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
摘 要: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不但需要傳授學生先進的文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為學生未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因此,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充分重視各種運動教學的開展。軟式排球是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選修項目,文章主要針對軟式排球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軟式排球;體育運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08
一、軟式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沒有重視體育課程的積極開展。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偏重于專業課程教育,忽略了體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體育教育投入資金少,運動場所以及運動器材少,校園運動氛圍不足。②體育課程開設時間短,僅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再加上體育課程學習內容的限制,導致高校體育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響。③體育教師少,導致教師往往要教大量的學生,使得教師沒有精力研究教學改革以及開展課外活動。總而言之,體育仍不受高校重視[1]。
(2)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我國體育教學體系初步形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主要通過傳授學生專業的體育知識、動作和技巧。但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教育模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尤其是競技類體育項目,導致基礎較弱的學生的運動意識薄弱,缺乏對運動鍛煉的興趣與愛好,使高校體育流于形式。并且現代大學生見多識廣、求知欲強,在面對傳統教學模式時,往往無法提起興趣,故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的目標,反而會影響學生對軟式排球教學的積極性。
(3)教師的教學理念滯后。高校體育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只注重考試成績,沒有重視大學生在軟式排球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往往強調體育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參與課程的次數,導致大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存在偏差,參與軟式排球運動的能力弱,缺乏自主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大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軟式排球運動能力,也就很難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2]。
二、提高軟式排球教學效率的對策
(1)增加資金投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增加排球購買數量,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排球訓練的機會,同時及時更換破損嚴重的排球,避免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明確軟式排球教學的目標和方法,通過優化安排課程、選擇教材、創新教學模式等形成系統的軟式排球教學框架。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強調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體育思想,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個體差異;以學生未來發展為重,可以通過排球競賽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2)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整齊劃一但卻僵硬死板的體育組織形式,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知識、動作以及技能學習的要求,同時也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訴求。因此,高校體育需要采取科學的體育組織形式。我國大學生年齡普遍在18~24歲區間,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大腦和身體機能發育也已經成熟,其不但能夠進行一些激烈的運動賽事,也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體育技能鍛煉,因此可以通過多樣化、靈活化的組織方式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改革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趨向于個體化教學方向,通過“教”與“學”的結合,以學習小組為形式,通過不同興趣小組的劃分,能夠讓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軟式排球活動,培養學生對軟式排球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體魄、娛樂身心,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軟式排球中的學習水平,活躍課堂氛圍。
(3)改變傳統的考核與評價制度。大學生在軟式排球訓練中能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和水平,此外,還能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在進行一項體育鍛煉時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同的。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好,不用刻苦練習就可以達到理想成績,而部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無論如何努力都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在進行軟式排球評價與考核時,教師不但要考慮大學生的軟式排球技能掌握狀況,而且應當考慮學生的努力水平,并結合大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狀況、運動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充分發揮教學評價推動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
軟式排球是現代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影響,但是學生參與軟式排球教學的積極性不高,使得軟式排球教學效率受到影響,無法實現軟式排球教學的目標。學校的不重視、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以及教師理念的滯后,導致學生對軟式排球運動的積極性下降。教師需要通過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為學生未來工作與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參考文獻:
[1]汪 焱.我國軟式排球推廣普及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社會學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3(2):10-11.
[2]黃 斌.采用軟式排球與傳統排球授課對教學效果影響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