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
【摘 要】當前川劇整體發展趨向于低潮,但是川劇中的變臉市場卻處于興旺的發展階段,變臉演出市場正在向著雜耍化、重復化以及泛濫化的方向發展,其已經基本成為了獨立的演出形式,同當前時代相適應。現在是網絡時代,信息傳輸發達,變臉藝術的發展傳承同藝術傳承之間卻存在著天然的矛盾,這就對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本論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川劇變臉的藝術傳承及基本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對川劇變臉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保證川劇變臉的生命力。
【關鍵詞】川劇;變臉;絕活;渝劇;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市場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15-01
當前川劇變臉演出已經非常普遍,非常多城市所舉辦的文藝匯演和各種節日慶典都存在著川劇變臉進行助陣演出。川劇變臉藝術表演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喜愛,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表演形式和娛樂方式的增加,很多人已經對川劇變臉的新鮮感與喜愛程度有所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人員必須對川劇變臉的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對川劇變臉起源的簡要分析
早在以前川劇表演中就已經具有了“變臉表演”的基礎性技術,但是川劇變臉真正意義上的起源是上世紀初,由小生表演藝術家康子林和川南的曹俊臣先生在《歸正樓》中“三變化身”發展而來。最早的表演技術為“扯臉殼”傳統技法,后來曹俊臣先生研究了抹粉火并且將臉譜抹掉。康子林先生的表演技巧則是事先在草紙和夾皮紙上依次畫好臉譜,材質由硬向軟轉變,最終露出眼睛,并且康子林先生結合了北方表演形式“拉洋片”的表演技巧,傳統的“走臉”方法轉變為“扯線”的方法。當然,這些表演技巧不是為了去賣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藝術家通過變臉手法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和時空內進行角色的轉換,并且人物神態、情態以及心態的變化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刻體會到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的變化,通過變臉技巧真正做到了“相隨心變”的表演效果。
二、對“變臉”進入表演市場的簡要分析
戲曲藝術最早發源于百姓,并且在百姓中扎根,老百姓對戲曲藝術也都是無比熱愛,但是老百姓對戲曲的態度同時代的發展、戲曲傳播的方式以及老百姓的勞動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戲曲的作用之一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當前,對川劇演出市場造成影響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包括文化的多元化、快速的生活節奏以及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等,而且隨著歐美日韓文化的強烈沖擊,這就導致很多人在逐漸遠離戲曲,選擇了別的娛樂方式。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文化管理部門對市場具有天生的不敏感的特性。雖然已經有很多文化管理單位和表演機構正在進行轉型改制,并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收益,但是從整體來看,川劇依然處于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川劇變臉的發展與傳承不容樂觀。
在川劇變臉剛進入表演市場的時候雖然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但是表演市場雖大,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審美疲勞的結合作用,觀眾就逐漸失去了對川劇變臉的癡迷與喜愛。川劇變臉為了變臉進行的變臉,為了炫技而進行的炫技是走不遠的。當前,川劇表演藝術中已經出現了變臉技巧泛濫的問題,單一的變臉表演和吐火等演出只能吸引外地人和外國人,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宣傳城市,川劇變臉表演正在向著魔術化和雜耍化的方向發展,無疑,這對川劇變臉藝術的發展是致命的。
三、對川劇變臉表演秘密的簡要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川劇變臉技巧已經不再是什么秘密,而且變臉技巧最早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秘。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由周企何編著的《川劇概覽》書中就已經將川劇變臉的技巧、制作工藝以及材質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在劉德華學習川劇變臉引起爭議之前,竇文濤就已經在重慶學習了川劇變臉,并且竇文濤還在重慶衛視春晚中進行了川劇變臉表演。因此,對于川劇的研究與發展,必須擯棄傳統的守舊與隱藏,與全世界一同研究發展將會更加有前途。
四、對川劇變臉傳承與發展的簡要分析
當前,已經有不少變臉研究人員正在對川劇變臉進行改革創新,這既包括器材上的創新,也包括技術上的革新,無論是變臉技巧還是吐火等技巧,這些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創新驅動的重點領域就是對材料和工藝的創新,這些新材料不僅能夠用到飛機、航母的建造上,同時也能用于川劇等藝術表演上。新的技術與材料更加環保、安全,對川劇變臉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
五、總結語
綜上所述,川劇變臉的發展必須摒棄傳統的固步自封,而應該與時俱進,同外界進行開放交流。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必須控制變臉演出出現泛濫演出的問題,對這一傳統藝術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蔣維明,萬平,蔡少波.川劇“變臉”的歷史真相[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3):59-61.
[2]萬平,蔡少波.川劇吐火、變臉絕技的歷史傳承與器材改進[J].四川戲劇,2016,(2):111-114.
[3]彭登懷,萬平,蔡少波.我與川劇變臉[J].中國戲劇,2016,(2):3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