生自我改進的目標更加明確,有效地提升了學習積極性。
對行業、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使得民航英語的課程定位精準,課程內容更具實用價值,對學生的考核評估方式更能體現職業特點,教與學的目標明確對學生的發展更具指導意義。
(三)突出職業性與實踐性的情境認知教學
民航英語的教學要緊密圍繞空乘服務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來組織教學內容,通過創設、導入客艙服務案例,用真實的工作任務和流程驅動實施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英語表達的邏輯特點和空乘人員的語言職業特點。
情境認知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主要包括情境創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師生點評。教師通過客艙情境的還原來創設教學場景,提供案例并組織學生以乘務小組形式學習。案例給出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啟發學生換位思考,嘗試列舉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并由學生總結出適用于此情境下的詞匯和句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案例的選取與運用需要把握真實性和系統性的原則。真實性體現在情境案例要能夠反映知識與技能在乘務崗位中的實際應用,系統性則體現在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基礎、專業技能、對崗位熟悉程度等因素,依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預期的教學效果,分主題、分學期對情境案例進行篩選與運用,逐漸升級情境的長度和深度。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個乘務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還原情境,展示其解決方案。師生評價是情境認知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的適當機會。教師從表現力、英語表達、解決方案的合理性、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對每個乘務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并邀請學生共同參與點評。endprint
情境認知理論指導下的民航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職業行動為導向,注重語言知識技能與職業知識技能的有機整合,對高職空乘專業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及職業素養的提升有積極的效果。第一,這種教學法能夠緩解學生英語表達時的焦慮,使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最大化,學生在實踐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體驗到客艙乘務員語言表達的職業特點。第二,情境案例主要來源于客艙服務中的真實事件,將學生置于特定情境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分析案例過程中,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工作情境中,也有助于學生對未來職業形成正確的認知:空乘人員不只擁有靚麗的外形,還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敏銳的洞察力和臨危不懼、化險為夷的能力。空乘人員身兼服務員、安全員、醫護者等數職,要使學生加深對職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將不同個性的學生置于同一乘務組內,由小組負責人帶領成員共同面對問題,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對良好職業習慣養成的重視,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執行力得到綜合提升。最后,評價是情境認知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評價方式和主體都可以呈現多樣性。自主性評價和師生、生生互動式點評結合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內省智能的開發,使學生對自身的優、缺點形成清晰且客觀的認識。
三、教師專業化成長
職業教育課程對高職教師提出了不同于學科教育體系的能力要求。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高職院校教師往往缺乏航空企業的工作經歷,實際經驗不足。專業教師通過與航空公司資深培訓員共同備課、進行課程開發、進行乘務專業知識和客艙服務技能的實操培訓,掌握必要的航空知識和專業理論,對服務標準、工作程序、機型設備、航線設置等內容熟悉后,能夠把握行業發展動態,為學科發展提供依據,提升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為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和職業生涯的規劃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
四、結語
基于崗位需求的民航英語教學改革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民航英語教學改革依托行業和企業的資源,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育相結合,增強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工作的勝任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岸濱.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空中乘務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16-20.
[2]臧楊柳,徐明.基于崗位需求的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15):123-124.
編輯/王君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