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了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要“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即強調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又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指明了核心方向。
文件提出將電子病歷信息化向門診、藥學等各診療環節拓展。發揮臨床診療決策支持功能。同時,還要求到2020年,三級醫院要實現院內各診療環節信息互聯互通,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水平。要想解決這些薄弱環節的問題,對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較高要求。
由于歷史原因,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從最早以滿足醫院醫囑及收費功能的HIS系統建設,逐漸到PACS、LIS及電子病歷等系統建設,每家醫院存在的信息系統多達上百個,進而出現了“信息孤島”問題。醫院所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系統整合和互聯互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能比當時建設單獨每個系統總和還要多、還要難。因此,醫療機構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時,注意頂層設計、統籌推進,以形成基于平臺的整體統一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必須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設中給予高度重視。
目前,國內的電子病歷主要是為了滿足醫生書寫病歷的需求。近年來,逐漸出現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已成為各個醫院信息化建設“新寵”。通過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是當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但是,只依靠醫院自身的力量實現全程實時的質量管理尚有難度,這就給信息公司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市場和商機。
文件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其中,允許醫師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允許藥師在線審核處方、配送藥品,獲得許多關注。可以說,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已經是大勢所趨,為受到空間時間限制的醫院,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此外,文件還明確要通過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探索建立健全智慧醫院標準、管理規范和質量控制方式方法,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云存儲、云計算、區塊鏈、機器人等有關技術在醫療管理工作中的優勢。信息科技的發展,為智慧醫院建設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AI)的出現,可以幫助醫院提高醫療工作效率、提升診療規范性、提升醫療質量和保證患者安全。但要讓成熟的人工智能為醫院發展作出更多貢獻,還需要互聯網和醫療兩方面的人才共同努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