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韋美麗,彭克芳,陳曉燕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廣西 欽州 535000)
對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研究
張 梅,韋美麗,彭克芳,陳曉燕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廣西 欽州 535000)
目的:探討對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擇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56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作為研究的對象,對其接受護理的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56例患者隨機分為護理X組(28例)和護理Y組(28例)。在兩組患兒手術結束后,對護理X組患兒實施普通護理,對護理Y組患兒在實施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在兩組患兒出院前,比較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的時間和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護理Y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護理X組患兒,其住院的時間短于護理X組患兒,其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護理X組患兒的家長,P<0.05。結論:對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優質護理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微創封堵;先天性心臟病;優質護理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遺傳性心臟病。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包括ASD(房間隔缺損)和VSD(室間隔缺損)。以往,臨床上主要使用傳統的開胸修補術或心導管介入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但效果欠佳。近年來,使用經胸微創封堵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1]。不過,有調查發現,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后,發生低鉀血癥、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幾率較高,這會延長其住院的時間,降低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為了降低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幾率,我們在本次研究中對28例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了優質護理。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56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將這56例患者隨機分為護理X組(28例)和護理Y組(28例)。在護理X組患兒中,有男16例,女12例;其年齡為0.6~7歲,平均年齡為(2.9±0.6)歲;其體重為5.3~22.4 kg,平均體重為(14.7±9.2)kg;其中有ASD患兒15例,VSD患兒13例。在護理Y組患兒中,有男15例,女13例;其年齡為0.5~7歲,平均年齡為(2.8±0.7)歲;其體重為5.2~22.5 kg,平均體重為(14.5±9.3)kg;其中有ASD患兒17例,VSD患兒11例。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兩組患兒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方法是:讓患兒取平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在患兒劍突下做一個1.5~2 cm長的切口。在食道超聲的導引下,將封堵傘置入其房、室間隔缺損的部位,將缺損的部位完全封閉,然后留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兩組患兒的手術均獲成功,均在手術結束后的24 h內轉出重癥監護病房。在術后3~5 d對其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其封堵器的位置良好,其心臟各瓣膜收縮、舒張的功能恢復正常。
在兩組患兒手術結束后,對護理X組患兒實施普通護理,方法包括:在患兒麻醉未失效前,對其呼吸、血壓和瞳孔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對其四肢進行束縛(以免其發生墜床),保持其病房環境的清潔等;對護理Y組患兒在實施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方法是:
1.3.1 進行體位護理 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6 h內,護理人員要幫助其保持去枕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其發生頭痛和嗆咳。在患兒手術結束6 h后,護理人員可幫助其保持半臥位,以便促進其胸腔內引流液的排出。
1.3.2 進行心率和血壓監測 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24 h內,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其心靜脈壓、心動脈壓、平均動脈壓和心率的變化情況,并重點關注其是否發生心律失常。
1.3.3 進行引流管護理 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48 h內,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并詳細記錄其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護理人員若發現患兒每h的引流量大于15 ml,持續的時間超過2~3 h,且心率越來越快,血壓越來越低,引流液的溫度明顯升高,就要高度警惕其胸腔內存在活動性出血點,應立即將此情況報告醫生,并準備好對患兒進行搶救的設備。此外,護理人員要定時擠壓患兒的引流管,防止其因引流管堵塞而發生心包填塞。
