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宏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干凈水質、綠色食品、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等生態的需求更為迫切。永川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把環境治理作為重點民生實事抓在手上,努力為人民提供更多綠色公共產品和服務,讓綠色為群眾創造更多紅利,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永川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堅持問題導向 優化親水環境
永川是萬里長江進入重慶第一站,我們必須飲水思源、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堅持治理與保護相結合,全面改善水環境。
要深刻領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施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合理、有序利用岸線資源,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切實加大投入,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作和重大工程。
永川因“三河匯碧”而得名,臨江河穿城而過,承載了三分之二永川人的用水和2.5萬公頃土地的農用水。長期以來,由于臨江河流域水質污染嚴重,各方面要求加強治理的呼聲強烈。我們以“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的勇氣和決心,以截污、清淤、補水、生態修復為重點,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明顯改善、三年全面達標”思路,實施臨江河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重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三河匯碧”的人水和諧宜居水生態環境。
打牢綠色本底 增添生態紅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要堅持管控與引導同步,打造綠色生活空間。
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行動,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大力保護永川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生態資源,依托山水相連、植被良好的生態優勢,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多給自然“種綠”、多為生態“留白”,同步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休閑綠地、生態景觀、濕地公園,實施城區道路“增花添色”工程,構筑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人居環境。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廣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辦公,提倡綠色消費。堅決控制城市建筑工地、道路揚塵污染,加大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治理力度,持續推進社會綜合噪聲和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深化“美麗永川·清潔鄉村”行動,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飲用水源保護專項工程。加強村域規劃管理,開展農房院落風貌整治和村莊綠化美化,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發展循環經濟 推進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也是發展之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消費模式問題,好的環境質量和好的經濟質量是一致的。我們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構建低碳循環產業體系。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建設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著眼多級鏈條、循環利用,以立體復合、多業共生為方向,構建生態農業體系。
推行排污權交易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嚴格環境準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嚴格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
發展全域旅游,打造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實施“旅游+”行動計劃,全力提升旅游產業,依托10萬畝“茶竹共生”景觀,積極推動永川茶山竹海創建國家5A級景區。依托重慶野生動物世界,打造5A級樂和樂都主題公園。突出千年祠堂文化特色,打造4A級松溉古鎮。依托黃瓜山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做大“鄉村時光”品牌,讓“綠色資產”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作者系中共永川區委書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