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楠
【摘 要】技術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任務是運用管理的職能與科學的方法,管理施工技術。建立技術管理模式可以組織各項技術工作,形成科學的技術秩序保證整個生產過程符合技術規范、規程,以達到高質量的、全面的完成施工任務的目的。技術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技術管理重要性的體現,也是達到項目承建商和分包商雙贏的基本手段。
【關鍵詞】技術管理;工程;質量監督;探討
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技術管理,不僅成為新階段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督效率的重要舉措,更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
一、技術管理模式問題分析
1.組織和配置新的施工作業層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種復雜的多工種協同操作、多項技術的交叉綜合應用過程。這就要求每項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認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與崗位相配套,使崗位與責任相對接。因此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施工企業原有的隊級建制即施工作業層逐步被取消,而如何重新組織施工作業層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供不應需的生產模式
生產經營規模的迅速擴張,使現有的資源配置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隨著我國在交通、能源及城市建設領域建設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不斷開工建設,給建筑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承擔的新工程可能結構更復雜,功能更特殊,裝修更新穎,從而促使生產技術水平再提高,這也促使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而這些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需要企業的技術力量、技術管理水平支撐和實施。術裝備再先進,技術管理要求更高,這也就使得施工技術管理顯得更加重要。
3.監督工作,服務工作應得到保障
加強監督、搞好服務是技術管理型模式的重要手段。分包隊伍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無可厚非,但是,有些分包隊伍管理人員存在僥幸心理,在施工過程中淡化質量管理,偷工減料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包工頭為獲得最大利益,偷工減料,偷梁換柱,使施工工作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加強對分包隊伍的監督工作,全方位的打擊腐敗拉攏,保證施工質量。
工期制定方面,表現為對總體規劃方面不夠重視,所做的各種計劃不科學、不符合實際、主要靠以往積累的經驗,拍腦袋定工期。如果遇到新的結構形勢的項目則更是一籌莫展,只能主觀臆斷,制定措施不得當。
4.管理體系控制方面的不足
控制方面,表現為在企業內部對控制缺乏足夠的重視,缺少完整的控制體系,主要憑經驗積累和主觀臆想。控制的大部分內容被檢查工作所代替了。檢查只有等待任務結束以后才能進行,也就是說進行的只是事后控制。對檢查出現問題的結果,不進行統計分析和量化計算,只是定性作出判斷。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5.管理體系控制方面的不足
材料采購方面,目前建筑企業的采購方式多采用大批量集中采購的方式。項目接到手現聯系供貨商,與供貨商缺乏一種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采購方式缺乏靈活性,大宗材料一次購入量太大,既占用資金又占用場地,零星材料又得頻繁采購,增加了采購成本。
二、互補方式,雙贏模式
1.適當減少管理投入
工程項目開工后,如果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設備和檢測儀器等,我們可以改變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施工人員及材料、設備的潛力,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2.以己之長,補己之短
我們可以利用分包隊伍的施工經驗來彌補不足,因為對于我們沒有施工過的項目,由于沒有施工和管理經驗,缺乏技術組織能力,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從何處入手、如何組織施工對我們來講都是問題。這時我們可以可以和分包隊合作,從中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組織技術學習、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然后為員工開展技術培訓班,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技術業務素質,從而預見性地發現和處理問題,從而使技術與經濟、質量與進度、生產與技術達到辨證的統一。
3.工作面增加
有利于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進度,眾所周知,建筑的類型、樣式繁多,規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業受天氣影響較大,而復雜的多工種交叉施工、各項技術綜合應、工序搭接較多,可以充分利用技術管理型模式多開工作面,多增加分包隊伍,這樣可以做到各個擊破,有效地加快工程進度。
4.部分風險轉移,損失降低
不少企業,盡管擁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力量,但由于技術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技術管理的失誤,直接導致施工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成為不可彌補的缺憾。因此對于一些較大型的工程項目,可以通過選擇有承擔資金、質量、工期等風險的能力的資深的分包隊,再出現一些突發事故的情況下,能克服困難甚至主動墊資生產,可以替我們承擔一部分風險。
5.控制成本預算
施工前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和計劃工期,編制出實施性施工進度和計劃處基本預算,并在此基礎上適當的增加或減少。并篩選分包隊,或根據以往的成本經驗確定分包單價最低基準,然后以此為基礎確定分包價格,有利于項目部預測和控制工程成本。
三、建立雙贏的管理型模式
1.雙贏的互補互利模式
在技術管理型模式中,國有建筑企業有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有大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分包單位擁有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只有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才能創造最大的效益。同時我們可以采取政治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大力培養和提拔技術業務人員,充分調動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積極性。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必須樹立互利共贏的觀念,“雙贏”才是真正的贏,同時我們又在政治和經濟上達到互利合作,真正實現利益雙收,這樣不僅分包隊有錢賺,還讓他們產生工作的熱情,工作的動力,只有積極性,熱情上升了,才能實現各項工程的的各項指標。
2.加強合同管理
你必須知道,合同管理是技術管理型模式的核心,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法制經濟,或者是契約經濟、合同經濟。技術管理型模式實質上是一種合作模式,其中各個項目的實施都離不開合同,因為這關系著風險承擔問題,結果負責人問題。從合同的擬定大奧生效都必須要簽訂雙方完全自愿簽字才行,因此合同訂后的管理必不可少。起中要特別注意對彼此不利時,及時對合同進行修改,變更,補充或終止。
四、技術管理模式中應注意的問題
技術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斷地加強技術管理組織機構和技術責任制,充分發揮好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控制成本,預測流動資金的需求,合理調度資金。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依據合同全面約束分包隊伍的各類行為。認真履行崗位責任書中的義務;要經常與供貨廠商、分包單位保持溝通;對對方影響工程進度的事件,要詳細記錄,及時交涉或提出索賠。制定供貨商和分包商的獎懲辦法,并保證現場負責人有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在這就是及時向領導報告階段進度申請撥付進度款,以保證各分包單位能積極施工,促進關鍵工作按時或提前完成。最后我們還應該重視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工作。
五、結語
做好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關系到建筑工程的質量,以上是筆者結合多年建筑施工經驗的心得體會,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淑彬.淺談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2]杜瑜.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問題[J].鐵道建筑技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