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適應新課改,筆者談談對新課改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研究;潛能;方法;特長;興趣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大綱強調化學科學思想和方法的培養,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制定的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充分體現“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改要求。
一.知識 技能
在義務教育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密切聯系。
二.能力 方法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獲取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綜合應用化學和其他科學知識、技能解釋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三.情感 態度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教育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境、能源,關注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使學生具有勤奮、堅毅、合作、崇尚科學等優良品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鍵在于轉變觀念:
一、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材教授者,而是教材的選擇者,與開發者。
1、新課程體系要求我們能夠自主選擇教材。
傳統的教學過程教師按教材內容的安排講授,盡量實現相應教學目標。而在新課程標準體系下,教師對教材的選取有了較大的自主性。完全可以按照你所教授的班級學生具體情況拋開一成不變的傳統教材,進而選擇教材,甚至編寫教學講義。這樣教師能發揮更大的教學自主性、靈活性。教學過程就有了更加鮮明的針對性。就教學過程而言,為多姿多彩的教學模式的出現準備了條件,教師的聰明才智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現,為教師本身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奠定了基礎。
2、教師選擇教材對教學是有益處的。
教師選擇教材的過程就是一個充分的備課過程,它是從課程標準出發,在整個社會的信息體系下進行選擇,它比以往從單一的課本中提取信息要自由得多,靈活的多。教師的選擇過程又是一個充分的學習過程。教師選擇的教材本身有一部分可能并非是我們熟悉和專長的知識,要選其作為實現課程目標的載體就必須對所選教材有一定的認識和體會。
二、在具體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更應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
1、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一的知識本身的教授。
以往我們評價一位教師組織教學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這堂課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是否能掌握這堂課的知識。而現在我們要看的是學生是否通過這些知識的研究和學習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
2、要注重引導、幫助學生去研究。
這里強調的是學生研究,研究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有老師去包辦研究。教師只應起著引導、幫助的作用。引導僅僅是提示、幫助,說穿了教師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有學生研究,如教師在課堂總結得出規律后,要求學生進行驗證性研究。這樣的研究是教師布置下去的任務,學生的研究是被動的。今后的研究不再是教材內容所安排的,亦非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是學生為解決問題所考慮的各項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實踐。引導是當學生迷惑時教師引導他怎樣去辯明方向,而不是輕易去告知他方向。
3、要注意尊重和贊賞學生,保護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往的教學中要注意用賞識教育的方法去鼓勵學生,給學生一定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愿意學習,熱愛學習,這樣的教學會很輕松,亦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以后的教學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在學生提出獨特但錯誤的見解時急著去否定它,不是在學生遇到挫折時去冷落他,甚至去奚落他,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賞識教育的優勢。
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實踐的改革提高創造了條件。我們要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思考,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迅速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高中化學微課的設計與開發[D]. 付佳斌.河北師范大學 2017
[2]高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實施策略[D]. 景德生.遼寧師范大學 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