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玉
【摘 要】本文是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一《經濟生活》教學中常用題型判斷題的命題與應用的方式和方法的探討,根據教學的內容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命題方式和教學方式,并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新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判斷題;正面;易錯易混;小組合作
在高一的《經濟生活》教學中,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的習題訓練中都會用到判斷題這種題型,究其原因既有這是江蘇省高考模式中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的一種題型,也有這種題型本身有利于學生高效掌握知識點的考量。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判斷題的練習,學生能更深度理解知識,提升辨別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設置好的判斷題就是教師一直要思考的問題。雖然現在資訊很發達,教師可以借鑒別人出好的題目,但根據自己的學生特點和教學特點自己創新出題目更具有針對性,會更有收獲。如何設置判斷題呢?在課堂教學的什么時間點使用呢?以及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呢?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重點主干知識宜直接正面呈現
在《經濟生活》中有些主干知識點需要學生準確的記憶,這種知識點本身學生很容易理解,不太容易搞混淆,有些知識點也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同時也滲透著價值觀的因素,這樣的知識點就直接呈現給學生,不需要從反面設置成錯誤的。例如:《經濟生活》前言中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十課提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假如有的老師一定要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的“科學發展觀”換成別的字詞其實都是沒有意義之舉。在課堂教學中在新授課環節和復習課中都可以設置此類型判斷題。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還是講的過多,碰到這樣的主干知識也往往是一直說這句話很重要,要學生記住,其實往往是說了白說。有意識的把這類知識點放在判斷題中應該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易錯易混知識宜從正反角度多次設置
有些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加之又比較抽象,很多學生一直在這個知識點上搞不清楚,這就是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對于這類知識點就應該從多角度設置習題,在平時的新授課中要體現,在單元復習和期末復習中都要訓練。例如:《經濟生活》中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中是價值決定價格,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供求影響的是價格,學生一直搞錯,這樣的知識點就要反復訓練,這類知識點應該是判斷題中的高頻率知識點,針對這個知識點可以出成的判斷題題目可以是:1.價值決定價格。2.供求決定價值。3.供求影響價格。4.供求決定價格。1和3題是正確的,2和4是錯誤的。對于這類知識點要讓學生判斷正確就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價值的概念和價格的概念,單純的一遍遍出題目而不能讓學生理解也是沒有效果的。同時讓學生對影響價格的因素有一個全面了解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避免一葉障目,通過做一道題會一類題,做一個知識點的題目會一個體系的知識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學生識記困難的知識點要深挖
有些知識點學生記憶困難,經常容易搞錯,對于這些知識點教師在設置判斷題時就要有意識的以學生易搞混淆的形式多出現。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智慧選擇教學方法。例如:《經濟生活》中第四課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很多學生一直搞錯,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強調過,但考試時還是很多同學錯誤,對于這類知識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注意課堂教學的達成度,教師不斷重復不代表學生就能記住,教師應該考慮怎么樣讓學生能切實記住這個知識點,機械的記憶不去理解,沒有前后知識的聯系,學生沒有思考的資源,往往會導致這類知識點很容易遺忘。在教學中圍繞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展開闡述,同時建構知識框架讓學生明白國有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區分,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中包括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要專門對這兩者進行區分,教師光口頭重復叫學生別錯,學生因為對這兩個知識點并沒有很好的理解,還是記不住。
四、小組合作學習同樣適用于判斷題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中判斷題是一種傳統的題型,這種題型的命題和教學方法和學法的選擇都應該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分學習小組討論這種方式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意見,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思考成果。教師在最后匯總階段同樣可以讓學習小組代表進行解析。教師對學習小組的代表發言進行總結,補充不完善之處,肯定優點之處。
五、讓學生自己動手
不要認為判斷題的命題就是教師的事,把上述命題判斷題的要求告知學生,讓同學們自己設置,在一課復習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可以每位同學設置一個判斷題,然后匯總到學習小組組長那里,全體組員挑選三道匯總到課代表那里,再由課代表匯總到任課教師那里,這樣其實也有助于任課教師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又調動了同學們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把全班匯總的判斷題以講義或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會覺得這是自己的參與成果,感覺會大大不同。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我們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既要低頭做事,也要抬頭看天,要多一點對未來和理想的向往,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曾有過失落,但為什么我們自己覺得該講的都講了,也認為學生應該也接受了,但其實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呢?我們如何未雨綢繆而不是事后嘆息呢?這其實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是筆者在判斷題這個題型上的一點淺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