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平
【內容摘要】高中數學是高中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勢。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種。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前言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深化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老師要認識到“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優勢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索,將“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優勢和價值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來。
一、轉變思想認識,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通常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處在一個被動且機械的學習狀態,老師在講臺上不停的說,學生在底下不停的記,但是能夠被學生掌握和吸收的數學知識和相關技能卻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開動腦筋的機會,思維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凡事依賴老師的習慣,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不會的問題想也不想就向老師請教,這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都是極其不利的[1]。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數學老師要轉變思想認識,擯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習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只有在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才會主動解決問題。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很多的知識都是非常深奧的,僅僅靠學生自己是很難全部掌握的,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這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數學老師要發揮好自身的指導者角色,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老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在新課改背景下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尤其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數學問題解決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是該模式有效運用的前提和基礎。首先,高中數學老師要對新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數學教學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其次,要想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有效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數學老師必須要轉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意識,充分利用合適的教學語言或者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產生多樣化的解題思維和解題意識[2]。
例如,在進行問題教學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使用以下這些語言向學生提問,如“這道題目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題思路”、“對于這道數學題目,哪一位同學還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等。通過這樣的指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養成一個良好的思考習慣,在解決一道數學題之后,往往會產生進一步思考的意識,嘗試從不同角度去對待和解決問題。這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并有效運用。
三、開展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而且思維非常活躍,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高中數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呢,這樣既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大多數高中學生都喜歡實踐活動,數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點,迎合學生的心理進行教學,既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吸收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3]。
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內容之后,筆者帶領學生走出教師,讓學生利用卷尺和測角器等相關工具測量出學校教學樓的高度和旗桿的高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還制定了相關的獎懲措施,規定測量結果最精確者為獲勝者,測量方法最方便的學生即為獲勝者。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一下子被充分激發出來。而且這種類型的實踐活動既有趣又有一定的教學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培養。
結論
綜上所述,“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問題為核心進行教學,將其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高中數學教育事業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馬錦蓮.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驗[D].廣西師范大學,2005(6):67-68.
[2]黃麗生.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認識[J].數學教學研究.2003(12):48-49.
[3]呂傳漢,汪秉彝.再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 2002(4):21-22.
(作者單位:石嘴山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