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 尚潔
摘 要:商務英語專業是一門全國普遍開設的專業,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影響下,該專業的發展面臨了挑戰和機遇,如何能夠突破專業發展瓶頸,開拓思路,從學校、學生、企業、行業和市場多方面分析和研究,找出矛盾和障礙,提出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人才培養;商務英語;訂單班;中小企業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國際商貿活動發展日趨活躍,市場上對從事商務貿易服務的人才需求旺盛,為此,全國各大高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適用于以英語為交流手段的經濟活動。但是,在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學生的技能往往與企業的用人要求不匹配,導致學生無法找到與所學相應的工作,企業也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專業的就業率下滑也影響到新學生招收人數,三方陷入惡性循環。對此,本文綜合分析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一、傳統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是按照已經制定好的的人才培養方案來培養學生,缺乏靈活度和適應性,等到學生畢業時,學生的已有的技能已經不能滿足企業要求。其次,在專業建設中,單一依靠學校資源支持,教育所需軟硬件實力提高緩慢。在文科類專業辦學中,經費不足,申請經費困難,導致教學所需硬件更新較慢。同時,與市場聯系較少,信息不暢通,難以了解企業先進的技術。
商務英語人才需求背景分析。目前,從事貿易服務行業的公司中,中小型企業增長迅速,由于公司人數規模較少,崗位有限,一名員工需要兼任多項業務,所以需要具備多項知識技能。然而,在招聘人才時,這類型公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選擇傾向。對于本科畢業生來說,經過四年的知識理論學習,大城市的國企、外資企業及合資企業的穩定平臺和發展空間更具吸引力。而對于中小城市的數量眾多的中小型外貿企業來說,更需要技術應用能力強的人才。調查顯示:79%的民營企業更愿意接受專科及以下學歷的層次的從業人員來從事業務員、跟單員等工作。
然而,這些企業在招聘時,發現有些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卻缺乏動手操作能力,綜合素質較差;而有些雖具備一定的國際貿易實踐經驗,卻缺乏英語、電子商務的應用能力。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企業發展就會受限。
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是難以引進高層次外貿人才,同時低層次人才不能很好勝任其崗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畢業生存在適應能力弱、上手慢、動手能力差的情況,難以真正為企業解決外貿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企業需要花費時間進行培訓,大多需要半年才能進入工作狀態。原因主要是畢業生知識單一,所學內容與實際業務脫節,動手操作能力弱,不能適應職業崗位需要。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針對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臨的困境,培養過程中,企業也要參與進來,給予技術和資源支持,三方通力合作溝通,取代過去間接溝通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前面提到的問題。
針對企業用人需求與畢業生素質技能匹配性的問題,訂單班的培養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使企業直接參與進人才培養的設計,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器皿,在獲得這種準確定位后,從企業和學生兩者的需求出發,整合相關知識與技能,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塑造出合適的人才。
三、我院商務英語專業訂單人才培養改革
1.人才培養模式改進
基于以上的原因,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旅游與商務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在2011年開設的三個班級中,單獨設立了一個訂單班,即商務英語專業(阿里巴巴會員企業電子商務外貿業務員訂單班),來解決人才素質和技能與企業用人要求不匹配問題。
2008年就與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學院合作,將有意愿從事外貿的28名學生通過前期集訓,與阿里巴巴外貿會員企業對接,成功開拓了廣東外貿行業領域。借鑒08級學生就業經驗,自2009年始至2014年,正式開辦商務英語外貿訂單班,每年接收至少2個班80人以上的學生。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不斷解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企業用人要求匹配問題。與商務英語專業普通班培養相比,有以下改進:
(1)創新的培養理念及模式
相比過去強調知識記憶的理論化教學,導致學校所學內容與社會脫節的問題,訂單班教學強調培在學習過程中養實學生踐能力,并引進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使學生能夠完成從書本理論到實際應用的轉化,提前適應企業工作要求,縮短進入工作之后的適應期。
該專業的訂單班培養注重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帶動專業方向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把重點放在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注重了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個重要環節—實驗、實訓和實習。與外貿企業高度融合,以進出口貿易業務、電子商務專員崗位技能要求為重點,以真實工作任務和流程為載體,形成“教、學、做”一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2)商務英語畢業生就業方向和崗位清晰,與企業無縫對接
在2014年7月,商務英語專業就2004級-2011級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從工作行業、地區、崗位、年薪(未體現)和學生感到缺乏的技能方面了解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參加答卷的152名學生中,有91人從事外貿行業,占了總人數的55%。其中2011級有41名參加答卷,當中26名學生從事外貿工作。
表1
從事行業
外貿(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其他) 行政 英文教師(含培訓機構老師) 客服 翻譯 其他
91 17 6 10 1 33
59% 11% 3% 6% 0 21%
根據表1數據統計,相比其他行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畢業生大部分從事外貿工作,學生在選擇工作時的就業意向仍是導向外貿行業。在訂單人才培養中,企業和學校面臨的一個考驗就是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選擇簽訂訂單的企業,企業可能面臨毀約風險。該表顯示這一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是較低的。
表2 學生認為欠缺技能
溝通能力 英語口語 情商 實踐能力
57 102 54 16
37% 67% 35% 10%
根據表2的統計,學生畢業后,英語口語是其在所從事行業中影響最大的一項技能。而該技能在外貿行業中尤其重要,也是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一門技能。在缺少企業參與的情況下,沒有具體的以工作環境為參照的學校書本中的語言知識很難轉化成實際應用所需的語言技能。所以,學校加強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訓模擬環境,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更貼近實際情況,改變所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的現象,是十分重要的。
2.校企可持續發展與合作
對于中小型外貿企業,單個公司人才需求量少,接受的學生有限,如果學校與單個企業合作辦學,企業和學校投入的成本將大于效益,造成師資資源和設備資源浪費。但是這類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一樣的,聯合許多有相同需求的中小企業,共同組件訂單班,共同商定教學計劃和課程,將各企業選定的學生組織在一起教學,既滿足了企業的專業化用人需求,又合理利用了學校的資源。
首先,聯合訂單班解決了中小企業不能單獨成立訂單班的問題,通過多企業聯合的形式,合作辦訂單班,進行人才培養。企業的參與使得人才的培養更能與企業需求貼近,同時企業之間也加深了交流,促進了行業發展,對于企業成長來說是良性循環。然后,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學生的培養質量得到提高,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和企業在技術、設備、知識、資金方面的支持。
四、小結
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種有效整合企業與學校資源的培養模式,既能避免學校的培養人才局限性和盲目性,又能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保證實習,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獲益。同時,商務英語專業以外貿企業為依托,根據行業的特殊性和獨特性培,結合專業優勢,研究培養理念,設計出合理的培養方案,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又具有職業發展潛力的人才,使該專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斷地發展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侯興發.校企聯合的地鐵訂單班培養模式[J].都市快軌交通,2009,8.
[2]王艷艷,王光林,鄭麗娜.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模式調查與啟示[J].外語界,2014,2.
[3]陳舜孟,鄭春燕.外貿電商訂單班企業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4,7.