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娟
(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對肺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探討
沈 娟
(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目的:探討對肺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將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接診的62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1例患兒。對兩組患兒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參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對研究組患兒實施循證護理。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及其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結果:接受治療和護理后,研究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和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兒,其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兒的家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肺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可顯著縮短其康復的時間,提高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肺炎;循證護理;肺部啰音;滿意度
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細菌、病毒感染肺部引起的[1]。肺炎患兒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出現病情反復發作、肺功能下降等情況,其生長發育可受到嚴重的影響[2]。
近年來,循證護理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對62例肺炎患兒進行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接診的62例肺炎患兒。
這些患兒的臨床表現均符合肺炎的診斷標準(經X線檢查得到確診)[3],其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1例患兒。
參照組患兒中有男性18例、女性13例;其年齡為1~10歲,平均年齡(5.4±2.1)歲。研究組患兒中有男性17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1~11歲,平均年齡(5.8±2.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進行抗感染、解熱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參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的體溫護理、體位護理、氧療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病情監測等),對研究組患兒實施循證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對以往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文獻資料中查閱得知的護理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循證護理問題。2)根據循證問題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尋求循證支持。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找出能夠解決循證問題的護理方法。3)實施循證護理。(1)護理人員協助患兒取仰臥位,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及時吸除其口腔與鼻腔內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暢通,并根據其實際情況遵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記錄其機體每天的液體出入量,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2)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兒情緒的變化情況,通過對其進行撫觸、與其做游戲等方式與其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3)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讓患兒多食用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4)護理人員告知患兒家屬肺炎的誘因、臨床上治療此病的方法和患兒可能會出現的預后,以提高其對肺炎的認知程度,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5)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計劃,并循序漸進地為其增加運動量。
觀察兩組患兒接受治護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及其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接受治護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和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5.12±1.05)d、(3.19±0.78)d、(2.78±0.92)d,參照組患兒接受治護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和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7.65±1.43)d、(4.38±0.88)d、(4.38±0.86)d。 研究組患兒接受治護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和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喘憋癥狀緩解和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的 比較(d,±s)

表1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喘憋癥狀緩解和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的 比較(d,±s)
注:*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 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研究組(31例)參照組(31例)5.12±1.05*7.65±1.43 3.19±0.78*4.38±0.88 2.78±0.92*4.38±0.86
研究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滿意者有20例(占64.52%),為基本滿意者有9例(占29.03%),為不滿意者有2例(占6.45%)。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3.55%(29/31)。參照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滿意者有11例(占35.48%),為基本滿意者有14例(占45.16%),為不滿意者有6例(占19.35%)。參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80.65%(25/31)。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兒家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總滿意率的比較[n(%)]
肺炎是指肺泡、肺間質及終末氣道發生的感染。此病患兒可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發熱等癥狀。肺炎患兒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出現呼吸衰竭、中毒性腸麻痹、缺氧性腦病、心力衰竭、休克等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5-7]。循證護理模式是在循證醫學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作為護理依據來制定護理方案,同時注意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完善護理方案。近年來,循證護理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胡玉蓮[8]在臨床研究中將84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兒實施循證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心率、心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其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喘憋癥狀緩解的時間、退熱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其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肺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可顯著縮短其康復的時間,提高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1]張紅梅.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7(4):860-862.
[2]孫倩.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9):1721.
[3]劉旺蝶.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4,12(34):7710-7711.
[4]魏永莉.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26,227.
[5]陳清.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循證護理的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6(2):276.
[6]陳蘭, 張麗英, 錢海燕,等. 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 醫學臨床研究,2013,30(3):622-623.
[7]周婧. 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臨床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4(7):112-114.
[8]胡玉蓮.循證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221-222.
R473
]B
]2095-7629-(2017)21-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