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夢妮 劉紅梅 張佳玲 姚煜堅 張澤鍵
【摘 要】基于廣東省廣州市居民的實地調查數據,對共享單車引發的城市問題的治理情況及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共享單車的發展雖然解決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問題,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居民對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并不高,對其效果也不滿意。廣州市政府可以借鑒外地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加強政策力度、政企合作,加大對居民的宣傳教育力度,促進共享單車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共享單車;城市問題;治理;廣州市
近幾年,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單車在國內迅速走紅,其在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改變人們出行方式、引導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也帶來了亂停放、逆行、闖紅燈、阻塞交通、占用人行道和公共空間、單車隨意丟棄等一系列城市問題。為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均采取了一定的治理舉措,如各平臺針對違法停放采取的扣分模式、加入黑名單等。這些治理舉措的實施效果如何?居民是否滿意?我們以共享單車投放量較多的廣州市為例,通過調研收集相關數據,試圖對上述問題予以解答。
一、數據來源和方法
(一)調查范圍和調查方法
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課題組選取了廣州市6個有代表性的區域:天河、白云、越秀、番禺、海珠、荔灣,調查對象為當地居民。調查員在廣州各區的居民區、寫字樓、學校、醫院、車站和地鐵等交通要道,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當地居民進行調查。調查時,首先向被調查者說明本次調查用意,并在取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一對一的問卷發放,請被調查者如實完成問卷的填寫。在此過程中,調研人員耐心地向填寫人講解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并針對其不懂之處進行解釋。
(二)調查樣本的分布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因為是采用一對一現場填寫,問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591份,占總數的98.5%。無效問卷主要是漏答題數較多或是將單選作為多選。
樣本概況如下:
性別方面:女性略多于男性,這可能與樣本選擇有一定關系,一般情況下女性比男性更樂于與人交談。
居住區域:本次調查在所選取的6個區域各發放了100份問卷。其中,受訪者居住在天河區的最多,但占比也不超過20%,最少的是越秀區,不到10%,其他各區占比均在10%-15%。
年齡方面:大部分受訪者的年齡集中在18-35歲,36-55歲的人占比也超過10%。說明共享單車在年輕和中年群體被廣泛認可和使用。
職業方面:主要是學生和上班族,其他人員占比較少。
詳見表1。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及數據結果分析
(一)居民對共享單車的認知情況
調查發現,有93.19%的受訪者了解或使用過共享單車,僅有6.81%的人不知道,說明廣州市居民普遍對共享單車比較了解且使用者也較多。這一結論與廣州日報大洋網的數據也較為吻合:目前共有超過40萬輛共享單車在廣州市投放,注冊用戶超過450萬,日均使用量達200萬次。
(二)居民對共享單車站點設置的要求
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共享單車的站點應該設置在居民區內、學校附近以及地鐵站、公交車站附近;認為應設置在商業圈、酒店等人流密集的地點以及人行通道、停車位附近的居民也占了很大比重。這可能與受訪者的職業類別主要是學生和上班族有關,畢竟共享單車的出現主要還是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問題。見表2。
(三)共享單車引發的城市問題
共享單車在如此巨大的使用量下,引發很多城市問題。較為突出的,一是“用戶隨意停車導致占用人行道、公交站臺等公共區域”,特別是在廣州各街頭、公交車站旁、地鐵口、景點等,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占用行人道、盲道等非常普遍,二是“用戶將共享單車騎進非公共區域或惡意損壞,把共享單車進行改裝、低價出售”的情況也比較多見。此外,共享單車還引起了未成年人騎行形成安全隱患、城市空間資源需和城市交通管理相協調的問題、使用者逆行和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較為常見并且難以處罰等等一系列城市問題。見表3。
(四)居民對治理共享單車引發的城市問題的政策措施的知曉度
針對共享單車引發的城市問題,交通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廣州市交委也聯合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管委出臺了《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簡稱《技術導則》)等政策措施進行治理,明確了政府部門完善自行車交通網絡建設、運營企業車輛停放管理的責任,并加強了對用戶共享單車使用規范和安全文明騎行的宣傳教育。但調查發現,對上述《指導意見》、《技術導則》的知曉率只有37.7%、39.27%,并且受訪者除了對“禁止私自占用、蓄意破壞或丟棄互聯網租賃車輛,自覺文明騎行并按規定在允許的地方規范停放”這一具體政策措施的知曉率較高外,對其他措施的知曉度也均不高。見表4。
(五)治理共享單車問題的政策措施的效果
調查顯示,對治理共享單車問題的政策措施的效果,受訪者中分別有3.14%、28.80%ren選擇“非常滿意”、“滿意,相對以前有較大的改變”,大多數居民(占56.02%)則認為“一般,有待加強”,還有12.04%的居民“不滿意”,認為“仍舊存在問題”,說明相關政策措施的整體滿意度并不高。
居民對整治共享單車的政策效果之所以不滿意,最主要的原因是相關政策措施的執行力度不夠,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部分人甚至感覺沒見到有改善的地方,另外政策出臺的時間較慢也導致部分居民不滿意。見表5。
三、調查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調查結論
廣州居民普遍對共享單車比較了解并且使用者也較多,這些使用者主要是年齡在18-35周歲的學生和上班族,分布在全市的幾個主要區域,女性略多于男性;大都希望共享單車的站點設置在居民區、學校附近以及地鐵站、公交車站附近或是商業圈、酒店等人流密集的地點以及人行通道、停車位附近。
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也引發了隨意停放、占用行人道或盲道、騎進非公共區域、惡意損壞、使用者逆行和闖紅燈、未成年人騎行形成安全隱患等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對此,國家和地方(包括廣州市)先后出臺了治理的政策措施,但由于這些政策措施的執行力度不夠,加上政策出臺時間較慢等原因,導致廣州居民對這些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并不高,對整治效果也不滿意。
(二)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分析結果,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要加強立法,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快制訂相關的法律規范,將共享單車納入城市的交通體系中, 統籌城市交通建設;同時要加大對居民違法停放和使用共享單車等行為的查處和執行力度,將規范使用共享單車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讓居民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二要政企合作,互利共贏。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制定政策使共享單車的投放企業主動、及時維修、更新車輛,及時清理不能騎行的單車;促使共享單車的投放企業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管理,讓共享單車達到最大程度的循環利用以及為居民出行提供高效服務,也可更好地達到減少碳排放的效果。
三要加強對居民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素質。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指導意見》和《技術導則》等政策措施,加強對居民的引導教育,讓居民樹立共享經濟的理念,不斷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質。
四要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共享單車在國內外很多城市都發展很快,各地也積累了許多較為先進的管理和整治的經驗。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可不斷借鑒和學習國內外的經驗和優勢,結合本市共享單車的發展趨勢及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促進共享單車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龔雪,陳慧.我國共享單車監管問題探析[J].行政與法,2017(10).
[2]劉晗.基于用戶體驗視角下的廣州城市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17(11).
[3]韓文嘉.共享單車倒逼城市慢行系統完善[N].深圳特區報,2017(A04).
[4]童晗,黎宇.共享單車亂象成因及其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24):166-172.
[5]蘇明.廣州市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北方經貿,2017(08).
[6]李琨浩.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城市,2017(03).
[7]余國磊.淺析“共享單車”運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