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邁涵
摘 要:詩歌是一種藝術文化的文學體裁,強調動向、突變和過程的表現,詩歌與音樂之間是息息相關的,音樂性正是詩歌與其他文學體裁最為不同的地方。現代詩歌借助語言與文字,實現了審美情感的對象化,本文主要就現代詩歌的音樂性展開分析。
關鍵詞:現代詩歌;音樂性;分析
一、引言
回顧詩歌與音樂的發展歷史,會發現詩歌與音樂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研究詩歌的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以及詩歌的演變歷史,會發現詩歌的發展都是將“詩、樂、舞”融為一體的。后來隨著各種藝術的發展,“詩”與“歌”才相互分開,彼此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雖然成為了獨立的藝術,但是,“詩”與“歌”從未間斷過聯系,從詩歌的千變萬化的特征可以看出音樂始終是詩歌的本質之一。下面就針對現代詩歌的音樂性進行研究,分析現代詩歌音樂性的特點。
二、音樂是詩歌的本質
隨著詩歌藝術的發展,到現代詩歌與音樂已經是獨立的兩門藝術。但是,在古代的時候,詩歌與音樂是分不開的,而且多數的詩歌都是通過音樂的形式來傳唱的。音樂獨特的韻律和朗朗上口的特征都使得被傳唱的詩歌得到廣大民眾喜愛。而且,在很多時候,人們都是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有些話不方便說出口,就寫成詩,然后以歌的形式讓人們來傳唱。這樣一來,使作者的感情得以表達,人們也多了一種娛樂的工具。對于“詩”以“歌”的形式傳唱,這種形式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在現代詩歌中,更多的還是傳達作者的感情,而不再有人傳唱。而且,歌也比較鮮明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唱法和作詞法。盡管“詩”與“歌”的聯系不如古代那么明顯,依舊還是存在聯系的,很多的歌詞還沿用了古代的詩詞。古代的詩詞加以現代詩歌的韻律,也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所以說,不管何時,音樂都是詩歌的本質之一。
三、詩歌的音樂性還具有啟蒙性質
詩歌音樂性的啟蒙性質在近現代的詩歌當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特別是在革命時期。在我們每個人還都是小孩子的時候,還在學習說話的時候,長輩們教我們學說話的時候都是在教我們那些容易朗讀背誦的詩歌。孩童時期的學習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那些僅僅是打油詩性質的詩歌對于孩子的成長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但是對于那些具有政治色彩的詩歌來說,對于孩子形成政治觀點是有很大影響的。比如在革命時期,有句詩歌是“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樣的詩歌教給孩子,兒童時期他們可能不會產生“夏明翰是誰”這樣的疑問,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后,必然會想著去了解那段歷史,當知道那段歷史之后,相信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正是抓住詩歌的這一特點,很多的政治人員就將自己的政治觀點寫成詩歌,然后讓百姓們傳唱,一代影響著一代。不管經歷多久,總會有人支持他的政治觀點,從而達到傳播政治觀點的目的。
四、詩歌的音樂性是情感與音樂的碰撞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很多人無法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施展自己的抱負。這些人也不可能每日寄情于酒水,于是,就有很多人開始寫詩作賦。而后到了現代,隨著音樂的發展,很多人開始寫歌詞,然后讓歌手唱出來給更多的人聽。不管是古代傳唱的歌謠,還是現代演唱的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作詞者的感情態度。對于現代的很多作詞者來說,有些詩詞的表達是很難超越古代的,因為歷史背景不同,是很難體會到當時的那種心情的。而且,現在太平盛世,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是相當滿意的,于是,就很難再有那種特別悲壯的詩詞出現。但是,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詩詞寫出來之后,它的韻律都是特別適合吟唱的,都是用來表達情感的。所以,詩歌的音樂性是情感和音樂的碰撞。
五、詩歌的音樂性是詩歌流行的重要因素
因為音樂比較動聽,而且容易被人們記住,所以音樂比較流行。詩歌具有音樂的性質,并且以音樂的形式傳唱,于是,詩歌也開始被人們記住,開始成為人們娛樂的工具。也正是因為這一特質,使得詩歌廣泛流傳開來。所以說,音樂性是詩歌流行的重要因素。
六、結語
從古至今,“詩”與“歌”都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有“詩”的地方就有“歌”。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詩歌都是人們情感的寄托。我們應該好好繼承詩歌這一文化形式,并將其發揚光大。詩歌不僅僅是我們表達情感的工具,更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能讓這一文化流失。好好學習詩歌,認真體會詩歌當中的美,并且盡自己所能去宣揚詩歌。相信經過歷史的洗禮,詩歌會越來越美。
參考文獻:
[1]邵朝楊.前景化與《在地鐵站》及其四首譯詩的音樂性[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2]胡登全.大眾傳媒與新詩的音樂性——基于對重建新詩傳播方式的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3]李萬堡.詩歌的音樂性及其文學性的支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4]沈亞丹.寂靜之音——關于詩歌的音樂性言說[J].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