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國
【摘 要】漢語言是中華民族發展中獨特的文化形式,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現象,具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蘊。而科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帶來了許多新鮮事物,網絡語言就是在網絡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對漢語言文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且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人們應規范自身對網絡語言的運用,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積極作用,推動我國漢語言文學健康發展。對于漢語言文學教育者而言,需要尋找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的結合點,讓漢語言文學緊隨時代的步伐。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
語言是人類生存發展中,為了更好的溝通而產生的一種交流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字作為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與繼承奠定了基礎。網絡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愈發深入,一種新興的語體逐漸出現,并被大量運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便是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在發展過程中也受到許多不良因素的影響,但都以自身強大的優勢使其免受侵襲,鞏固了自身的地位。為了漢語言文學的健康長遠發展,人們應規范自身對網絡語言的運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注重選擇健康的網絡語言,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積極作用。
一、網絡語言概述
網絡語言是指在網絡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與傳統平面媒介語言存在區別的語言形式,主要包括網絡媒體中被經常運用的描述性語言,其在語法結構、詞匯運用等方面與現代標準漢語言并沒有多大差別。本文中研究的網絡語言是指網民創造并普遍運用的一種新興語言。在網絡構成的虛擬世界中,有人為了充分展現內心情感,創造出了一些新奇、獨具內涵的詞句,最終形成了這種便于網民交流、表達情感、提升輸入速度的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風格和語體都與現代漢語不同,其便捷、新奇等特點也深受網民喜愛,目前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
(一)網絡語言基本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在許多領域都得到應用,促進許多新興事物的出現、傳播與普及。網絡語言主要運用于網絡,是網民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的基本語言形式,運用簡便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較為復雜的含義。網絡語言若離開信息技術,將難以得到普及,為人們所熟知。其實,所謂網絡語言,可以理解為虛擬空間中的“方言”。例如,“皮皮蝦”一詞作為一個虛擬存在,越來越被廣泛的使用,“皮皮蝦我們走”最初為“皮皮豬我們走”,是電子競技前IG上單選手PDD的口頭禪,經過網友和各大網紅大V的傳播,衍生出來不少皮皮蝦表情包而走紅。
(二)網絡語言特征
網絡語言特征眾多,將漢語與英文相結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方式能夠將特定的意思通過言簡意賅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年輕人經常使用的一句話“厲害了word哥”,就是稱贊對方很厲害,值得佩服。網絡語言也存在使用諧音的情況,通過諧音表達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猴賽雷(好犀利)”“黑鳳梨(喜歡你)”等。使用諧音式的網絡語言可以給人一種詼諧的感覺,又能較好地表達說話人的意圖。
二、漢語言文學在網絡平臺上的特征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資源獲取更便捷。漢語言文學要獲得發展,就必須依賴網絡教學資源通過網絡的連接,讓漢語言文學傳統的理論知識實現網絡共享,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目標的達成。學生以及教師通過網絡獲得資源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其學習質量。通過網絡的學習,利于獲得獨有的漢語言文學體系,加深對漢語言文學內容的了解。資源豐富可重組在網絡上,漢語言知識異彩紛呈。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目的,在網絡上查詢課程資料,進行知識整合。網絡的出現,讓人們的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同時也給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三、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網絡語言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網絡語言是語言中的新生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各類事件的播報是網絡語言產生的主要原因。網絡語言在網絡中得到傳播,通過信息技術得到普及。受網絡發展的影響,網絡語言逐漸成為人們交流時運用的主要語言形式,并且其自身具有比較強大的創造力。而現代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需要不斷,才能夠在時代的變化中得以生存發展,網絡語言的出現剛好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豐富了其語言表達方式。
網絡語言也使漢語言文學在表達上更為簡潔。網絡語言的運用也將漢語言文學的表達簡潔化。有學者認為,作為信息載體的一種,語言文字務必要有簡明的特性,這是對于語言發展的重要需求。而網絡語言這種較為特殊的語言形式,在結構、表達形式方面均突破了固有思想的限制,在結構上一般運用數字、英文字母以及諧音等形式對一些較為復雜的語言形式進行了重新組裝,提高了文字輸入與交流的速度,進一步滿足了漢語言文學發展上的需求。
另外,網絡語言很多都來自于人們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因此,也能夠對某一社會現象進行反映、傳達,例如比較流行的“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藥電睡”等不僅引起了人們對事件本身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各界對社會現象的重視,也正是因為人們對這種新奇網絡語言出處的好奇,使網絡語言具備了突出社會問題、引導人們關注社會現象的作用,補充了漢語言文學中相對缺乏的作用效果。
(二)消極影響
盡管網絡語言可以突破漢語言文學中一些既定的語言規范,但是一些詞語的意義以及詞語的用法均被曲解,在語言教育方面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尤其是對于青少年群體,本身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強,而在辨別是非方面相對不足,容易形成不規范的語言表達習慣?,F在有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使用網絡語言,沒有區分清楚漢語言文學和網絡語言的差別,在漢語言文學中穿插使用網絡語言,這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且現在的年輕一代往往對新事物有著極大的熱情,對漢語言文學的熱愛程度變低,這既不利于年輕一代語言素質的提高,又不利于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另外,在網絡語言中有一些對詞語的刻意曲解以及讀音誤讀現象,因此對漢語言文化的學習與傳播形成了消極影響。受全球發展的影響,在我國有很多外國人學習漢語言,錯讀和誤讀會造成一定的麻煩。例如,“小公舉”在網絡語言的運用是“小公主”的諧音,將其讀音故意讀錯,可能會對人們的交流形成一定的障礙。
四、互聯網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路徑
網絡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應建立合作式教育模式,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內容,在線下將疑惑傳遞給教師,教師進行指導。學校還可以在網絡上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辯論賽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平臺。
提升漢語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網絡環境資源龐大,更重要的是網絡充滿自由,能充分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想辦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其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
主觀能動性辯證看待網絡流行語。隨著時代的變化,網絡的推廣,人們的語言使用習慣在發生著變化。網絡流行語阻礙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了發展的機遇。從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者來看,大多為年輕的學生。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進行授課時,應該加強詞語規范性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流行語的缺陷,同時也增強他們對規范性網絡流行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