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琛
(濟南市中心醫院器材處,山東 濟南 250014)
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
高 琛
(濟南市中心醫院器材處,山東 濟南 250014)
目的:探討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組(n=40)和研究組(n=50)。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然后觀察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的評分及健康調查簡表(SF-36)的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其SF-36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結論: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消除其不良的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維持性血液透析;心理護理;常規護理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指通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延長或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種治療方法[1]。臨床上主要使用該療法治療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種終身替代療法。使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腎病的療程較長,費用較高。因此,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通常具有較重的精神負擔,易產生焦慮、抑郁、緊張及悲觀等不良的情緒。這些情緒會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治療的效果,并降低其生活質量[2]。為探討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濟南市中心醫院對近幾年收治的部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腎病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在參加本次研究前已進行12周以上規律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病情穩定。2)未發生營養不良、感染或出血等并發癥。3)自愿參加本次研究。4)不存在意識障礙,可獨立完成本研究中使用的各種量表。5)不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組(n=40)和研究組(n=50)。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42~67歲,平均年齡為(54.5±2.3)歲;其中有慢性腎炎患者17例,有高血壓腎病患者12例,有糖尿病腎病患者8例,有腎結石患者7例,有狼瘡腎患者4例,有多囊腎患者2例。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齡為45~65歲,平均年齡為(55.2±2.7)歲;其中有慢性腎炎患者14例,有高血壓腎病患者10例,有糖尿病腎病患者7例,有腎結石患者6例,有狼瘡腎患者2例,有多囊腎患者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前,核對其基本信息。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觀察其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在此基礎上,為研究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進行護理前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護理小組由2名護師及1名主管護師組成,主管護師任組長。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病情進展的情況、經濟情況、興趣愛好、家庭環境及文化水平。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護理人員的態度要和藹可親、熱情真誠。詢問患者需要哪些幫助,滿足其合理的需求,使其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為患者講解與其所患疾病有關的知識、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有關的知識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其對自身所患疾病及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認知水平。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告知患者其病情好轉的消息。2)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其焦慮、緊張、抑郁、偏執、不安等不良的情緒。經常為患者播放輕快、柔和的音樂,幫助其放松心態。定時在患者的病房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在病房內擺放患者喜歡的花草,改變病房內單調、沉悶的環境。鼓勵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并參加一些興趣小組。組織患者進行散步、下棋及打太極拳等活動,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的家屬和朋友多關心患者,在不打擾患者休息的情況下探望患者。3)定期組織護理小組成員學習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有關的操作技術,提高其制作瘺管和進行血管穿刺的準確性,避免因護理人員的操作不熟練而對患者造成多次創傷,增加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時,護理人員熟練地進行各項護理操作也能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護理前后分別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調查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患者的評分與其抑郁、焦慮的程度成正比。使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調查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的評分與其生活質量成正比。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及SAS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0 65.1±2.0 32.5±1.5 71.3±2.7 48.6±2.2常規組 40 67.4±2.1 54.8±1.6 70.9±2.5 63.1±1.8 t值 0.165 8.124 1.637 8.223 P值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 。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分,±s)

表2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SF-36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0 60.2±0.9 82.4±1.2常規組 40 59.6±0.5 67.0±1.4 t值 1.056 9.073 P值 >0.05 <0.05
腎臟是保證人體內環境穩定,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近幾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我國腎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3]。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現階段的醫療技術水平有限,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其生活質量和遠期生存率均較低。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種終身替代療法。使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腎病的療程較長,費用較高。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可因經濟壓力、身體不適及擔心預后不佳等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的情緒,表現出焦慮猜疑、幻想偏執及悲觀厭世等心理狀態。這些不良情緒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延誤其病情,降低其生活質量和治療的效果[4]。因此,消除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緒成為了相關護理人員的重要護理目標。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利用心理學知識和護理技術積極影響患者心理活動的一種護理方法。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小組成員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改變治療環境、提高自身護理技術等方法對其心理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效地消除其不良的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消除其不良的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1]劉卓華,寧志芳,蔡賽蘭,等.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9):15-16.
[2]陳亞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99-1700.
[3]曹建俠.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1):1978,1980.
[4]方淑悅,劉莉,王春艷,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的健康教育[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268-269.
[5]陳柳清.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心理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7):1558-1559.
R692.5
]B
]2095-7629-(2017)21-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