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華
摘 要 安全生產關乎人的生命健康,其工作范圍更是涉及法律、政府職能部門、企業管理、職業教育等多個領域。要在紛繁的信息中進行鑒別、篩選、加工、整理和優化,帶給讀者有價值的讀物,要求安全生產類報刊的編輯要了解行業發展的動向,準確判文稿的價值,注意著眼點在安全生產,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安全生產專業知識要扎實。
關鍵詞 安全生產;編輯;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9-0045-02
目前最能引起大眾對安全生產關注的就是一些影響較大的生產安全事故。公開發行的行業報刊對這些社會影響大的事故都會不惜拿出黃金版面,盡可能給予及時和深度的報道。通過宣傳普及,現在普通大眾逐漸意識到,安全生產并不是專業人員從事的專業工作,它就與身家性命息息相關。安全生產直接與經濟收益掛鉤,更關乎人的生命健康,其工作范圍更是涉及法律、政府職能部門、企業管理、職業教育等多個領域。要在紛繁的信息中進行鑒別、篩選、加工、整理和優化,帶給讀者有價值的讀物,這就要求安全生產類報刊的編輯要有一定的專業素質和編輯水平,了解行業發展的動向,準確判文稿的價值,在編輯加工稿件時避免專業性的錯誤。
1 編輯的著眼點在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類的報刊要遵循出版物的基本規范,作為編輯更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安全生產上面。能否準確把握國家政策、行業政策,能否站在利于安全生產發展的角度,選擇什么樣的稿件,起什么樣的導向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輿論導向的正確性是首要的著眼點。安全生產類的稿件常常會涉及國家政府的數據通報、工作要求,規定動向等,那么編輯在選擇和加工稿件時,就要注意對輿論導向的正確指引。比如文章側重于政府公布的事故數量、死亡人數,這是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對于大眾來說,赤裸的數據會讓公眾產生“要生產就沒有安全”“有生產必然有事故”的印象。而若側重選擇各地重點打擊非法違規生產的措施和行動,對讀者傳遞的信息則會是:原來正是因為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才是導致生產安全事故頻發的癥結所在。這樣的選擇無疑起到了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的作用。
安全生產的報刊所刊載的文章最終的落腳點應該是安全生產。如常見的生產安全類事故報道,這些報道要的效果是希望通過事故能警示一方,教育一片。曾有安全生產類的報刊將安全生產事故當作市井話題繪聲繪色的描繪事故本身,這樣的報道著眼點在將事故作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應出現在都市日報之類的出版物上。作為行業編輯,在對安全生產事故類的稿件選擇和編輯時,應該特別注意深挖其教育意義,注重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失誤進行深度報道,對事故的警示意義應該分析的特別透徹,這樣的角度才能起到事故警示教育的作用。
2 編輯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媒體人,對于社會的責任是第一位的。當前依然有一些人對安全生產了解不多,甚至有一些誤解。究其根源,安全生產類媒體自身在報道時的專業精神、探究精神、科學精神不足是原因之一。要讓讀者正確理解安全生產,科學普及安全生產知識,還需要行業報編輯有大局意識,有分寸、有技巧。
在對文章的編稿和布局上,要注意全局觀念,站位要高。基層作者往往寫作都是就事論事,寫稿局限于本單位本轄區內,不能站在全局甚至全國去看文章的本質和宣傳指導意義。然而就一個媒體來說,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有宣傳、推廣的意義,站位全局才能有所作為。當前,有的安全生產事件(如8·2昆山工廠爆炸事故、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能引起廣大讀者的高度關注, 而有的事件本身應該是廣大生產一線職工關注的(如職業病防治法的修訂)卻鮮有人去深入了解。所以,行業報編輯要具有大局意識,不僅要說事實,還要根據大眾認識及社會氛圍來巧妙的、科學的進行引導。
