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組織部門要在落實黨管干部原則的同時,積極探索做好“三篇文章”,著力培養領導干部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不斷提升干部隊伍專業化水平。
探索做好“需求側”文章,努力把“崗位”對黨員干部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的需求分析透。崗因事而設,事因時而異。新時代為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不同領導崗位賦予了新的職責任務,組織部門首先應當從“崗位需求側”的角度,借鑒崗位分析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新的職責任務對在崗履職者的需求,特別是對專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精神(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建設能力、領導方法、領導藝術、性格特質、心理素質、成長潛質等)的需求、對“專職領導者”應具備的領導力(包括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建設能力、領導方法、領導藝術、性格特質、心理素質、成長潛質等)的需求,把不同的領導崗位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分析透、掌握準,為依崗擇人、精準選人提供依據,使在崗者或競崗者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崗位的要求,并有針對性地培養干部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
注重做好“供給側”文章,努力把領導干部的專業能力高低和專業精神強弱分析準。要真正把十九大確定的14條基本方略和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落細落實,靠拍腦袋決策、靠行政命令、靠經驗主義、靠打“擦邊球”等是行不通的,需要領導干部在講政治、講擔當的前提下,善于用專業思維、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組織部門科學精準地考量領導干部在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方面的優勢和劣勢,既要堅持和完善考評“德能勤績廉”的成熟體系和有效辦法,還要探索和加強在考評“德”“能”時細化對專業精神、專業能力的考評,并深入研究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對干部“勤”“績”“廉”的影響。要重點圍繞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和領導力所涉及的諸多方面,制定定性與定量的考核評價標準,綜合運用述職測評、民意調查、實地考察特別是調研考核等方式,對領導干部的專業化程度進行客觀全面、科學準確、個性鮮明的評價,既要看學歷、專業、經歷,又要看適應度、學習力、成長性、特質潛質,防止簡單地把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與學歷、經歷等“畫等號”。這既是培養干部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的基礎,也是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關鍵所在。
注重做好“供需鏈”文章,努力實現事業發展與干部發展的“雙贏”。無論是從崗位的角度還是從干部的角度研究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其目的都在于提高人崗匹配度,使崗得其人、人適其崗。因此,必須把崗位對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的需求與對領導干部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的考評結果銜接起來,為每一個領導崗位找到最佳的履職人選,為每一名領導干部找到最佳的履職平臺,在最有效推進事業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干部特長、助力干部成長。要注重分類別、分行業、分領域地建好用好“供”“需”兩個方面的“大數據”,以確保選人用人時實現高效對接。要強化對已在崗者專業程度與現崗位專業要求之間的匹配度考量,適時動態調整,努力實現“人崗相適”。要立足長遠,加速推進領導干部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的再造,堅持“分級分類”“定崗定向”“按需施教”原則,圍繞干部的知識空白、專業短板、經驗盲區和能力弱項等進行強化培訓,注重緊跟專業知識更新速度,適當增加專業培訓的頻次、深度與精準性,并在業務工作第一線加強“實戰培訓”,使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盡快在專業化方面實現能力增強、素質提高,不僅政治強、敢擔當,而且精通工作業務,以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持續地、出色地擔負起領導、謀劃、推動和落實發展的職責。
(作者系營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