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摘要:作為英語老師,也許我們不及語文老師的出眾文采,生花妙語;也不及數學老師的敏捷思維,一絲不茍;但是根據學科特點,挖掘學科特點,上好每一節英語課是我們每個英語老師的心愿,讓課堂生活過程之旅常新,讓課堂生活理論之樹常綠,是我們的理想。
關鍵詞:課堂效率;有效;初中英語
那么在英語課上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如何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如何使創新的火花不時被點燃?如何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體現?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用心備課,有效教學
要提高導學案的實效性
要抓實抓牢備課,精心預設,以實現多彩生成,要提高備課的實用性,杜絕無效備課。備課要重點研究導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導學案的設計要做到四明確:學習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明確、時間明確。做到教學內容問題化和習題化,每個學習任務都要具體明確,便于學生操作,切忌大而空的模糊籠統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和做,刪除無效環節,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每堂課除了口頭訓練外,必須有針對知識點的一定量的筆頭練習。教師上課不能只是按著教材的順序走過場,而要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重難點設計針對性練習,即把原來教師需要講和強調的東西,以練習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然后再相互討論。練習本著多起點、小步子、密臺階的原則,由易到難層層設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跟上來。每堂課還必須有針對學情的矯正性練習,必須有回扣目標且與課堂練習相對應的堂堂清測試題。要把習題設計作為集體備課研討的重要內容,并在課堂上加以落實。
2、加強語音和詞匯教學,夯實語言學習基礎
七年級要著重打牢語音基礎,搞好聽說訓練,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要結合教材的語音練習不斷介紹和總結語音規律,讓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并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書寫。在單詞記憶中,要借鑒一些科學記憶法,遵循識記規律,反復聽寫或默寫,以增加單詞的復現率(特別難記的詞要適當增加循環次數并延長識記時間),然后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如每學到新單詞,都要讓學生造句、翻譯、寫作,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3、搞好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提前對每節課要精心設計預習案或預習題。要指導學生在課前按照設計的預習案或預習題對所學內容進行自學。預習案設計要針對授課內容,要具體詳實,做到預習內容問題化(習題化),并提出明確要求。預習作業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上課時,學習“對子”之間相互檢查,小組長的全面檢查,教師抽查等方式要結合起來。預習自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各位老師要予以高度重視。要把設計高質量的預習案作為教師“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納入教學常規要求。
4、注重輸入,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技能,需要反復操練,每節課我們都要搞好課前誦讀,培養學生誦讀英語的好習慣。要本著先背過后解析的原則,每節課都要抽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誦讀所學對話、課文,讓朗朗的讀書聲再回到課堂。當堂學過的課文要當堂背熟,而且是所有的學生都背熟,不是僅僅幾個尖子生能背熟,然后學習對子之間進行一對一檢查。不僅對話課文要背,還要背錄音原稿,背練習題及考試題(如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動詞應用、書面表達等,單項選擇、單詞拼寫、翻譯等的句子)。每做過一次書面練習,都要盡量讓學生把題目讀一讀,記一記,要注意培養學生大聲讀題的好習慣。在機械記憶的基礎上,還要設計一系列靈活多樣、學生感興趣的任務活動,做到在用中學英語,學中用英語,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遵循規律,舉一反三
對語法學習不能淡化,只能簡化。要不斷介紹和總結語言學習規律(語言學習必備的、對語言學習有幫助且效果明顯的語法規則,如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時態、語態、從句、形容詞與副詞的比較等級等)。語法學習要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再點撥提升,然后通過反復運用達到真正掌握(即通過記憶足量的句子,突破語法難點,而不是靠教師喋喋不休的灌輸)。要擺正語法學習與語言學習的關系,語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習語言,切忌單純為掌握語法而學習語法的現象。
6、彈性作業,自主發展
為使學生利用好自由支配時間,除老師布置的基礎性(必做)書面家庭作業外,學生還要根據自身實際各取所需完成一定量的選擇性作業(自助餐式作業),即把選擇的權力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吃得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使優秀生脫穎而出。
7、趁熱打鐵,及時復習
教師要制定詳細具體的復習計劃,培養學生自主復習的好習慣,做到當天功課當天復習,并進行反復循環識記。如當天學的英語單詞、課文、錄音原稿及所做的練習,當天要復習鞏固。同時還要回顧前幾天剛學過的內容。第二天上課前再把所學內容大聲朗讀一下。要培養學生課前讀詞和朗讀課文的好習慣,并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寫作、排練課本劇等復習所學內容,做到活學活用。
8、課后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對教師來說都是財富。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十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研討、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維的過程。
一節課下來,教師應從三方面進行反思。一是思“得”,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較好,自我感覺較滿意的環節和片段。二是思“失”,反思授課不得法或語言點撥欠妥,影響學生接受,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之處。三是思“改”,是針對出現的不同問題分析其中原因,進行有效反思,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吸取教訓,確保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課后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及時進行分析、整理,再來指導實踐。所以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行課后反思,就可以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增強教學的自覺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