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浙江卷、山東卷的作文試題和北京卷的小作文及閱讀試題分別取材于報刊。其中,評論《溫暖的書店是“城市之光”》是山東卷的作文試題材料,散文《根河之戀》是北京卷小作文題的材料。這兩篇作品,都與讀書有關。此外,北京卷小作文的另一道題——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香菱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并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考查的是名著的閱讀,更與讀書密切相關。
大家知道,中國是全球人均讀書量較少的國家,因此,近兩年國家大力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該主題暗合了“創新”“共享”等發展理念,體現了“人文”“道德”等核心價值觀,也符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關于“學會學習”的要求,契合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
閱讀經典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語堂曾說:“讀書,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弊x書可以使人增長學問見識,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即“開茅塞,除鄙見”,這是閱讀大多數書籍都可以帶來的好處。讀書還可以“養性靈”,這種好處,則非品讀經典而不可得。通過品讀經典培養高尚的心靈,養成知識豐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靈,可以讓人生從浮躁走向寧靜、從淺陋走向優雅。
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請結合自己閱讀經典的心得體會,談談經典對于心靈的滋養作用。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通讀文題所提供的材料,我們可以知道,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關鍵在于其蘊含的思想精髓能觸及人們的心靈。據此,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構思:
1.益智開慧,增長能力。從智慧方面講,誦讀經典就能開啟智慧,因經典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它與智慧有著密切的關系。
2.完善道德,提升學問。從道德方面說,誦讀經典就可修養道德,因為經典是賢哲修身養德、德行克備后的言論著述,所以誦讀經典可以通過文字言論來感受賢哲崇高的道德品性,所謂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
3.啟迪心靈,優化人格。從啟迪心靈方面講,書籍可以啟迪我們的心靈,為我們的人生前進指明方向。所謂“語言是心靈的聲音和文化教養的反映”,而這種心靈的聲音和文化的教養均來源于經典。從優化人格方面講,書籍如同是我們的一位朋友,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完善我們的人格。
4.提升氣質,承接文化。讀經典書籍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道德學問,而且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氣質,使我們變得高尚。中國文化千古以來,儒釋道醫武,經史子集,幾乎所有經典書籍都是文言文。不能讀誦經典,不懂文言文,就永遠得不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一個喪失傳統文化素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持續前行發展的動力和創造力。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剛開始,一個大學生朋友就興致勃勃地從圖書館借了10本書,然后千里迢迢地扛回了家,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讀完”。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朋友問他讀書進展如何,他發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說:“在家看漫畫太開心,圖書館的書恐怕只能原封不動地背回去了?!?/p>
好不好看和值不值得看,其實是兩個概念。對于好看與值得看這兩種書,你怎么看?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今天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浸于輕淺的享受,而不讀一點厚重、深刻的東西,就很容易失去定力和根基,失去辨別和判斷的能力,迷失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讀書向來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只有經歷痛苦、不斷思索、長期積累,讀書給人帶來的愉悅和光亮才能顯現出來。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如今有許多人習慣了淺表化、碎片化的閱讀,殊不知,想以悠閑舒適的方式獲取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義,實則緣木求魚。只有一部部經典之作才是增加人生厚度的砝碼。想要做個有深度的人,想讓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新鮮,就要克服惰性,把讀書學習當作生活的習慣。我們還是應真正地讀書,而不是百無聊賴地尋求簡單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