1.3.4 進行呼吸道護理 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48 h內,護理人員要定時檢查患兒呼吸道的通暢情況,并注意觀察其雙肺的呼吸音。對于痰液量較多或痰液性質較粘稠的患兒,護理人員可按照醫囑每天對其進行3次霧化吸入治療,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使用的藥液其主要成分為復方異丙托溴銨。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定時對痰液量較多或痰液性質比較粘稠的患兒進行叩背排痰,一般每2 h進行1次。在對患兒進行叩背排痰時,護理人員要將五指并攏,握成空拳,然后由下至上有節奏地叩擊患兒的背部,叩擊的頻率為30~50次/min,應連續叩擊3 min。需要注意的是,患兒的年齡越小,護理人員叩擊其背部的速度就要越慢。此外,護理人員應在患兒處于空腹狀態下或進食1 h后對其進行叩背排痰,以免其因出現食物返流而發生窒息。對于經霧化吸入治療和叩背排痰治療后痰液量仍較多或痰液性質仍較粘稠的患兒,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吸痰處理。在對患兒進行吸痰前,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血氧飽和度檢測,只有在患兒的血氧飽和度超過90%時,護理人員方可對其進行吸痰處理。在對患兒進行吸痰時,護理人員要選擇型號適當、軟硬適度的吸痰管,并保證吸痰動作的輕柔。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吸痰時,不可將吸痰管插得過深,否則會使患兒因出現劇烈的咳嗽而發生封堵器移位[2]。護理人員要將為患兒每次吸痰的時間控制在15秒以內。在吸痰結束后,應使用呼吸機對患兒進行持續低流量的吸氧。此外,對于存在輕微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護理人員可使用注射器向其氣管內滴注藥物,但要防止針頭掉入其氣道。
1.3.5 進行腎功能監測 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48 h內,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并準確記錄其尿量和尿液顏色的變化情況,必要時可提取其晨尿進行尿常規檢查。
1.3.6 進行飲食護理 在患兒手術結束、拔除氣管插管后,護理人員可給其飲用少量的清水。患兒在飲水后若未出現嘔吐等異常情況,可讓其家長給其進食少量的、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流質食物,但不可給其喝奶,以免使其發生腸脹氣。對于在術后發生腸脹氣或便秘的患兒,護理人員可按照醫囑對其進行持續的胃腸減壓治療,必要時可給其使用開塞露。在患兒手術結束72 h后,若其不存在腸脹氣等異常情況,護理人員可讓家長給其恢復正常的飲食。
1.3.7 進行用藥指導 1)在手術結束24 h后,護理人員要讓患兒口服阿司匹林,用量為3~5 mg/kg.d,分2~3次服用,以降低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在患兒服用阿司匹林期間,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其是否存在牙齦出血、鼻出血、血尿和皮膚瘀斑等癥狀。患兒若存在上述癥狀,護理人員應立即讓其停用阿司匹林,并將此情況上報醫生。2)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48 h內,護理人員要給其靜脈滴注奧美拉唑,口服三聯活菌片,以降低其發生應激性消化性潰瘍和胃腸功能紊亂的幾率[3]。在患兒口服三聯活菌片時,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其大便性狀的變化情況,在其出現腹瀉的癥狀時可適當調整其三聯活菌片的用量。3)在患兒手術結束后的48 h內,護理人員可按照醫囑給其使用利尿劑進行治療,以降低其發生胸腔組織水腫的幾率。不過,在患兒使用利尿劑期間,護理人員要讓其多吃香蕉、葡萄、菠菜等富含鉀的食物,以免其發生低鉀血癥。4)在患兒手術結束的24 h內,護理人員可按照醫囑給其使用地高辛進行強心治療。在患兒使用地高辛后,護理人員要定時測量其心率[4]。患兒在服用地高辛后其心率若明顯變慢(1歲以下患兒的心率<100次/分;1~5歲患兒的心率<90次/分;5歲以上患兒的心率<80次/分),護理人員應立即給其停藥,并將此情況上報醫生。
1.3.8 進行出院指導 在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囑咐其家長在患兒出院一個月后回醫院復診。同時,護理人員要囑咐患兒的家長盡量避免帶患兒去公共場所,在平時注意對患兒進行保暖,給其進食清淡的飲食,以免其因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而導致封堵器脫落。
在兩組患兒出院前,比較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的時間和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5]。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Y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護理X組患兒,其住院的時間短于護理X組患兒,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和住院時間的比較
護理Y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護理X組患兒的家長,P<0.05。詳情見表2。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普通護理的同時接受優質護理的護理Y組患兒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只接受普通護理的護理X組患兒,其住院的時間短于護理X組患兒,其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護理X組患兒的家長。這證實,對進行經胸微創封堵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優質護理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1]徐志偉,主編.小兒心臟于術學第2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37-350.
[2]杜丹丹,馬會民,楊麗麗,等.經胸微創封堵嬰幼兒室間隔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5,7(4):323-325.
[3]陳玫,劉利香.雙盤樣封堵器介入治療小兒室間隔缺損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2):26 -28.
[4]周偉琴,迂方東.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4(9):17.
[5]徐玉鵬,米斐,劉芳,等.介入封堵治療膜部室間隔缺損24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3):30 -31.
R473
]B
]2095-7629-(2017)21-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