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偭窟_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達30.3%,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6月,全球網民總數達38.9億,普及率為51.7%,其中,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居全球第一。

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主要大國和地區重塑全球競爭力的共同選擇,目前全球22%的GDP與涵蓋技能和資本的數字經濟緊密相關,中國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三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形成勢頭,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成為全球創新的新高地。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徐麟:深化數字經濟務實合作 驅動經濟社會更好發展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迅猛、驅動之強勁、輻射之廣泛、貢獻之巨大均屬前所未有,極大推動了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數字經濟改造提升了傳統產業,發展壯大了新興產業,成為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的現實需要。數字經濟因其所具有的普惠性、協調性、包容性特征,成為構建普惠型社會經濟,解決全球發展失衡問題的關鍵途徑。數字經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向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為合理的方向發展,成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數字經濟加速了傳統產業的綠色化、節能化改造,極大減少了社會經濟活動對能源的消耗,成為構建綠色型世界經濟,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
中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近年來大力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總量超過了22萬億人民幣,占GDP的比重超過了30%。數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不僅屬于中國,同樣屬于世界各國。習近平主席先后在G20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等重要場合多次強調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動能,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拓展新邊界。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愿與世界各國深化合作,增強互惠,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為各國的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使全球經濟發展煥發新的活力。
四點建議:第一,主動適應數字變革趨勢,積極推動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應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強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合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著力發展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制造的新模式,推進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大力推動“互聯網+”新業態的發展,不斷拓展互聯網與行業應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和新應用。開拓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分享的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加強數字經濟的合作,積極落實《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路線圖》,深化“一帶一路”數字經濟的國際合作,打造覆蓋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數字市場。
第二,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大力促進信息領域技術和應用取得突破。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屬性。我們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國際合作,集聚創新資源,厚植創新土壤,共同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快培育創新型的科技型人才,營造開放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第三,始終堅持普惠包容發展,努力推動數字經濟的共建共享。讓億萬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應深化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合作,推進5G技術的研發和商用部署,加快IPv6規模部署應用,建設物聯網等新型應用基礎設施,使數字經濟的“大動脈”更加通暢,更好地發揮數字經濟在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方面的積極作用。打造數字政府,建設智慧社會,推動網絡醫療、網絡教育等業態的創新,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相對欠發達地區降低應用成本,縮小數字鴻溝,讓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的獲得感。
第四,積極推進務實合作交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的合作治理。數字經濟是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新興領域,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我們應加強政策協調,密切溝通協作,分享治理經驗,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監管新模式,發揮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技術社群、專家學者等主體的作用,在網絡設施、信息技術、跨境電商、數據流動等方面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打造公正合理高效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我們應深化網絡安全合作,加強數據安全保護,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合力打擊數字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公司的責任
數字經濟目前已經成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面,七家是科技公司。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我們可以從創新、賦能、治理三個方面,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第一是創新。騰訊要成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與文化公司,這里面最關鍵的就是創新。在數字經濟時代,新產品的迭代速度都是以月、甚至以天為單位。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新技術的跟隨者,但今天我們需要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如我們通過騰訊云將最新的技術開放給企業;通過內容開放平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第二是賦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是融合而不是替代。過去我們說,互聯網公司要盡力解決個人用戶的“痛點”。未來,數字經濟要求互聯網公司給各行各業賦能,解決傳統企業的“痛點”。endprint
第三是治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人工智能驅動數字經濟大發展
“‘無線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10年前中國互聯網網民成長速度在50%以上,而目前已經到了6%左右,過去4年中國互聯網網民的成長速度已經慢于中國GDP的成長速度。這意味著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但成長動力還在,這個動力便是人工智能,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會在未來幾十年間推動世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目前還處在發展早期階段,像十幾年前中國互聯網的成長,當時中國互聯網的成長動力有三個:第一個是網民人數達到50%的增長速度。第二個就是上網時間增加,過去每個人每天上網幾分鐘,后來變成十幾分鐘,現在可能好幾個小時,所以每個人上網的時間也在不斷的增加。第三個就是網上的信息量在不斷的增加。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會在未來幾十年間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具有三個成長動力:第一個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的算法在過去幾年迅速地發展,從深度學習、DNN、RNN到CNN,不停的有新發明創造出來。