對于敏感數字的報道上一定要靈活。安全生產的宣傳報道常常會和數字打交道,因為數字能夠直觀地說明一些情況。然而安全生產類的報刊在進行數字運用的時候應該要特別注意到社會影響,諸如死亡人數,事故起數,大眾對此會比較敏感。比如,某省一季度安全生產情況的通報原文為“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523起、死亡1 052人,同比分別下降5.68%和2.1%。列入國家考核范圍的行業(領域)發生事故235起、死亡763人,同比分別下降5.74%和1.95%。連續10年實現了‘雙下降”。第二天某媒體的報道標題是:某省一季度安全生產事故死亡1 052人。這樣的報道角度,可能會迎合大眾、引起公眾的眼球,但這也會引起公眾恐慌,強化公眾對安全生產的誤解,讓公眾忽略了安監人對安全生產事業的努力,降低了對安全生產事故可防可控的信心。作為安全生產行業的報刊編輯,要讓讀者了解事實,理解全社會為安全生產所做的努力,推己及人地實現大安全,而不是強化大家面對生產事故的無力感。因此,這就要求編輯有行業的專業素養,有社會責任感,并杜絕這樣容易引起誤解的片面性報道。
同時,配備的圖片也需要編輯專門把關。安全生產類的圖片很多是工作中抓拍的,所以常會出現質量不太好的情況,這就要求編輯仔細核圖,不能一時大意將模糊的圖片刊出。而涉及事故的有一些特別鮮血淋淋的照片,編輯在編審時一定要注意,有的攝影記者喜歡用色彩對比明顯的照片,然而面向公眾發行的報刊應該做注意避免引起廣大讀者的不適。加之,安全生產類的刊物有一定的科普作用,所以圖片上的安全知識和規范一定要正確,比如安全帽帶子是系好的,人員操作是規范的,這也是一種普及安全知識的途徑,千萬不能疏忽。
3 安全生產專業知識要扎實
行業報刊編輯要負責任地把內容交到讀者手中,單單有責任心還不夠,一定要有專業知識,有對行業深人的了解。安全生產類報刊編輯要深人行業,了解行業標準,行業動向,熟悉相關專業知識。
要把把握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一般來說,在選取稿件時,應注意將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因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在一線。要明白生產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習慣性違章,規范和控制人的行為是安全工作的關鍵。生產過程的監督,主體責任的落實才是扭轉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只有抓住關鍵點,才能起到安全生產類期刊傳播安全生產知識,守護大眾生命的宗旨。
安全生產工作涉及面廣,有一些報道常會這樣描述:安監人員“拉網式”“地毯式”排查。這樣的貼標簽做法,并不科學。因為每個安監人員對于一個地區企業的檢查幾乎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專業、精力、能力的限制是必然的,所以一些媒體習慣于未弄清楚事實本身,就通過事件的表面“貼標簽”。如若有專業的編輯把關,這類報道便不會與讀者見面,也不會讓讀者產生一種“安監人員就是去替企業檢查”的印象。先入為主的“貼標簽”對媒體來說既不嚴謹,也不公正,將先入為主的刻板認知嵌入事實中,預設立場,傳遞偏見,影響受眾自身的判斷能力。
基層安全生產工作非常苦累,這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另一個特點。一些基層作者的來稿中會有一些個人情緒。如前段時間“盡職免責”是安監人熱議的話題,很多這方面的來稿會帶有個人情緒。在一些文稿中有這樣的描述:企業要生存、員工要吃飯、社會要安定……但不能總讓我們來“背鍋”等等。對于類似事件,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想法、見解,把想法和見解告訴別人無可厚非,發泄一點情緒也屬人之常情。但作為編輯,則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工作,編稿時也應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客觀、理性,把事實寫出來,讓事實來說話。因此,編輯就要加強責任意識,多了解情況,深人行業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學習所報道領域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報道中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杰拉爾德﹒格羅斯.編輯人的世界[M].新星出版社,齊若蘭,譯.2014.
[2]洪美云.近五年期刊編輯素質研究綜述[J].實事求是,2015(4):108-110.
[3]鄭煒.如何提升編輯記者的職業素養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5):125.
[4]常曉峰.新時期新聞編輯工作能力及職業道德素養[J].新聞采編,2014(4):8.
[5]張秀杰.新聞編輯素養與新時期網絡時代的矛盾問題分析[J].科技傳播,2013(23):24.
[6]耿金花.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編輯素養的新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3(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