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劇《紅高粱》改編自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這部電視劇獲得了第十七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導演獎。電視劇中的主題音樂民族風格濃郁,個性鮮明,與劇中情節和人物結合緊密,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莫言;阿鯤;紅高粱;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在如今的年代劇中已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賦予了電視劇中人物特有的真實感和劇情發展的立體感。主題音樂可謂在劇中充當靈魂級別的存在,推進劇情的激情發展,時時刻刻與觀眾心靈合一。其中背景配樂更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無數內心共鳴。《紅高粱》的主題音樂在當今時代給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帶來了更為豐富的視聽效果,從民族傳統音樂的思維角度來看,更是進一步發掘了中國民族音樂藝術價值的可視性[1]。
一、電視劇《紅高粱》劇情簡介
電視劇《紅高粱》根據莫言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翻拍而成。其主要劇情講的是:1930年開始,在土匪橫行,生靈涂炭的山東高密地區。生在衰落破敗戴家的女兒戴九蓮,被沾染“三害”自私的父親,賣給當地算得上頭等富裕卻患有絕癥的酒館大家二少爺單扁郎。而杠子頭余占鰲情不自禁的喜歡上了戴家姑娘九兒,單家父子意外的命喪黃泉,九兒仍舊成了單家的二少奶奶。初出茅廬的九兒在單家羅漢釀酒師傅的協助和引導下,重新開拓了遠近聞名的酒坊并成功的獲得單家的認可。余占鰲則機緣巧合之下和他的弟兄們建立起了自己的隊伍,在高密地區和多股土匪勢力之間應付敷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占領了山東,國難當頭之際,余占鰲和當地各方勢力重歸于好,停止內部矛盾,達成共同抵抗日軍的意識。
內憂外患時期,為了吸引鬼子注意,九兒以歌聲成功的引誘日軍走進茂密的高粱地,在受到槍擊的臨危之際摔破酒壇,點燃高粱,與日本鬼子一起葬身高粱火海。用自己的生命演繹了愛與征服,野心和意志的傳奇故事。
二、電視劇《紅高粱》主題音樂創作來源
電視劇《紅高粱》中的主題音樂明顯具有中國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特征,借鑒并結合趙季平先生在電影《紅高粱》中作曲技巧和配樂手法,使電視劇配樂再次翻新了歷史音樂新的藝術效果[2]。
(一)作曲家阿鯤簡介
阿鯤,原名陳鯤。最開始就讀于電子科技大學,之后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繼續深造,順利獲得作曲碩士學位。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資深影視音樂作曲、音樂制作人。《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是阿鯤原創中深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品。
(二)主題音樂創作來源
電視劇《紅高粱》中的音樂創作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來源于民間
《紅高粱》主題音樂的創作是結合當地本土氣息完成的,由此可見民族文化底蘊是不可估量的創作源泉。電視劇中絕大部分音樂素材和音樂配器直接來源于民間的歌謠和傳統民族樂器,如音樂中頻繁運用到嗩吶、鑼、鼓等傳統民族樂器。帶著革命浪漫主義敘述民間小調這種音樂體裁,在電視劇音樂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和挖掘,從而使《紅高粱》的主題音樂,深深地地烙上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印記。
2.大膽創新
主題音樂為了突出劇中人物性格和彰顯民族民間音樂的可視性,十分巧妙地將主題音樂融入到了當地民風習俗之中。以《九兒》為例——歌曲《九兒》是一首帶有民族民間敘事小調體裁的音樂。音樂從西洋樂器小提琴的引入,到交響樂的恰當填充,使小調色彩聽起來一點都不小,反而有種大調似的跨越。達到了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而像《抬龍王》這首歌曲,由傳統的中國大鼓配上嗩吶等民族樂器,打破了常規的音樂銜接方式,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電視劇中還多次運用到了山東地方戲曲特征,將不同的音樂結合創新。像《酒神曲》《顛轎歌》這些插曲中都吸收了地方民間習俗獨有的特點[3],使得電視劇中的主題音樂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讓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與推廣。