第二個是算力,目前算力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可以使很多人工智能應用變得實際可用,過去我們覺得人工智能不實用,是因為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覺得承受不了,在經濟上無法承受,所以覺得不實用。
第三個是數據,數據的產生在以高速度發展,尤其對于中國互聯網來說,7.5億網民全說同一種語言,全部是同樣的文化和遵守同樣的法律,這么大的一個人群市場以及數據集,并且在不斷產生新數據,它會進一步推動算法創新,對算力提出更新的要求。
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會以非??斓乃俣认蚯鞍l展。人工智能跟過去互聯網非常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有強大的垂直整合的特點。以前,互聯網公司基本上是以軟件為主,但是今天就是軟件、硬件、服務這三者進行強有力的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出來它的效力。每一個行業都會因為技術的創新而改變,都會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而改變,從金融到房產,從教育到醫療,從物流到能源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人工智能發展邁入新階段 加強合作刻不容緩
人工智能穩步發展,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一是創新驅動,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邁入新階段。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大數據的積聚、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正逐漸發展為新的通用技術,加快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帶動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促進社會進步。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已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和共同選擇。
政府層面,各國積極加強戰略引導與前瞻部署,相繼發布國家層面的戰略性規劃文件。產業層面,跨國巨頭加快產業和市場布局,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以及合作并購;初創企業不斷涌現,向自動駕駛、音視頻識別、智慧醫療等細分領域逐步滲透。在可見的未來,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將逐步走進千家萬戶,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智能網聯汽車將改變交通形態,使得出行更為低碳、高效、安全;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將改變基層醫技人員匱乏的現狀,輔助醫生改進治療方案;服務機器人將為老人和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更高質量的生活。
二是穩步推進,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作出了系列的戰略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把握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在頂層設計方面,出臺了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的專項行動計劃。在機器人、信息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規劃中做了專門的部署。在支持創新方面,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鼓勵融合創新,支持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筑牢人工智能產業基礎。在產業生態方面,開展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車聯網示范區建設等工作,組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智能語音產業聯盟等。
近期,國家正在組織編制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規劃,著力培育智能化產品,夯實核心基礎能力,完善公共支撐服務體系,推動產業發展。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企業積極性和活躍度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產業初步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各界圍繞前沿技術進行全面攻關,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技術進展迅速,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家居等領域形成了大量特色鮮明的應用案例。
三是面向未來,共建人工智能發展良好環境。當前人工智能正處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也面陪著諸多風險和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協作、共同應對,攜手打造規范有序、互動合作、安全健康的國際人工智能發展新秩序。
針對人工智能發展,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加強產業合作。產業化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攜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國內機構,與企業、科研院所一起,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與合作。我們鼓勵中國企業與各國企業多領域、多角度、多模式開展合作,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國際化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第二,加強創新合作。創新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希望各國同行加強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共性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發展。我們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和行業協會加強對接,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知識產權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我們歡迎跨國公司、國外機構等在華設立人工智能研發機構,在共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同時共享創新紅利。endprint
第三,加強安全合作。安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根本前提。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努力構建安全有序、風險可控的良好局面,我們要與各國同行一道加強協作,共同維護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技術安全和應用安全,合力推進安全風險及事故數據的互通共享,增強重點應用領域產品及系統的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升安全服務能力,保障人工智能產業安全發展。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擁抱人工智能 傳統煥發新生
AI現在的翻譯是人工智能,其實可能更好的翻譯應該是增強智能,人工智能不是為了取代人的智能,而是在人的智能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增強人的智能,所以應該是增強智能。
AI的發展,其實不是一個突然的情況,而是基于互聯網,因為互聯網無處不在,不管是移動網還是WIFI,使得IOT就是物聯網的設備越來越多地誕生,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聯網。這些物聯網的設備層出不窮之后,包括各種的傳感器產生了大量的數據,數據無處不在,不僅僅是我們每個消費者個人接觸的數據,在各行各業里面都會因為新的智能設備的出現產生很多的數據。比如說像智能手環,可以監測個人的心跳、血壓等方面。大量的數據產生以后,如果能夠充分地加以利用、加以分析,就可以產生智能了。還有再加上學習算法,深度學習算法,就能夠對各行各業都產生智能。所以人工智能需要三個要素:第一要有大數據;第二要有這些數據存儲和計算的能力;第三是針對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能夠用不同的算法使它產生智能,像自動駕駛、語音識別交互及醫學影像等領域。
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智能將是無處不在的。智能制造是一個全價值鏈的智能,從產品的研發、供應、生產制造、銷售再到服務。比如產品開發,過去我們的產品開發往往無的放矢,但是現在隨著很多用戶數據產生,可以知道用戶對前一代產品哪些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希望獲得改進,上游的供應鏈將會出現什么樣的技術,所以這個對下一代產品的開發將會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或者更加智能。
在制造的環節,對于制造型的企業來說,難做的一件事情是準確地預測需求,供需平衡,供過于求、供不應求都是企業效率的損失。目前,聯想運用自身的大數據,基于大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的算法來預測需求,這個數據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過往的銷售記錄,也包括現在從市場上、社交媒體上能夠抓到的對產品的反映,產品的銷售及供應商等情況,通過這些數據分析,能夠準確地進行預測。從研發、供應、生產再到銷售和服務,這樣的智能化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