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繼龍
【摘 要】高中生集體歸屬感與班級管理工作密切相關,教師要針對學生歸屬感不強的現狀進行分析,尋找深層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
【關鍵詞】高中生教育;歸屬感;分析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學生的歸屬感問題事關整個班級工作質效,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高中生集體歸屬感不強的主要表現
1.對班級管理事務漠不關心。有的學生到了班級之后,打開書本就進入了自己的世界,別的一概與他無關,班級文化建設、制度管理、建設要求等,和他似乎毫無關系,這樣的心態導致他們游離于班級整體之外。
2.對班級活動參與不夠積極。班級定期都會舉辦一些集體活動,無論是文化、體育還是娛樂以及節日的慶祝活動,部分學生對這些活動參與不夠積極,活動方案征求大家意見時沒有提出建議或意見,具體組織過程中也不參與,似乎成為了一個旁觀者。
3.對同學缺乏應有熱情幫助。集體歸屬感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生和集體每一個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的良好關系。有些學生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難都不關心。
二、高中生集體歸屬感不強的原因分析
1.繁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情緒低落。十二年的奮斗很快見分曉,高考的壓力對高中生而言有著巨大的心理影響。他們眼中一切都是為了成績、為了分數,對別的事情關注度較少。
2.獨生子女居多缺乏團隊合作意識。當代高中生絕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幾代人圍著一個人轉的家庭中,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與他人合作的團隊意識相對薄弱,很難自然而然的產生集體歸屬感。
3.班級活動開展匱乏單調缺少吸引。許多學生在問卷調查中顯示,自己缺少集體歸屬感,一個重要方面是班級開展的活動形式單調、頻率較低,沒有能夠定期開展豐富精彩的活動讓大家共同參與,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教師教育引導工作針對性不夠強。學生歸屬感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師平時引導不足有關。有些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重點放在了學習成績上,對別的方面特別是集體歸屬感方面不夠重視,甚至避而不談,這也是導致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缺乏集體歸屬感的重要誘因。
三、強化高中生集體歸屬感的幾點措施
1.強化集體意識教育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高中班主任教師在平時的活動、工作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強化集體歸屬感教育,利用平時的班會、團支部會等時間,向學生宣傳每一個成員都是班集體的組成部分,大家共同構成了這樣的一個集體,大家要為這個集體貢獻力量、共同進步,使學生在思想上有家的概念,產生以班為家的集體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2.開展形式多樣活動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組織活動是班級工作的基本形式,班主任教師要在活動中滲透有關集體歸屬感的內容,讓學生增強這一方面的意識。例如可以在班級開展“班級是我家,發展靠大家”主題演講活動,讓學生站在一個集體成員的角度去講述如何為班集體的成長與發展貢獻力量。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了傾吐的機會、發揮的平臺,在演講中受到了集體歸屬感的深刻教育。集體歸屬感的教育與許多活動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活動中,組織學生組成若干個合作團隊,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團結奮進,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動活動的進展,以這樣的活動為契機增強集體歸屬感,可以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3.加強團隊協作引導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每學期班級都要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元旦、國慶等慶祝活動就是很好的契機,讓學生有團結協作的機會。在慶祝元旦文藝晚會的籌備過程中,筆者將任務交給班委會,每個班委會成員各自組成團隊,有負責節目編排的,有負責場地安排的,有負責物質采購的,有負責主持詞撰寫和主持人訓練的。不同團隊共同構成了這一場活動的籌備單位,在活動籌備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置身于團隊之中,按照分工努力工作,又與他人密切協作,大家在活動中增強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增強了作為集體一份子的集體歸屬感,這樣的活動有效扭轉了學生集體歸屬感不強的狀況。
4.注重心理壓力疏導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學生在高中階段經常會遇到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學習壓力過大,與同學相處產生糾紛,莫名的產生一些煩惱等等。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壓力的疏導,讓學生輕裝上陣,在活動中不斷增強集體歸屬感。筆者一方面在班級進行了“青春,我們不再彷徨”主題講座,向學生講述了高中時期應當如何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自己面對的困難是哪些,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突破。同時還和表現異常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身上發生了什么、面臨著什么,哪些困難需要獲得大家的幫助。通過點對點的心理疏導,學生能夠放下思想的包袱,主動積極前行,并增強了對整個班集體的歸屬感。特別是接受大家的幫助,在大家的開導下保持陽光的心態,他們的集體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
5.開展師生互動教育讓學生增強集體歸屬感。互動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平時的教學中,各學科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合作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在這樣的集體里感受到責任,感受到壓力,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師生互動對學生歸屬感的增強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面對高中生集體歸屬感不強的現狀,廣大班主任教師要強化原因分析,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突破。
【參考文獻】
[1]蒙明華.試論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0(08)
[2]李坤.班級凝聚力是班級建設的首要問題[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5)
[3]張霞.論班級凝聚力對高職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意義[J].科技資訊,2007(19)
[4]林靈.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方法[J].交通職業教育,20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