三、電視劇《紅高粱》主題音樂特點分析
(一)抬龍王
一起和俊杰跑來看熱鬧的九兒,在人群中看著正由余占鰲為杠子頭的杠子班,抬出當地石中灌水銀的“龍王爺”。而這一時段背景音樂正是采用了由中國大鼓加以嗩吶的組合。最開始的大鼓,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快到慢,表現出了請龍王的敬重和八人抬幾千斤石龍的沉重感。劇中以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的大鼓開啟抬龍王的步伐,腳步沉重,鏡頭由下往上,仿佛自己已成為杠子班的一員。主要旋律采用典型的小調音樂,有強烈的對比性,結構層次感分明,音樂演奏的生動形象,藝術感染力非常強。
(二)顛轎歌
電視劇《紅高粱》中,九兒被逼無奈只能嫁入單家。正好由余占鰲所在的曹家杠子班接到抬轎的喜事活。當他知道出嫁的人是九兒時,外表看似平靜,內心卻是萬般糾結和無奈。在去往單家的路上,余占鰲內心郁悶無法釋放。途中與伙計們商量要九兒見識當地屬一流的顛轎功夫。“客未走,席未散,四下尋郎尋不見[4]。急猴猴,新郎倌,裝進洞房蓋頭掀。我的小個乖蛋……”《顛轎歌》是一首陜北民歌,它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5]。曲中透出喜氣洋洋的情懷,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和民風的粗獷灑脫。民族民間音樂得到宣揚和肯定。在“顛轎”戲段中,鑼鼓聲的張狂和嗩吶聲直接將杠子班漢子們夸張的癲狂動作和體態神情以及抬轎伙計們的唱和應和聲,表現得既喜慶又詼諧,體現了黃土高原人民豪爽,痛快、率直真切的性格。
(三)《酒神曲》
在把大嫂送去戒煙后,回家第一次看見單家伙計們在鍋爐房釀酒的情景,新酒釀出時必敬酒神以謝酒神庇佑,由羅漢大哥領唱,伙計們和聲的《酒神曲》歌曲情景,是劇中第七集才頭一次出現的歌曲。歌曲高亢且充滿激情,透出了紅高粱獨具一格的特性,也體現出了單家伙計們的樸實、善良、誠懇,與劇中形象十分吻合。既彰顯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又突出了劇中人物被音樂所烘托的獨具特質。endprint
(四)《九兒》
《九兒》這首歌由韓紅演唱。歌詞雖只有四句,旋律也只有八小節,但其主題精髓卻絲毫未損。通過重復、轉調和起承轉合的表現手法,使人從聽覺上感到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劇中主題音樂《九兒》的前奏旋律由小提琴演奏,給人一種單純、干凈的畫面感。音樂步入高潮時嗩吶加入,再加上填充交響樂,以氣勢磅礴的感覺,突出人性的純樸和角色個性的頑強。人物精神得以升華,音樂主題得以彰顯[6]。
電視劇中的九兒是任性的,為了愛情她可以和俊杰私奔;為了身體的欲望也可以和余占鰲在不顧風俗的情況下野合;與抱著牌位嫁入單家,恪守婦道、溫婉賢淑的大嫂形成鮮明的對比。敢愛敢恨且具有民族大義正是九兒個性的鮮明寫照。
歌曲《九兒》屬于民族羽調式。雖然歌詞只有四句,主題旋律也只有八小節,但是音樂內涵表現卻不簡單。歌曲可以分成ABC三個段落,A段與B段比較相似,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主題音樂在音區和力度上呈現的趨勢為:A低—B中—C高。主題前四小節主要強調la、re,更像是民族d宮系統的羽調式。第二段實際上是主題的完全重復,卻變換了一個調。主題再次得到鞏固,起到加深音樂形象的作用。從而使音樂顯得洗練、集中、統一。再現段(啊--啊)的部分是對比的;最后又呼應主題。但這種呼應卻不同于單二或者單三部最后主題回原調的呼應。有著革命浪漫主義敘事民間小調的元素。作曲家準確地把握了音樂的情感要素,對情景深入刻畫,突出了主題音樂的藝術情感特征。
韓紅在演唱《九兒》這首歌曲時,歌聲從柔情、幽怨,再到堅定果斷,最后更是激揚悠遠;透出對生命的不屈,震撼人心,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精彩地演繹了中國女性既溫柔賢惠又剛烈的個性。
四、結語
電視劇《紅高粱》的主題音樂立足傳統、大膽求新,是為影視劇音樂的經典之作,也巧妙地使傳統民族民間音樂得到了進一步宣傳和推廣,加深了人們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熱愛。
【參考文獻】
[1]郭清.鄭曉龍電視劇藝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段紅霞.趙季平電影音樂創作藝術魅力探析[J].電影文學,2010(14):18-23.
[3]公巖.吳天明雙重身份的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11.
[4]龔佩燕.陜西民間音樂素材在趙季平音樂作品中的應用研究[J].音樂大觀,2013(15):98.
[5]余躍.陜北民歌的悲劇性研究[J].文藝生活,2011(02):20-25.
[6]薛瑞芝.電影《紅高粱》中的音樂分析[J].電影文學,2013(21):148-149.
作者簡介:吳蓓蓓(1978.11-),女,漢族,山西晉城人,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表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