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鵬 李亮 周俊淞
摘 要:作為享譽世界的農業大國,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中農業一直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市場經濟不斷變革發展的當今社會,實現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轉型就顯得至關重要。受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農業在發展中總不可不免的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基于此,為有效應對風險將風險所帶來的危害將至最低,推行農業保險就勢在必行。本文將以蘭州市榆中縣為例調查分析當地農業保險推行的現狀,進而在此基礎上針對農業保險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農業轉型;現狀與問題;發展建議
農業保險的推行在應對農業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及發揮農業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市場農業保險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保險推行計劃已然是在必行,而針對蘭州市榆中縣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則能為該地區內農業保險發展推行建議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一、蘭州市榆中縣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與問題調查
(一)農民的保險意識不高
通過此次的調查了解到,蘭州市榆中縣農民的保險意識不高是現階段制約地方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之所以農民的保險意識不高就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我國對于大型的自然災害政府通常會直接救濟,長此以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對政府的依賴性而大大降低了農資自身的風險防范及規避意識,因而在蘭州市榆中縣現有了38.8萬人口中僅有19.6%的人參投了農業保險;另一方面,農民經濟收入的偏低限制了其農業保險的購買能力。據調查統計可得知,榆中縣現有人口約42萬人,其中38.8萬為農村人口,而農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月為3000元左右,相較于城鎮人口的人均年收入仍有明顯的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購買農業保險的能力。
(二)農業保險的覆蓋率有待提升
就現階段蘭州市榆中縣所推行的絕大多數的農業保險來看,其險種的覆蓋率現然都無法有效滿足地方農民的需求。目前,蘭州市榆中縣推行的大多數農業保險其險種均針對糧食和豬羊及農房僅五種險種,并未針對地區內蔬菜、瓜果以及其他的家畜家禽設置相應的險種。而就地區內的農業發展情況來看,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地區內農民除了糧食的種植之外還會從事其他農產品的種植及出豬羊等其他家畜家禽養殖。而由于險種未涉及,因此一旦發生災害或者是疾病,農民仍將面臨非常慘重的損失,農業保險的作用并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發揮,這就造成了地區內農民就算投保也無法得到充足保障的認識,而降低了農民農業保險的投保率。
(三)農業保險的理賠周期過長
農業保險的理賠周期過長主要是因為,農業保險的投保地域本身存在廣泛性的特征,且在通常情況下,有關農業的災情發生都是受自然災害或者是蟲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災害本身相對較為集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查的周期,同時也使得定損的難度大大提升。而保險人員的數量顯然無法滿足災情勘查的要求,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理賠的效率而造成了農民滿意度的降低影響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不能及時勘測理賠將直接影響農民之后的種植,對以此為生的農民而言對今后的生活有直接的影響,這也造成了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諸多不滿。
二、農業保險推行發展的建議
第一,通過宣傳強化地區農民的保險意識。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針對農業保險的推行加強宣傳工作,確保在幫助地方農民真正理解農業保險的基礎上提高農民參與保險的意識,進而促使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第二,對農業保險的險種加以完善。蘭州市榆中縣的政府及相關部門以結合地方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及地區內的氣候環境積極引導地區內的保險機構對農業保險的險種進行完善,確保在已有險種的基礎上進行新險種的創新,確保農業保險能更好的滿足地區內農民的需求,為促進地區內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加大勘測理賠人力投入。為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也要求保險機構能結構農業災情的實際情況極大勘測及理賠人力的投入,并在此基礎上針對災情的定損及理賠等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進而促使理賠的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保險在專業風險和減輕農民及政府負擔方面發揮著良好的作用,因此通過有效的方式來提高農民在參與農業保險方面的積極性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就此次針對蘭州市于農業保險發展現狀的調查來看,地區內的農作物投保仍在少數,農業保險的作用為能得到真正有效的發揮,基于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農業保險推行手段,將農業保險切實落實大地區的農業建設中就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鄭軍; 楊雪芳.農業保險的精準扶貧效應:國際經驗及啟示[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
[2]方蕾; 粟芳.中國農村保險市場發展:保險意識與政府保費補貼的替代作用——基于上海財經大學2015“千村調查”[J].經濟管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