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信用經濟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部分,信用風險的控制和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在經營和管理上不斷完善和創新,但是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的壓力不斷加大,導致企業違約的風險也隨之加大,這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農村的商業銀行,由于經營和管理的水平有限,對其產生的影響就更大。因此,應該加強對農村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管理,保證其健康、穩定地發展。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商業銀行 信用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是依托于實體經濟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轉型,經濟發展的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并且改革的不斷加快和創新方式的不斷發展,使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從而使得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也受到相應的影響。因此,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向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還款能力低,對農村商業銀行形成了信用風險。
一、新常態下降低信用風險的方法
第一,調整商業銀行內部結構,增強規避信用風險的能力。農村商業銀行應該從內部結構的調整上來增強自身規避信用風險的能力。比如加強對銀行用戶的管理,對不同的銀行客戶進行詳細分類,根據農村商業銀行的區域特點和自身發展情況,對客戶進行動態的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類型;對規模較大的公司或者企業應該加強其貸款規模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增強農村商業銀行對公司客戶的風險控制能力;對于農業用戶,應該推行合理的服務模式,將商業銀行的服務不斷推廣到農場和大戶以及農業產業的領袖企業等一些經濟發展中的新型農村經濟經營主體中。
對于一些個體經營的商戶和小微企業來說,應該以微貸的服務方式為主,并通過實地的調研和考察,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微貸支行,加強對這些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并推廣農村商業銀行的微貸服務。另外,應該加強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結構的調整,對大額貸款的企業應該首先進行風險評估,借助第三方審計單位的審計報告來幫助制定決策,嚴格控制和管理大額貸款。緊抓經濟發展中的關鍵期,及時促進農村商業銀行培育出新的業務增長點,并在不同領域的市場中占有足夠的優勢,加大對以農業為主體和小額農戶的貸款。同時,將優質企業作為重點的貸款投放對象,并不斷加強營銷力度和手段,以這些優質用戶來帶動農村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增長。
第二,對重點領域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首先應該化解存量。如果擔保企業出現經營風險,應該及時調整企業的貸款策略,并通過風險緩釋的方式進行風險置換,更換貸款企業的擔保人,或者是選擇比較合適的企業作為貸款的擔保企業,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避免擔保風險的傳染。其次,要防范增量。農村商業銀行應該改變原有的傳統觀念,傳統觀念認為擔保人越多,貸款存在的風險越小,這種理念是錯誤的,農村商業銀行應該樹立以企業還款來源為中心的理念,嚴格審計貸款的審批階段,嚴格控制保證類的貸款數量,適當增加信用貸款的比例,并積極探索利用企業抵押物的價值來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擔保圈在無序的狀態下進行擴展的局面。最后,以多方協調的方式將農村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降到最低。與商業銀行貸款中涉及的各方人士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商,并積極建立債券委員會等機構的設立,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有效地促進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良好互動。
第三,從源頭上防控新增信用風險。強化農村商業銀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在源頭上防控新增的信用風險。首先,應該制訂相應的貸款盡職指引方案,使貸款的整個流程更加細化,在貸款的調查和審查以及審批和發放等環節安排相應的崗位負責管理人員,并制定相應的執行標準,使貸款的整個流程形成固定化的標準模式,為信貸業務的辦理提供可靠的參考標準。其次,建立完善的信貸業務管理架構,并完善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控制風險為管理的主線,不斷明確商業銀行內部的崗位職責,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和體制,并不斷推進貸款營銷以及風險防控方面的組織架構建設,保證銀行內部各個崗位之間沒有任何的利用關聯,提高銀行貸款在各個環節風險的攔截作用。最后,應該不斷強化審計和監督部門的作用,不斷增強銀行的審計和監察以及合理規避風險的能力,使銀行內部的監督管理體系日益完善,并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增強商業銀行規避信用風險的能力
第一,做好信用風險的監測預警。在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不斷加快對客戶風險預警系統的建設,監理合理的指標和預警方式,實時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高度關注商業銀行在貸款中存在的信用風險。特別是對擔保企業經營狀況的關注,是非常重要領域的安全隱患,所以農村商業銀行要時刻關注企業抵押物的價值變動,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信用風險處理,增強農村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預見能力和處理風險問題的主動性。其次,要增強監測房地產貸款存在的風險以及同行業風險等的能力,從而不斷增強農村商業銀行預估信用風險的能力。
第二,夯實風險防控的科技支撐。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入科學技術手段,并聯合政府和相關部門開發出科學的風險信息評估系統,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構建強大的數據預警體系,對防范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提供有效的信息。例如,創建企業抵押物品的交易平臺,有效促使抵押物的市場轉化,使銀行能夠快速處置不良資產。
第三,重塑科學的信貸文化。農村商業銀行應該以服務農村的實體經濟為主,找準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并不斷根據區域發展的需要來創建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支持點,并不斷圍繞農村產業的發展,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的主要方式,做好農村商業銀行新增貸款的管理工作,詳細分析和規劃將來貸款的主要投向,并實現對整個貸款流程的動態管理模式,在不斷提升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中增強信用貸款風險的防控能力。另外,農村商業銀行應該不斷優化自身管理,做好貸款前的調查和審計工作,詳細跟蹤貸款的具體環節,并做好貸款后的信用管理工作。
三、結語
農村商業銀行應該增強貸款的信用風險預警能力,精心地完善管理貸款的整個流程,建立良好的銀行信貸文化,減少銀行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使農村商業銀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為陜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原洪成(1984—),男,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信用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 高紅平.基于功效系數法的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S2):164-165.
[2] 顧海峰.銀保協作視角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轉移實現機制探討[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2(10):51-57.
[3] 劉慶衛,趙連友,胡曉嘉.鋼貿企業不良貸款對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啟示[J].甘肅金融,2014(11):53-55.
[4] 伍其亮.當前銀行鋼貿行業信貸風險與對策——基于商業銀行授信風險防控視角[J].知識經濟,2015(02):78-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