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國
摘 要 在國家生態戰略實施過程中,林業單位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近年來,國家對林業事業發展愈來愈重視,對林業部門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在上述情況下,林業單位資金管理規模變得愈來愈大,這給林業財務內控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財務審計是林業單位財務內控工作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具有工作面大、任務多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征。在部分情況下,單位內審部門無法單獨完成審計任務,只能通過第三方機構協助才能將相關任務落實好,也就產生了財務審計業務外包的情形。基于此,本文對林業單位內部財務審計業務外包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林業單位 內部審計 外包
一、內部審計外包概述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內部審計已經難以滿足林業單位實際發展需求,內部審計由以往的財務導向內部審計逐漸轉變為風險導向內務審計,其成效會直接影響到林業單位運營穩定性。同時,內部審計工作對相關人員的要求愈來愈高。審計工作人員除了要具備財務、審計知識外,還要具備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業務技能。林業單位當中很少有這種綜合型人才,所以需要聘用外部人員協助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也就產生了內部審計外包。[1]目前,內部審計外包主要涵蓋了咨詢式外包、補充式外包、協力式委外、內審職能全外包。就林業單位而言,補充式外包及協力式委外最為常見。這兩種方式能夠補充單位在內部審計方面的不足,也有利于內部審計人員與專業第三方審計機構交流,從而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水平,對于單位財務內控工作持續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林業單位內部財務審計業務外包原因分析
林業單位內部審計業務外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2]:一是實現單位價值最大化。現階段,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再加上事業單位改革影響,單位內部人力資源捉襟見肘。然而,內部審計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在內部財務人員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保證內部審計取得成效,就需要聘請外部機構協助,形成內外部之間的合理分工,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能夠提升整體生產效率,有利于實現單位價值最大化。二是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單位內審。從本質上來看,內部審計屬于內部管理活動,受所有者委托對管理者進行監督,形勢上獨立于管理者。林業單位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并不是專業出生,在工作方法、理念上有所欠缺,所以內部審計部分環節上質量難以保證。將內部審計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相關工作當中存在的缺陷,由專業審計人員給予指導、建議,能夠為單位提出改進方向,有利于提升內部審計整體質量,彌補內審缺陷。
三、林業單位內部財務審計業務外包存在的風險
林業單位內部審計外包過程中,也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因素,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審計意見獨立性有所缺失。在內部審計業務過程中,不僅要求法定審計業務中的審計人員保持獨立性,也要求內部審計機構保持組織上的獨立性。對于林業單位而言,將內部審計外包出去,可能會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外部審計機構會對單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及合法性發表意見,但外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單位法定審計業務時,也承接了單位內部審計業務,故獨立性會受到較大程度影響。[3]二是外部審計難以針對單位內部問題進行研判。對于林業單位而言,內部審計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分析單位長期發展過程中的內部資料,有效識別相關風險及業務活動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細致剖析,為單位發展提供可靠的建議。將內部審計外包,盡管能夠對單位發展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但外部審計人員并不見得能夠充分了解、掌握單位內部信息,特別是對于單位存在的某些問題難以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只能給予大致的解決方向,這顯然會對實際審計成效產生一定影響。三是內部審計資料保密性問題。林業單位實施內部審計外包過程中,對部分機密文件或資料保密措施不夠到位,可能會出現文件信息或資料泄露。再加上現階段行業監管機制并不完善,在內部審計外包期間容易出現保密性隱患。
四、完善林業單位內部財務審計業務外包的相關建議
第一,合理篩選第三方機構。林業單位進行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時,要對第三方機構進行綜合評比,根據單位審計需求、業務需求及發展需求,篩選出合適的第三方機構,保證內部審計工作順利實施。通常情況下,林業單位內部審計外包對象主要為會計事務所。在會計事務所篩選過程中,要重視事務所的資質。只有實力強大的事務所才具備充足的資源,才能為單位提供可靠的服務。若會計事務所規模較小,只能滿足單一性的業務要求,可能無法從全局性的角度給予林業單位建議,內部審計質量會受到一定程度制約。[4]同時,在會計事務所篩選過程中,要排除一些曾經受過處罰、存在重大過失或欺詐行為的事務所。為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單位應該將法定審計業務及內部審計業務分離,分別外包給不同的事務所,以保證法定審計業務結論的公正性與公允性。另外,盡可能將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給行業口碑較好且具有一定聲望的會計事務所,保證審計質量達到要求。
第二,加強外包審計控制。林業單位即便將內部審計外包出去,也需要保證單位財務內控工作有效、持續進行。因此,單位需要不斷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在內部審計外包過程中,依然要對審計風險進行綜合性評估,與外部審計機構共同制訂審計目標、計劃,并對其審計過程進行嚴密監控;同時,要加強審計外包業績評價,制定相應的質量化標準、反饋式標準、數量化標準等,保證審計質量達到要求。
第三,內部審計與外包審計相互協調。為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質量,要保證外包審計與內部審計相互協調,兩者需結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單位內部審計管理人員要與外部審計人員進行充分溝通,向其提供關于單位的詳細資料,如單位經營方向、財務內控相關條例、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風險的環節、單位治理較為薄弱的環節以及單位長遠發展目標等。這樣外部審計人員能夠充分把握單位情況及問題,從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審計方案,協助單位有效解決問題。外部審計人員在具體工作執行過程中,也要與內部審計管理人員進行充分交流,根據實際情況及內外部環境變化對審計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修正,讓審計計劃與單位實際情況相契合。兩者通過協商、溝通,能夠發現更為完善的審計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審計質量水準。在審計工作完成后,內外部審計人員依然要保持良好的溝通,針對單位內部控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方案,并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另外,可要求外部審計人員給予一定指導,教授一些審計方法、程序及技巧,以作為借鑒。
五、結語
林業單位合理實施內部財務審計業務外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單位內部財務工作壓力。同時,外部專業審計機構能夠給予內部審計人員一定指導,有利于增強內部審計隊伍整體業務能力,對于后續審計工作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相互協調,能夠進一步提升單位審計工作質量,為單位穩定運營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為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
參考文獻
[1] 張杰.內部審計外包:決策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J].山東工會論壇,2015,21 (05):55-57.
[2] 魏傳風.淺議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風險及規避策略[J].現代商業,2014(15):251-252.
[3] 周金華,吳琦,雷虹.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財會研究,2013 (09):61-63.
[4] 李晶.淺談內部審計外包[J].商業經濟,2011(17):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