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瑞珂
摘 要:本文從“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兩方面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其次要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最后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始終堅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督促,才能更好地促進養成教育的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養成;良好習慣
“一切教育都歸結為兒童的良好習慣”——洛克。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洛克的這句話,說明了良好習慣養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心身健康的發展和形成良好的品德,還將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事業上的成就。我國數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要求中也包含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過程中,我是爭取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促使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的發展。
一、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發現有些學生課上總是不能認真聽課,一些學生愛搞小動作;一些學生愛跟自己周圍的同學說話;而又有些學生雖然坐在那沒有動,但是心并沒有在學習上,課堂上什么也沒有學會;有些學生粗心大意,作業不斷出錯,還總是丟三拉四;有些學生喜歡抄襲,懶于思考;有些學生的自制力很差,作業總是在老師或家長的監督下勉強完成。可見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很差勁。時間長了將會嚴重影響他們后面的學習,以至于對他們的人生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良好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并時常教導學生,數學計算要細心嚴謹,稍有粗心就會造成小數點錯位或者結果的末尾少一個0,應用題審題不清也會影響解題的過程,而這些都會造成重大失誤。
二、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用心去關愛每個孩子的同時也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做到了如下幾方面。
(一)培養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課前準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新課前自己先自學一下教師要講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這些必定會對學生掌握新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樣也促進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培養學生課前收集信息的習慣,如果所要學的內容有必要的話讓學生自己先收集一些信息,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查找資料、收集信息的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也有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新知識。例:分數的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表示什么意義?學習它有什么實際價值?新課的前幾天,我安排學生們自己查找資料,收集資料的實踐活動。在學習新課時學生們在班里向其他同學匯報收集到的資料:“把一個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一半,怎么用數字表示一半,就用到幾分之一”。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對幾分之一這類分數的認識和理解,并使學生對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有了初步的感受。信息的收集也包括學生對要所學新內容史料的收集,例:在學習圓周率之前,讓學生自己收集歷史資料,揭開“圓周率”之謎等等。這些史料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每課具體內容、教學實際和學情加強預習指導,才能使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為了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我在上課時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首先,在教學時盡可能的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馳,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中,每節新知識爭取在前半節課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狀態下學習完,剩下的時間來進行練習。其次,新課的教授我盡量使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一張張的幻燈片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幻燈片上的圖形更形象地向學生解釋了新知識。例:用多媒體課件學習圓的面積這一新課時,學生通過課件的展示,對圓的面積是怎么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的過程一目了然,也知道了圓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最后,讓學生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做好隨時補充發言或糾正別人錯誤的準備,這樣既能使學生的注意力不分散,也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還能使學生們在相互爭辯中增長知識和能力,在爭辯中學到的知識記憶更深刻。為了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能力,我嘗試進行口算題由教師或者個別學生說題,學生直接口答出結果:一些判斷題由教師說完題后,學生答出對錯并說出理由;一些應用題由教師念出題目,讓學生思考片刻后直接說出式子等等這些方法來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既是人們獲得一切新知識的源泉,也是每個教師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真正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體到探索的過程。學生思考完后,還要給學生提出自己思考結果或想法的機會,并讓他們相互交流,以促進他們思維的相互碰撞,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例:在剛開始接觸分數轉化百分數時,這個分數的分母最好是可以整除100或被100整除的,由于已經有小數轉化成百分數的基礎,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幾分鐘后找兩個不同方法的同學進行板演,找同學對板演的同學的不同算法進行評價,指出不同方法的優缺點,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通過自由評價,他們會對不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然后再提出,該怎么計算最方便?學生們再次展開討論,經過學生的討論發現,有的分數的分母不能整除100或被100整除,這樣的分數必須先變成小數,把小數再變成百分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真正體會到了獨自思考并自主獲取知識的樂趣。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課后對學生們的作業或試卷批改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并不是因為自己不會做而出錯的,而是沒有認真審題。如在計算題中把運算符號看錯而導致計算錯誤;在看圖做題中讓求的是陰影部分的周長,而不認真看題目求成了陰影部分的面積;沒有仔細分析文字很長的應用題中的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而最終導致列式錯誤。因此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每做一道題時,必須要求學生認真去讀題目的要求,讀不懂的要多讀幾遍,從而正確的理解題意;教學生在審題的同時還要認真觀察題型,找出適合的方法去做,正確的運用各種定律、性質使計算盡量達到簡便。認真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中,既要看題完整,又要看每一步解題的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并能根據新情況適當地進行方法的調整,做到靈活運用并且方法得當。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常告訴學生,只有審題全面正確才能保證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endprint
(五)培養學生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所學新知識的鞏固過程,教師要告訴學生,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必須獨立完成,只有自己認真獨立完成,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因為當天的功課知識剛剛學完,在頭腦中的印象還比較深,要“趁熱打鐵”,做起來比較順利,準確率也高,也不用花太長的時間就能做完。如果每天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拖拖拉拉把作業都積在一塊,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學過的知識沒有加以鞏固,第二天的新課就不容易聽懂,長此以往下去,學習就跟不上了。
教師從學生的作業中能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教師應給學生建立明確的作業規范,并在實施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不管是在日常的練習中還是考試中書寫都要干凈整齊,嚴格按照做題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寫出來,要細心,應用題不能忘寫單位或者答,在自己草稿本上列出豎式計算也要一步一步寫的整潔清楚,必要時,我還要檢查學生的草稿本。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時刻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告訴學生們,在自己做練習時不能想著反正不是考試就不好好寫或者書寫不整齊,平常練習中養成不認真做作業的習慣了,到考試的時候就很難認真去寫的,所以教師要時時刻刻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六)培養學生仔細檢查的習慣
上述的作業態度認真、書寫整齊、能夠獨立完成是良好作業習慣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及時驗算并檢查看是否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覺檢查、自覺驗算以及主動訂正的習慣。有些同學做題很草率,做完就交,從不檢查。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他們還是孩子,畢竟還小,就跟需要教師教他們知識一樣,教師也要交給他們檢驗的方法。因此,對檢驗方法的掌握是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在教學中,我會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不同的題型像解方程、豎式計算、填空題以及應用題該如何去檢驗,使他們掌握不同題型的檢驗方法,逐步使學生養成了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這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批判性的思維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結語
以上內容論述了為什么要注重學生養成的教育及我自己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幾個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結合實際情況,爭取找到更多的更切合實際的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法。總之,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長期的堅持,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郭志雄.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穿養成教育[J].內蒙古教育,2012(9)
[2]王寶.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