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福龍
摘 要: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做的日常工作是:認真的研究物理教材和深刻的分析不同的學生情況,帶領學生認識物理現象,理解物理規律,并對物理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掌握學習方法,同時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樹立學生學好物理的自信心,能夠順利的完成高中物理學習任務。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
一、問題導學模式
在我國教育家提出的教學原則里,有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統一的原則和啟發式原則。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統一的原則和啟發式原則都要求學生思維積極主動,學習知識時要主動活潑,要發展智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探索的好習慣。提問的存在就是為了在課堂教學方式上檢驗學生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導學”模式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把課堂教學內容問題化。完整的教學模式是需要集學生課前解決問題,在課堂上展示成果,討論,教師點撥,精細的講課和課堂訓練為一體。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并獲得知識。教師發現,在課堂上要善于捕捉和處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發出的各種信息,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成長。同時也可以使學生不至于對抽象內容陷入枯燥的理解。學生成了主體,體會了科學探索過程的快樂。學習就有了主動性,學習成績自然得到提高。
二、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需要獲得的知識與能力是在教師指導下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索、主動去思考和親身體驗出來的,而不是完全靠教師的強制性灌輸和培養。探究式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人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模式分以下六個環節:
1.創設情景: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如觀察、實驗、案例分析、研究圖片等,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2.提出課題: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后,通過引導、討論,教師向學生呈現待探究的學習課題,同時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儀器;3.自主探究:它在探究式教學中是處于核心要素,需要學生獨立設計探究方案,并進行學習探究來獲得結論。主要包括: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收集的信息做出比較合理的猜想、假設和探究方案設計;②由學生通過網絡訪問教師放置在校園網網絡服務器上的網絡資源庫。學生需要帶著問題或實驗方案,除了通過網絡的這個必要幫助外,要獨立進入教師所設的學習環境下進行探究;③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鑒別、處理,得出結論;④對得出的結論進行實驗驗證;⑤對得出的結論做出科學解釋;4.網上協作: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必要時可通過網絡的輔助進行網上合作學習。學生需要通過網絡,把各自的猜想、假設、實驗方案或得出結論在討論區交流,對各小組的探究過程和思維結論進行比較分析,以此來獲得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使自己的思維過程更趨合理;課題小結:①學生總結各自的探究過程,并且對各自的探究結論或實驗現象與記錄進行陳述,還要深刻的反思和評價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論②學生不僅要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也要對他人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③教師對本課的學生小結進行適當的補充、總結和評價,并讓學生瀏覽網頁“小結”;網上測試:本課小結后,引導學生進入網絡智能習題庫,完成自我測試,測試結果由計算機網絡當即反饋給學生。
三、“模塊教學”模式
首先,要考慮確定模塊的教學目標與“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同。模塊的教學目標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模塊的整體目標,再進一步具體化為模塊內每一組成部分的教學目標,并要清晰地意識到每一部分的目標如何去體現整體的模塊目標。從這個角度也可看出,模塊想要有效的實施必須要整體設計才可以完成,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模塊教學目標的確定一定要體現學科本身的特點,要用本學科特有的符號,工具和方法來實現模塊目標。其次,要通盤考慮本模塊所要展開的教學活動。最后,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問題。以主題來組織內容的模塊,為教師利用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即同一模塊下的各部分內容可以相互支持、互為資源。如受力分析、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動量、沖量貫徹整個高中物理。
總之,教無定法,教無常法。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堅持循序漸進,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歐陽煜.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No.15201:79-80.
[2]鄭淳,郭定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v.23;No.16411:125-128.
[3]郭勤學.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與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v.17;No.9503:125-126.
[4]徐進娟.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No.1252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